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术期刊审稿内容和审稿形式上的改进措施
2015-12-07汪宏晨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自然科学学报编辑部湖北武汉430072
汪宏晨(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自然科学学报编辑部,湖北武汉430072)
对学术期刊审稿内容和审稿形式上的改进措施
汪宏晨
(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自然科学学报编辑部,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对学术期刊来说,审稿工作是期刊工作的重心。要使学术期刊的审稿制度标准化,需要完善和优化审稿队伍,建立学科齐全、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审稿专家数据库,健全审稿的运行机制,实现审稿人资源共享,实现地域交叉审稿、专业主体交叉审稿、盲法审稿和审稿标准化等,改进学术期刊在审稿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学术期刊;审稿机制;审稿内容
国内外学术期刊的发展历史表明,审稿制度至关重要。目前,国外普遍采用同行评议制度[1],这已成为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环节。作者国际化、审稿国际化、读者国际化是国外著名学术期刊实行的办刊理念。从审稿的角度看,国外强调同行评议和专家审稿,并且编委、审稿人国际化[1];从高水平作者角度看,投稿时首选学术声望和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因为这些期刊拥有一流的审稿队伍,发表的文章能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在数字化、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学术期刊在审稿方面也亟待改进。
一、目前学术期刊审稿情况分析
同行审稿制度历经两三百年的发展,已经衍生出了很多的具体方法,如匿名审稿、双向匿名审稿、单向匿名审稿、实名审稿、公开审稿等。这些方法在本质上都属于同行审稿,都是以同行审稿制度为基本前提,都是同行审稿的进化和具体化。目前,我国期刊审稿普遍采用的审稿制度是三审制[2-3],即编辑初审、专家外审、主编终审。其中,专家外审普遍采用专业性、匿名性、外部性特点的同行审稿制度。同行审稿制度已经得到世界学术期刊界的普遍认可,它催生出了一大批世界一流的学术期刊。表1为国内外学术期刊在审稿方面的比较分析,其中,国外期刊主要是对《Nature》、《Sciences》、《BMJ》、《The Lancet》、《CEUS》、《Remote Sensing and Photogrammetry Society》、《IJGIS》、《PE&RS》等期刊为基础进行的归纳和分析[1-8]。在审稿内容方面,不同的期刊对其要求不一样,有的比较简单,有的较复杂,本文主要进行了综合。
表1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机制的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国内外期刊在审稿上的差别主要是因为同行评议制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国内期刊的审稿制度往往带有制度性和根本性,其优势很难体现出来,但其核心差异主要体现在审稿内容上。因此,随着期刊市场的拓展,国内期刊在审稿方面也有待改进,如审稿理念国际化、编委及审稿专家国际化、审稿过程国际化[9-10],以保证审稿的及时性、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减少审稿失误,提高稿件和期刊质量。
当然,上述统计分析并不代表所有情况,国外期刊审稿也有做得不好的,国内期刊审稿也有做得很好的。但总的来说,上述差距还是存在的。不管怎样,审稿不只是履行审稿人的科学义务和捍卫科学尊严,也是展示审稿人自己的学术造诣和科学作风,同时也可以体现其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
二、学术期刊在审稿方面的改进措施
同行评议机制是国际上科学研究领域的一种惯用做法,尽管结果不一定科学、公正,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更好的方法替代。为了保证出版的学术水平,学术期刊一般都实行同行审稿机制,国际上也就以是否实行严格的同行审稿作为评价期刊学术水平的指标之一。
尽管国内同行审稿机制与国外知名学术期刊相比并不能令人满意,但还是能够得到大家的基本认可。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有期刊的原因,编辑们不能很好地建立和利用同行审稿机制;另一方面,同行审稿人对审稿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或困扰,在对待审稿的认识上也有一定差距。
(一)制定严格的审稿制度
在稿件的筛选上要建立有效的质量评价原则,制定严格的审稿制度。审稿单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学术水平审查,还要包括学术不端审查。目前,学术不端问题基本上由编辑部通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进行查重,但由于数据库数据来源的限制,这种方法检测效果也是有限的。将学术不端审查纳入审稿范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术不端问题。
(二)审稿人的选择要服从内容和理念
审稿是一项极其复杂与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同审稿人的审稿习惯和风格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对稿件不同部分(题名、摘要、引言、图表、参考文献、文字表达等)的关注程度也有所不同,同时,它的特性也造成了其结果会被很多因素所影响,如审稿方式、审稿态度以及审稿心理等审稿过程中的一切不确定因素都是有可能影响稿件录用/拒稿的因素[9]。Sandra Goldbeck-wood认为,审稿人对于专业领域的知识面以及审稿人在审稿过程中积极的、创造性的态度是最重要的,最好的审稿人关注于向作者提供有用的建议而不是给编辑提供简单的判断[10-15]。Peter A.Lawrence (2003)在Nature上撰文提醒编辑“应意识到[16]:与署名作者不同的是,审稿人不会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并建议编辑“应始终牢记:审稿人的作用仅仅是向编辑或编委对文章提出建议,而不是获得对作者论文的控制权”。不管怎样,审稿人应该具备的条件是学术造诣精深、学风严谨、为人正直、科学道德高尚等,编辑可根据学科发展及时增加新生学科领域的审稿人进入审稿专家库,结合多审稿人制度对论文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因此,期刊编辑部不仅要加强审稿人的动态管理,以提高审稿质量,还要呼吁国家主管部门制订新的法则,认可审稿专家为期刊学术水平的提高做出的贡献。同时,还应广泛宣传,创造出的期刊审稿是专家学术和业务水平的表现,使更多的专家为能够替期刊审稿而感到自豪。
综上所述,学术期刊审稿人的选择要服从期刊的内容和理念。首先,编辑要了解审稿人关注的问题;其次,编辑要关注学科发展方向;第三,编辑要广泛地借助众多领域专家、学者的聪明才智弥补编辑部人员知识面相对有限的制约[1,8]。
(三)审稿流程要细化,充分发挥编委或学科副主编的作用
国内目前采用的审稿程序大多为三审制[11-15],即编辑初审→专家主审→主编终审。而国际常用的审稿流程如下:作者投稿→管理员检查并交给主编→主编指定编委→编委邀请并指定审稿人→审稿人审稿→(编委作出建议的处理意见→)主编作出最终处理意见。一篇文章最少需要两位审稿专家(一般称“技术编辑”),另外,还有一位在这个领域的审稿主席(“副主编”)在两位审稿人审稿的同时,审稿主席也在对该论文进行评判,当两位以上审稿人的意见都提交给审稿主席后,审稿主席根据两位审稿人及自己的审稿结果,会写出一个综合的审稿意见给主编,最后由负责刊物的主编对文章做出终审。可见,国际常用的审稿流程中充分发挥了编委的作用,而国内大部分期刊的审稿人都是由编辑选择,由于编辑学科知识的不足或者对审稿人的动态了解不足,从而导致一篇文章在审稿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判或延误的现象,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编委或学科副主编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这里所谓的学科副主编是期刊编辑部在权衡期刊所属研究领域挑选的相关专家,组成一个专家库,并且每个专家负责一个专业方向,期刊稿件经过正常审稿后,再交给学科副主编予以把关,学科副主编有权对稿件提出建议和意见,决定稿件的取舍。但学科副主编的选择要慎重,不仅要求学科副主编有非常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并掌握自己相关领域发展方向和前沿动态;对稿件内容和水平具有较敏锐的鉴别能力;为保证审稿的时效性、客观性和公正性,还必须具有原则性强、讲究效率和创新性的道德水平[13-15]。此时,本文讨论的审稿流程如下:作者投稿→编辑初审→编辑检查并交给副主编→副主编指定审稿人(2-3 人)→审稿人审稿(提出相关意见)→审稿人退修稿的返回→编辑整理相关修改意见→返回作者修改(内容和格式等)→副主编分类→学科副主编终审(全面把握自己相关领域论文的质量以及能否录用)→副主编权衡学科副主编终审的建议→期刊主编终审→交相关领域编辑进行编辑加工。
(四)审稿单的设计要科学化、具体化
首先,审稿单的设计要科学、合理,便于审稿人填写。编辑部应根据期刊的价值取向,尽量使结果公正、客观,随着学科的发展,对稿件的取舍也应有不同的变化,因此,对审稿单的内容要适时地进行修订。其次,审稿内容要具体化、科学化。针对目前普遍实行的网上审稿,可以采取国外的做法,要求审稿人填写双份意见,分别利于作者和编辑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查询。一般地,审稿人填写审稿单意见时至少应要求包含以下3条[10,12-14]: 1.简要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同行领域的影响与意义,并能作出中肯的评价。审稿人要肯定文章中有创新性和有影响的部分。2.针对文章中具体的内容和试验结果,应指出其具体的不足之处:论文结果不正确或有重大失误;论文缺乏与之相应的重要的结果;论文的结果不够完善,有待完善。3.给出综合评价,接受、修改还是拒绝。对于论文主题是否与刊物宗旨相关,审稿人一般需作以下三个等级的评判: 1.完全相关,符合出版要求,建议编辑部予以录用; 2.部分相关,修改后可出版,建议编辑部退还给作者进行全面修改后给予录用; 3.不相关,不宜出版,建议作者改投其他相关刊物。
(五)审稿意见的处理要及时、慎重
在审稿过程中,编辑是审稿运行过程中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工作目标是确保期刊的发稿质量。编辑要真正认识到审稿过程的重要性,为稿件找到合适的审稿人,在审稿过程中帮助作者不断提高论文质量,最终达到出版要求。对于退修稿件的处理,编辑应持慎重的态度。应综合各专家的审稿意见,对文稿进行全面研读,然后向作者提出修改意见。对有学术争议的修改意见更应慎重,鼓励不同学术观点争鸣。
(六)审稿的国际化
除了老一辈审稿专家的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劳外,近年来,优秀的年轻学者由于有很精湛的学术水平、国外求学经历以及国际项目合作研究的背景[4],对稿件具有很敏锐的鉴赏力,成为同行审稿专家的新生力量。因此,要充分发挥国外编委的作用,同时,还要依赖Internet的方便快捷、国际检索系统、丰富的资源信息和期刊微信与APP客户端等,使国际范围内的专家审稿感到同研究领域间的审稿和交流不再受到时间和区域的限制。由于有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共同参与审稿,对于期刊编辑部客观、公正而准确地评判论文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从而减少误审、加快周期均很有很大的帮助。
三、结语
审稿制度的实行说明学术期刊在审稿方面的进步,但如果只停留在形式上,则无助于改变学术期刊审稿制度的现状。如同任何制度一样,审稿制度真正发挥作用还取决于刊物全体编辑人员的紧密配合。因此,只有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完善和优化审稿队伍,建立学科齐全、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审稿专家数据库,健全审稿的运行机制,实现审稿人资源共享,实施地域交叉审稿、专业主体交叉审稿、盲法审稿和审稿标准化等,才能使学术期刊的审稿制度达到一个更高的起点,真正实现惩治学术腐败、维护学术公正秩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尹玉吉.中西方学术期刊审稿制度比较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2(4): 201-216.
[2]吴坚.国外科技期刊审稿的一些特点[J].编辑学报,2004,16 (2): 154-155.
[3]戴世强.国内外科技论文审稿的区别[EB/OL].http: //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07938.html,2015-03-18.
[4]孙学军.从论文审阅看国内外学术期刊的区别[EB/OL].http: //blog.sciencenet.cn/home.php? do = blog&id = 394415&mod =space&uid=41174,2015-05-18.
[5]侯明.三审制的困境和出路[J].编辑学刊,2008(3): 16-20.
[6]王健华.科技期刊审稿制度探析——关于三审制的思考[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49(3): 122-126.
[7]任汴.国外一些著名科技期刊的审稿机制[J].出版发行研究,2000(11): 65-67.
[8]尹玉洁.学术期刊的同行审稿与三审制的比较研究[J].现代传播,2012(2): 48-50.
[9]黄青.美国CARBON杂志办刊理念和运作流程的启示与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3): 508-510.
[10]田峰;尹玉吉.论综合性学术期刊存在的合理性[J].编辑学报,2013(3): 11-13.
[11]尹玉吉.学术期刊审稿史回眸[J].编辑之友,2013(6): 52-56.
[12]尹玉吉.学术期刊审稿理念及中西比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16-21.
[13]宗静.Web2.0媒体对图书出版营销的价值分析——以人人网和微博为例[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14-18.
[14]邵海.论法学期刊适用同行审稿制度的“是”与“非”[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3(4): 109-107.
[15]ROST虚拟学习团队.国内外审稿过程研究综述[EB/OL].《编辑之家》网络周刊,http: //www.editorhome.cn/reading/document.aspx? Nid = CE7083DF-377B-4C25-80D1-1FCE5C9F7285&documentid=9800,2015-05-16.
[16]Lawrence P A.The politics of publication[J].Nature,2003,422: 259-261,doi: 10.1038/422259a.
责任编辑:王飞霞
作者简介:汪宏晨(1974-),男,湖北天门人,副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编辑学。
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CFB377)。
收稿日期:2015-07-10
文章编号:1004-941(2015)05-0156-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