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与发达地区教育人力资本质量比较分析
2015-12-07陈霞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陈霞(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与发达地区教育人力资本质量比较分析
陈霞
(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武陵连片特困地区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形成途径、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东部发达地区广东省进行比较研究,为了缩小连片特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持续拉大的现象,探求有效的人力资本积累模式与途径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在吸取历史发展教训的同时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的人力资本理念与措施,提出适合连片特困地区人力资本质量提升的政策建议,为连片特困地区未来的扶贫攻坚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教育人力资本质量;形成途径;差异;举措
舒尔茨在《教育的经济价值》一书中有个结论:“在美国,国民收入的五分之一来自教育人力资本。”[1]可见,教育是人力资本非常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教育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功不可没。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认为,教育包括全日制正规教育、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以及各种培训等,狭义的教育是指全日制在校的正规教育,本文所指的教育为狭义的教育。
一、教育人力资本形成途径
教育是人力资本的主要投资方式,提高了人们的技能,使其在劳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和生产效率。教育人力资本形成途径主要从教育规模、教育结构、教育存量等方面来体现。
(一)教育规模
教育规模的大小直接反映了人力资本形成的规模。武陵山片区的教育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1.各类学校招生人数
在表1中,从武陵山片区各类招生人数看,武陵山片区2014年招生总人数为109.12万人,占全国的2.08%。2014年武陵山片区总人数为3645万人,占全国的(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2.67%。这说明武陵山片区各类招生要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武陵山片区的地级州、市、区中,2014年各类招生数最高的为湖南怀化市,户籍人口总数为525.50万人,占武陵山片区的14.42%,招生总人数的比例为18.95%,高于武陵山片区平均水平。放在全国比较,怀化市人口占全国0.38%,招生总人数占全国的0.39%,略高于全国水平,这主要与怀化市年龄结构相对全国呈现“年轻型”有关。发达地区广东省2014年招生总人数为439.12万人,占全国的8.36%,而广东的常住总人口为10724万人,占全国7.8%,招生比例高于全国水平,更远远领先于武陵山片区。
表1 2014年全国、广东、武陵山片区各类学校招生人数 单位:万人
注:武陵山片区其他县市指的是除了恩施州(8县市)、湘西州(8县市)、怀化市(12县市)、张家界市(4县市)、黔江区、铜仁市(10县市)六个地级州(市、区)外,武陵山片区所辖的其他28个县市。资料来源:根据2014年全国及相关省、区、州、市、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统计年鉴主要数据计算整理。
从武陵山片区受教育的层次来看,2014年武陵山片区各类学校招生人数:大学为8.26万人,高中为18.8万人,初中为34.98万人,各类职业中学(含中专)为11.75万人,小学为35.48万人。占全国相应招生总数的比重分别为1.14%、2.36%、2.42%、1.87%、2.14%,占比例最高的是初中,其次是高中,与武陵山片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2.67%相比,说明武陵山片区的人口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和高中阶段,而大学教育的普及率较低,尤其是大学的受教育程度很低,如1表中计算出的大学招生比例仅占全国的1.14%,大大低于其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2.67%。
2.2004-2014年历年毕业人数
表2武陵山片区历年毕业人数 单位:万人
从表2来看武陵山片区各层次学校历年毕业人数,小学毕业人数2004年为75.8万人,2014年下降到47.95万人,11年间下降了36.74%,年均下降率为3.34%,呈现小幅降低态势,这是因为受适龄人口呈大幅度下降趋势的影响;初中毕业生下降了21.66%,高中毕业生增长了102.41%,增长最快的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11年间增长了257.35%,年均增长23.40%。这表明武陵山片区在初等教育呈现稳态趋势,高等教育得到了发展,满足了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
与全国比较(见表3),武陵山片区小学教育降幅高于全国5.9个百分点,初中教育降幅低于全国10.07个百分点,高中教育高于全国56.2个百分点,中等职业教育高于全国67.51个百分点。武陵山片区2014年的高等学校毕业生为12.15万人,全国的高等学校毕业生为659.4万人,高于全国81.57个百分点。
表3全国历年毕业人数 单位:万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武陵山片区小学毕业生降幅高于全国水平,初中毕业生增长速度低于全国,而高中、中等职业教育、高校普通本专科毕业生增幅均高于全国水平,这表明尽管武陵山片区在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教育结构
教育结构能够反映受教育层次人口的分布状况。可用每十万人拥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来反映武陵山片区的教育结构,进而考察武陵山片区的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见表4)。
从表4中,可看出武陵山片区的教育层次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武陵山片区每十万人所拥有的受教育程度人口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即受教育程度与受教育人口是反向变化的。武陵山片区受教育人口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在2010年武陵山片区每十万人小学和初中教育程度分别为34438、355501人,分别占所有受教育人口的40.22%、41.46%,占很大一部分比重。高中及高中阶段以上的受教育人口偏低,尤其是大专及大专阶段以上的人口的比例更低,在2010年整个武陵山片区每十万人受过高中教育的人口占所有受教育人口的12.10%,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占武陵山片区所有受教育人口的6.22%。
表4全国、广东、武陵山片区每十万人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单位:人
二是武陵山片区除了小学受教育人口下降而外其他各种受教育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每十万人中拥有的各种受中高等教育程度人口大幅增加。2010年武陵山片区每十万人数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85627人,比2000年(81537人)增加4090人,增长5.02%。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由2000年的1842人增加到5325人,增长了189.09%;高中受教育程度人口由2000年的7675人增加到10363人,增长35.02%;初中受教育程度人口由27986人增加到35501人,增长26.85%;小学受教育程度人口由44037人下降到34438人,下降21.8%。小学受教育程度人口减少,中高等教育人数不断增加,尤其是大专及以上人口高等教育比重增长最快,充分说明了武陵山片区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三是与全国及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广东省比较,从2000年到2010年,武陵山片区每十万人拥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中,只有小学教育人数高于全国和广东的平均水平,其余各种受教育人数均低于全国和广东的平均水平。2000年到2010年,武陵山片区每十万人受小学教育程度的人数分别为44037人、34438人,高于同期的全国水平35701人、26779人,更高于广东水平33145人、22956人;武陵山片区每十万人中受初中教育人数在2000年和2010年分别为27986人、35501人,低于同期的全国水平33961人、38788人,更低于同期的广东水平36690人、42913人,高中受教育程度人数也有这样的特点;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差距更大,2000年和2010年武陵山片区每十万人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数分别为1842人、5325人,而同期的广东水平为3560人、8214人,全国同期水平为3611人、8930人。这表明武陵山片区相对于全国和发达地区而言,受教育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小学教育水平上。
(三)教育存量
教育存量是从人力资本储备角度来反映人力资本的状况,主要通过各个受教育阶段的在校生人数来反映。表1-5武陵山片区各个阶段在校人数反映的教育存量有以下两个特点:
表5 2014年全国、广东、武陵山片区各阶段学生在校人数 单位:万人
一是武陵山片区的教育存量偏低。从武陵山片区各个阶段学生数占全国的比例可以看出,武陵山片区各个阶段的在校学生人数偏低。2014年,武陵山片区各个阶段在校人数占全国的比例,大学(普通本专科)、中等职业教育、高中、初中、小学依次为0.65%、1.39%、1.91%、2.76%、2.4%,这些数据除了初中其他均低于武陵山片区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比例2.67%(3645万人/136782万人),比例稍高的是初中和小学,占全国的2.76%、2.4%,比例最低的是大学,仅占全国的0.65%。这说明武陵山片的教育存量偏低,是以初等教育为主,而高等教育尤其是大学以上的教育作占比例很低。与广东省比较,差距很大。2014年,广东省在校生人数占全国的比例,大学(普通本专科)、中等职业教育、高中、初中、小学依次为7.04%、7.11%、8.92%、8.59%、8.8%,广东省户籍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比例7.84%(10724万人/136782万人),除了大学、中等职业教育其他层次的教育比例均高于全国水平。武陵山片区中大学生在校人数最多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学在校生为4.35万人,占全国的比例为0.17%,湘西州户籍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比例0.21%(293.99万人/136782万人),在校生比例还是低于全国水平,更低于广东水平。这说明广东省教育存量偏高,尤其是高等教育存量,远远高于武陵山片区。
二是随着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在校学生人数越来越少。2014年,武陵山片片区小学在校生要远远高于大学在校人数,其在校人数之比为13.78: 1,武陵山片区有高等教育的各个州、市中,小学在校人数与大学在校人数比最高的是重庆黔江区,为43.33: 1,其次是贵州铜仁市,为14.46: 1,最低的是湖南湘西州,为4.55: 1。而同期的广东和全国的小学在校人数与大学在校人数比分别为为4.64: 1,全国为3.71: 1,武陵山片区除了湘西州其他地区都在这两个指标之上。这说明除了随着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在校学生人数越来越少而外,也表明武陵山片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偏低。
二、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与发达地区比较存在教育投资质量差异的原因分析
教育投资的结果形成教育人力资本存量。我国教育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偏低,城市的教育人力资本显著高于农村教育人力资本,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外流,人力资本投资相对不足,且存量的地区间差异较大,地区之间的教育投资也存在很大差异等问题,经济发达省市与贫困连片地区的教育人力资本水平也有显著差异。
(一)教育投资总量水平偏低
武陵山片区与全国总的教育投资总量偏低这一实际情况是相同的,教育投资总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偏低。教育投资总额虽每年都不断增加,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教育投资的整体水平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教育投资水平差距更大。中国人力资本投资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不足以支撑经济增长,原因在于教育投资严重不足。应该引起重视的是教育投资在人力本形成过程中的影响,以及教育可能在未来做出的作用及贡献。按照一般的教育投资与GDP的比例,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不高时,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对教育的投资比重会逐步上升,相反,当国内生产总值发展到较高水平时,人们对教育的投资比重会处于某一相对的稳定水平,或者出现缓慢的下降。但是中国教育投资占GDP比重不及欠发达国家的水平,2010年,世界教育投资的平均水平为GDP的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丹麦为8.2%,美国为6.1%,英国为5.6%,日本为4.5%,中国为3.1%。发达的高收入国家教育经费占GDP比重目前已趋稳定,发展中国家甚至欠发达国家教育的投入水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是相对逐年递增的,但我国的实际情况却违背了这种一般规律。根据世界银行对不同收入国家的划分标准,近十年,我国的GDP和人均国民总收入和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中下收入国家,按照经济发展状况与教育投入的一般规律,其教育经费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应该会逐步上升,而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我国的实际情况却与这种一般规律格格不入。与世界范围内中上收入、高收入的类型的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教育投资比重不占优势,哪怕与低收入国家比较,也均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根据2007-2014年统计年鉴计算,我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从2006年到2013年依次为3.01%、3.32%、3.48%、3.59%、3.66%、3.93%、4.28%、4.3%,呈逐年上升趋势,即使涨幅不大,但整体还是增长了42.86%。这说明我国政府正在逐渐重视教育投资问题,这与目前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相符合的。
(二)教育人力资本存量地域差异较大
人力资本投资的多少对人力资本质量提升、人力资本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人力资本的总存量水平受到教育投资经费的直接影响,教育投资经费与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可以说,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投入量的多少具有直接的正相关关系,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是由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决定的。从2007-2014年,广东省投入教育的投资额度基本上都是武陵山片区所跨四省市投资额度的两倍至五倍,教育经费投入差异由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差异导致的。从2014年的统计年鉴数据中不难看出,2013年广东省在教育投资占财政性经费支出的20%,高于武陵山片区的15.24%,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69%,经济发达的广东省要高于全国及经济落后的武陵山片区,这就形成了不同经济水平地域间在人力资本存量上的明显差异性。
教育的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各地区的教育人力资本存量。武陵山片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数比例相对全国(26.78%)和广东省(22.96%)来说最高,为34.01%,而高层次尤其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几乎很少,为5.47%,广东和全国分别为8.93%、8.21%。而广东省初中、高中教育人数比例要高于全国、武陵山片区,广东省文盲人数比例则低于这两个地区,为1.96%,全国、武陵山片区分别为4.08%、5.56%。即使全国各地区在各阶段文盲人口比率不断下降趋势,比如,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时全国、广东、武陵山片区的文盲比分别是9.08%、3.84%、11.86%,但是各个地区下降的幅度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全国(8.16年)、广东(8.54年)各社会阶层工作人员接受教育的年限均高于武陵山片区(7.43年),不同区域的教育人力资本存量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性。[2]
(三)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外流
武陵山片区劳动力相对丰富,拥有较多劳动年龄人口,武陵山片区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近年来的发展趋势良好,但劳动力的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的合理化程度较低,仍需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开始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与发达地区比较,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太高,差距明显,仍存在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偏低,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外流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受东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以及人才引进机制吸引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迁移,片区内众多高校培养的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到东南沿海地区工作,很多农民工也选择在发达地区打工。由于武陵山片区的人才制度还不够完善,激励机制缺乏,提供的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不仅引进高级人才有难度,即使引进来以后,很多相应的待遇也难落到实处,所以也留不住高级人才,对人才的吸引力小,技术创新和地区研发能力受限。而且本片区自己培养的一些现有高科技工作者受研发条件及平台更加优越的吸引,受收入水平更高的影响,导致高层次技术人“孔雀东南飞”,纷纷向东北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迁移,造成经济欠发达的武陵山片专业技术人才外流。武陵山片区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外流,致使该片区人力资本存量减少,人力资本质量降低,阻碍了武陵山片区的经济发展,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
三、缩小武陵山片区与发达地区教育投资质量差异的举措
连片特困地区的教育人力资本匮乏是新十年扶贫攻坚面临的重要挑战,从长远角度和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的后劲看,人力资本是首位因素,与物质资本的投入相比较,教育人力资本未来的投资收益率会更高。因此,必须加大武陵山片区教育人力资本的投入,促进武陵山片区经济快速、持续、有效地增长,让扶贫开发的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并真正实现从“外部驱动式”发展转变为“内部自生式”的发展,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促进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质量提升举措如下:
(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促进教育投资经费来源多元化
教育人力资本的提升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推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理论和经济发展实践证明,教育人力资本是促进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与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增加等因素一样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是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武陵山片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所在。但武陵山片区所在的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十分有限,没有办法保证正常的教育经费投入,这就有可能减缓该片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为此,国家在实施扶贫开发战略时,一定要确保武陵山片区拥有足够的教育投入,同时,地方政府部门应牵头拓宽教育资金的其他筹资渠道,从多条途径筹措资金: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力度,重视对基础教育的投资,确保教育的正常投入;官民结合多方位筹资,加强社会捐赠和集资办学力度,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投资规模;依托成人教育学院,关注成人教育投资;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加大专业技术培训投资力度;开设民办独立本科院校,弥补高等教育的投资不足。
(二)加速各层次、各类型教育的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的整体水平
发展基础教育提升人力资本整体水平,通过普通及职业教育培养层次较高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而直接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武陵山片区因历史原因、地理环境、文化教育落后等客观因素,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偏低,教育水平不高。武陵山片区的人口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表明武陵山片区在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却明显落后于全国水平。武陵山片区各级政府应当采取各种层次教育的积极政策:基础教育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重要基础,加快普及基础教育、利用各种资源来改善办学条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行部分免费或全免费的特殊政策也是可行的,这对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学生的基础教育意义重大。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增加人力资本的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是一项提高特困地区劳动力的智力、技能、素质、熟练程度的重要措施,职业教育的作用不能忽视[3],是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针对武陵山片区目前职业技能教育水平滞后的现状,在保证基础教育的前提条件下必须重点发展职业教育与技术的推广,尽快普及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当地的实用技术人才,从根本上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武陵山片区在稳定初等教育率的同时,高等教育虽然得到了发展,但整个武陵山片区大学的受教育程度很低,必须加强于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高校建设,基于该片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较高的特点,尤其是要加强民族类高校的建设[4],提高武陵山片区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三)健全和完善教育体系,推动人才合理配置
传统的教育体制挫伤和抑制了人力资本微观主体投资的积极能动性和自主性,传统教育体制下,政府集教育办学者、投资者、管理者等角色于一身,形成政府财政拨款投资为绝对主体,条块分割归属办学和统一计划管理的特征。行政垄断与过度的政府干预造成的公共投资成本是巨大的,宏观的社会效益是非常低微的,家庭和个人的投资能力虽然充裕,但免费的“搭便车”心理、还可坐享教育收益,故没有投资的热情;使得政府没有力量来应对本应由政府管理干预的基础教育,而本应由家庭个人和社会各界进行自主办学、多元化投资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却因为政府部门垄断控制而缓慢发展。
改进和完善教育体系,政府应该调整自己的角色,不要因为条块分割的组织系统和行政体系的阻隔,而让教育的生产供给与社会需求发生错位、脱节现象。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并考虑到人力资本的形成,教育投资和教育在未来可能做出的贡献,应该扩大投资,不能因为一时的利益,而对教育的投资停滞不前。应该把教育的重点放在推进体系完善、结构优化方面。要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努力提高基础教育普及率,特别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和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维持现有高等教育规模,通过教育将农村人力资本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舒尔茨.教育的经济价值[M].曹延亭,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 129.
[2]陈霞.武陵山片区与发达地区教育投资存量比较分析——基于人力资本丰裕系数模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178-183.
[3]蒋辉,田官平.贫困地区教育发展规模与经济增长水平关系的实证分析-对湘鄂渝黔边民族地区的个案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6(6): 72.
[4]周康.人力资本理论给予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12(3): 65.
责任编辑:胡晓
作者简介:陈霞(1976-),女,土家族,博士,副教授,硕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理财、人力资本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投资对湖北省武陵山连片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实证研究”(项目偏号: 2014B160)。
收稿日期:2015-09-10
文章编号:1004-941(2015)05-0174-06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4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