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力让学生爱上阅读

2015-12-07孙玲

文理导航 2015年36期
关键词:阅读策略教师

孙玲

【摘 要】认识阅读,让学生喜欢阅读并从阅读中增长知识,提高人文涵养,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生活一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可以从“从我做起”、“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推荐书目”、“制定专门阅读时间”、“进行阅读检测”、“培养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等七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阅读;学生;教师;策略

“互联网+”时代下,电脑,平板,手机以及智能电视环绕着我们每个人,QQ、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也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现代信息技术社会的孩子们如何阅读便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

笔者认为,在当代多媒体普及,自媒体大众化的环境下,作为学生更应该把握住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惯,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中。因为学生时代的一个重要的知识输入窗口就是阅读,获得的学识将终生受益,使其在人格魅力、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思维能力等各个方面获得提升。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应当登高望远,站在时代发展和学生终生发展的高度去践行自己的教育,用巧妙的方法去引领、引导学生,让孩子们喜欢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常态。具体地说,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从我做起

身教重于言教。要引导学生读书,教师首先应是个读书人。我总是利用学生写作业、每周的阅读时间、课余闲暇时读书充实自己,有意无意地让学生亲眼见到老师是喜欢阅读的。并在上课时找到恰当的时机跟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我坚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且我也能时时感受到这句话的魅力。比如,有的家长向我反映,孩子经常缠着她去书店,看书、买书,并说:“我们老师也爱看书的!”孩子的崇拜、羡慕溢于言表。

二、课堂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有人说,阅读从倾听开始,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给孩子们读书。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少,读书能力低,所以,老师的范读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在老师的抑扬顿挫的读书中,在声情并茂的朗诵里,孩子们会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感觉到听故事是那么地有趣。因为用耳朵倾听故事给孩子的是最畅快的阅读享受,没有逼迫的痛苦,也没有生字的羁绊,纯粹是处于一种放松的愉悦状态中,所以最吸引他们。课后,孩子们会自己主动寻找书本,进行阅读,在书海中畅游。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是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所以,我们要把握蔡老先生说的这个度的同时充分调动起孩子的阅读兴趣。

三、给学生推荐书目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书籍浩如烟海,家长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孩子年龄尚小,还不具备挑选图书的能力,所以老师要帮助孩子们挑选适宜的图书,防止学生读书的盲目性,保证读书的质量。推荐书时,还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据调查显示,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喜欢阅读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等,而高年级学生则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男生与女生的阅读口味也不尽相同,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喜好,推荐课外读物时做到有的放矢。另外读书也是要讲究“营养”的。我们要把色香味俱佳的、能打动孩子心灵的书引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来。让孩子们的内心形成一个美丽温柔的世界。对于孩子们来说什么是最好的书呢?著名儿童作家梅子涵说:“有一个事实我们应当知道,在一些儿童文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走进书店的儿童图书区,扑面而来的一定是大量的绘本。绘本是最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对于培养阅读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目前我是任教于低段教学,所以,除了绘本之外,我还给学生推荐了一些优秀儿童作家的作品,比如儿童作家曹文轩、郑渊洁、杨红樱等人的作品非常优秀,很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

四、每周给学生专门的阅读时间

所谓专门的阅读时间,是指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进行自由阅读的时间。因为只有进行自由的阅读,学生才可能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视书为朋友。在阅读时间里,学生们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也可以和同桌悄悄的交流自己的读书想法。这里,完全是孩子的世界,是一个静悄悄的读书的时空。没有老师的参与和打扰,学生可以自由地想象、驰骋于文字所描述的世界。每周四的下午第二节课,就是我们班的阅读时间,没有人去占用,这是雷打不动的时间。同时,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尽量少留甚至不留学生的课外作业,还孩子课余时间,让他们大量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

五、进行阅读的检测

低年级的孩子自控能力还比较弱,好的习惯正在养成中,尤其是阅读的习惯需要不断养成,阅读能力需要不断提高。为了督促学生尽快地视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我规定,一周或两周要看完老师推荐的书,看完之后,要根据书的内容进行检测,检测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选择和填空题。书只要读了,做这些题是没有问题的。检测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方法,提醒孩子抓紧读书,争取在检测之前将书读完,而且要认真地读,否则检测可能会不过关。这样,对家长也是一种提醒,帮助老师督促检查孩子的读书情况。比如,我推荐的《格林童话》,给出的阅读时间是两周,快到时间的时候,我通过给家长发短信的方法,提醒孩子和家长,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完成了任务。另外,为了切实提高阅读的质量,每天早读课,我让学生讲故事,故事的内容就来自于我推荐的书,学生轮流讲,可带表情,可带动作,甚至还可以配上音乐。一周下来,再从中评选出故事之星,发给奖状,并把优胜者的名字写在教室的墙壁上,成为一种荣耀。通过这些方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最重要的是孩子们渐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六、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下转第64页)

(上接第63页)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就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这学期,我让学生每个人准备一个精致的笔记本,每个星期至少做一篇读书笔记,内容不限,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摘抄佳词,第二板块是摘抄佳句,第三板块是读书感受。同时为了美观,也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要求学生可以在上面画画,自行设计版面。根据书写、版面的布置及创意,每次评出十个最佳,进行奖励。教师的教育就要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养成了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孩子的受益是终生的。

七、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可见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古时候有孟母三迁之说,成语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谚中有“江浙出才子,燕赵多壮士”,所要表明的无非也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要努力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首先,在开家长会时,我会给家长充分说明读书的好处,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起孩子的读书。另外,我给他们强调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耳濡目染对孩子的影响性。让他们明白一句话——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说,家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陪孩子阅读。或者是自己读书,孩子在旁边做作业,形成一种安静的氛围。还可以经常和孩子交流读书的体会,孩子会津津乐道、兴趣盎然的。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再加上学校的引导,孩子们怎么会不喜欢读书呢?

另外,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的有利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当一排排整整齐齐的书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时,孩子们会兴奋无比、欣喜若狂,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面对大量的图书,孩子们的选择是不确定的,模糊的。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果图书室的开放不方便可以组织学生组建自己的班级图书角。每人配备两本或两本以上的课外书籍,编写好号码,放在班级图书角实行专人管理。每人献出一本书,全班就有了一百多本书,这是一个很大的资源,学生根据需要可以尽情阅读,最大限度地进行资源共享。同时这项举措也能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易于形成团结、互助、乐学、上进的班风。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途径还有很多,这只是笔者的一些不成熟的体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正视现实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阅读的地位和作用,真正让学生爱上阅读,让书籍丰富孩子们的生活,让书籍浸润孩子们的人生,让书籍成为孩子们跃起的力量,这应该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所追求的。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1第2期,27-29页

[2]陆小平.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第S1期,35-37页

[3]李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第1期,200页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求是小学语文教研室)

猜你喜欢

阅读策略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