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小学体育课育人品质的重要性

2015-12-07吕冬诚

文理导航 2015年36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吕冬诚

【摘 要】体育课是一门多元的课程。它不仅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养成学生坚持锻炼的习惯,让学生爱上体育,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以及遇到困难不言败,坚强面对的坚毅品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育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与弊端,只有不断改善体育教学方式,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水平,才能提高小学体育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功能,而且通过实践锻炼了心智,强壮了体魄,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健康体育;体育锻炼

体育是全面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涉及到德育的全部内容,是德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具有德育的作用。体育教学对学生授予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在校园里具有方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它的过程即为在自然环境下,利用各种途径身体锻炼,使人体可以接受生理和心理负担与大自然的自然气息,实现强身健体及增强健康的目标,使学生能够在积极、健康氛围中完成锻炼,同时使其获得优良的思想道德教育。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学体育教育,要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强健体魄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所以,体育教育对小学生非常重要。

一、小学体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学生成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的品质,也是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同时,自信心在青少年心理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科学评价方法,体育也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体育可以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体育老师可以运用鼓励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好每一步。如果学生做法能够得到体育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就会愉快、积极,从而增强自信心。反之,就会情绪低落、被动、缺乏信心。在体育课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生理特征等设定具体的、明确的,适合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目标,并由低向高,由易到难逐步推进,使学生既能克服所产生的恐怖心理,又能主动、自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愉快的完成目标,诱导肯定的评价,产生美好的心理体验,又能强化学生的自信行为,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产生和培养。

二、体育能把身体美和道德善有机地结合

体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新的能力。创新意识也可称作创新精神,包括好奇心、探索的兴趣、创新的欲望等。创新意识是直接激励和推动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它对人们的创新行为起导向、激发和催化作用。创新意识也可称作创新精神,包括好奇心、探索的兴趣、创新的欲望等。对于学生来说,体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新的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发挥体育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其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能力,健全创新性人格呢?以下是我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中的几点体会。一、鼓励二、启发三、允许“越轨”。因为要有好的创新就要不受到束缚。

三、让学生了解创新方法

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法的选择的。简单地说,即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运用何种教学方法,只要能达成学习目标就行。这也说明了一定的教学内容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是完成学习目标的决定因素。同一个教学内容如果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达成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法创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指导思想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维度完成中小学体育教学任务,教学方法也发生变化。教师创新的教学方法应为学生提出多种练习方法,以适应学生因身高、体重、智能、运动动机、运动经历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运动,在生理上获得快感,在心理上获得满足、社会适应能力也得到提高。

四、对小学体育培养学生守时的好习惯

体育课可以培养学生道德美感,道德美感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之上。以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以及对道德事件、道德生活的一种高级情感体验。在体育教学中,上课、下课、课堂练习都有时间要求,要求学生准时集合,任何迟到的人不但会延误课堂进度,而且会给大家留下自由散漫、没有集体主义意识的印象。从这方面入手可以培养学生形成时间观念和集体观念,引导学生做一个准时、守时、守信、遵守规则的人。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第一节课,一定要特别强调让学生准时上下课、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如果以后的课堂学生出现迟到的现象也不要急于批评,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地询问原因,以免伤及学生自尊心,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就我国教育方针而言,在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体育并不单独存在,而属于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联系的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锻炼身体,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健康、长寿,而同时肩负着社会责任,把参加体育锻炼与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相联系。体育具有通过各种活动培养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和优良道德作风的功能,这种特殊功能,是其他学科和活动所不可比拟的。小学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

【参考文献】

[1]金天.小学体育课育人品质的重要性[J].学园,2014(19):152-153

[2]姜聪敏.浅析体育在育人中的作用[J].新课程·上旬,2014(5):113-113

[3]徐庆青.强身健体立德育人——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之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74-75

[4]满晓萍.信息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才智,2013(6):330-330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曹丿小学)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小小“运动员”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