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彻 悟

2015-12-07王宁利

中国医学人文 2015年4期
关键词:老僧彻悟论著

文/王宁利

彻 悟

文/王宁利

六月份的某天,一如既往的忙碌,临近傍晚,无意中来到广济寺,寺中寥寥几人,行走于庙宇之间,闻着淡淡的檀香,感受难得的宁静与安详。偶遇庙中老僧,相谈甚欢,老僧谈及医生分分钟钟都在治病救人,干的是行善积德的事,是高尚的职业。我说:“现代人教育水平高了,对禅理的了悟都容易,都知道应该真善美,但是现实中,往往因各种利益纠纷难以去执行、难以坚持,所谓悟佛容易持佛难”。老僧摇头说道:“为什么有人不能坚持,就是因为没有彻悟,觉悟和坚持是统一的,就如水库的水开闸后不可能倒流,也如懂得知识可贵的学子自然会有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学习,而不会懈怠”。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我感悟良多。后来得知原来高僧是广济寺的方丈,而那一天恰好是观音菩萨的正果日。方丈已走远,他的话却让我反思良多。我成为一名眼科医生之时,便许下了让患者“生命不息,光明不止”的愿望。几十年来,我在医学和科研的道路上求索,形成了一种抹之不去的坚持,细想下来,却分不清这种坚持从何时开始,或许这就是潜移默化中的彻悟吧。

跨入医学大门已三十余年,人生也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历程,我想在这个对我生命有着重要意义的时点上,重新审视自己所做的学问,回望我在医学领域上下求索过程中留下的一个个脚印,回想我在科研道路上彻悟的过程。于我和我的团队而言,这是个令人欣喜的成长过程。论文的水平,从病例报道开始,到临床研究论著,到应用基础研究论著,到基础研究论著以及述评,导向性综述;主观定位,从最初的被动工作——为晋职称而做科研,逐步到喜欢,到主动——为解决临床问题而做科研;思维模式,从缺乏章法,到凝练出清晰、科学的研究范例;心态,从小结论发表带来沾沾自喜,到获得国内外同行认可理所当然和泰然自若。整个过程,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了我学术成长的轨迹,从小医生的单打独斗,到建立起优秀的团队,到搭建起国内外具有一定声望的平台,到能够承接影响眼科界发展的重大使命,我把这个过程中值得保留和借鉴的经验、教训著成《临床与科研——临床需求导向的科学研究》与大家分享。

这本书是对我自己走过的学术道路的回忆。回忆中,不只是有自己行走的足印,更有父母养育我成人的含辛茹苦;有我的恩师们在我成长的每一步所给予的足以影响我一生的身教言传;有知遇我的人给予的引导和扶持;有与我志同道合的同事们的慷慨帮助和热情鼓励;有与我同甘共苦的学生们的高度信任、默契配合与执着支持;还有我的妻子站在我背后默默的奉献。

世界上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但可以有最优秀的团队。对过去的总结与回顾是为了更好地走稳今后的路。今后的工作重心将移向团队建设、学生培养,以优秀团队的力量去攻克有待我们攻克的科学和技术问题,无愧于做一位优秀的眼科医师。

对我个人所做的一切,谨以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中的一段诗文与同道共勉: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尔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作者单位/ 北京同仁医院

猜你喜欢

老僧彻悟论著
老僧
无声的彻悟
无声的彻悟
中国文联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
彻悟之人
本刊对论著类文章的一般要求
本刊对论著类文章的一般要求
本刊对论著类文章的一般要求
我不偏也不向
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