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家小兔》与灵性照顾
2015-12-07江思南
文/ 江思南
《逃家小兔》与灵性照顾
文/ 江思南
电影《心灵病房》(Wit)中有一组感人至深的镜头,主人公薇薇安临终前,白发苍苍的老师来到病房,她将薇薇安轻轻地搂在怀中,一起入神地朗读绘本《逃家小兔》,刹那间,一切归于纯粹,死亡的恐惧与忧伤消弥在《逃家小兔》温情的画面中。
《逃家小兔》讲述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一只小兔子觉得自己长大了,不愿意总是呆在妈妈的兔窝里,一心要离家出走,慈爱的妈妈舍不得,于是,一段温暖的对话展开了。
——我要跑走啦!小兔子说。
——如果你跑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妈妈说。
——如果你来追我,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
——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我就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
——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如果你变成爬山的人,我就变成小花,躲在花园里,
——如果你变成小花,我就变成园丁,我还是会找到你。
——如果你变成园丁,找到我了,我就要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
——如果你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我就变成树,好让你飞回家。
——如果你变成树,我就要变成小帆船,飘得远远的,
——如果你变成小帆船,我就变成风,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
——如果你变成风,把我吹走,我就要变成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飞得高高的,
——如果你变成空中飞人,我就要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
——如果你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在半空中,我就要变成小男孩跑回家,
——如果你变成小男孩跑回家,我正好是你的妈妈,我会张开手臂好好地抱住你。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
玛格丽特·怀兹稚气温暖的文字,配上克雷门·赫德同样稚气舒展的绘画,让人心中充满着浓浓的爱意,同时充满了生命的智慧。居家-离家-归家,不仅是小兔子对生命的遐想,也是真实生命的轮回。小兔子无论身处何方,无论如何变,妈妈的爱都环绕在身旁。小鳟鱼、高山上的大石头、小花、小鸟、小帆船、空中飞人,不过是生命的呈现方式不同而已,她可能是一瞬间,也可能是一辈子,生和死就是在不同的遐想中穿越;自由,浪漫,无所畏惧,也无所忧伤,因为,我们心中有妈妈(亲人)绵绵不绝的爱。
于是,主人公薇薇安在《逃家小兔》的绘本故事里飞向天国。
影片中,《逃家小兔》只是一个小道具,却是一道诗意的门槛,我们每一位直面生死的人都需要这道门槛,任我们诗意地去踏过。
导演的确不同凡响,从童书中挑选了这么一本富有隐喻的绘本,给一位文学博士、大学教授作离别的精神跳板,似乎没有降低她精神海拔的意思,恰恰为她的飞翔平添了一份纯粹。
或许,这本书不是童书,在美国、日本,就是一本医生推荐给病人读的书,也是医生在病床边读给病人听的书,帮助病人认识死亡的意义,爱的意义。癌病房里为什么要读儿童书?因为它最真切、最质朴、最感性、最温暖、文字最少,道理却最深刻。
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柳田邦男在他的《绘本之力》一书中告诉我们,人生有3次读童书的机会,第1次:自己是孩子时;第2次:自己养育孩子时;第3次:自己进入人生后期或者遭遇挫折的时候。面对衰老、疾苦,甚至死亡时,我们会出乎意料地从童书中读到许多可称之为新发现的深刻意义。
诚然,为什么活,怎样活?为什么会死,怎样去死?这些人生的真谛,童书里都有。
(原文刊载于《中国医学人文评论》(2012),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