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低年级快乐语文课堂的构建

2015-12-07王美娟

文理导航 2015年36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王美娟

【摘 要】随着学讲的不断深入推进,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快乐的感受到语文课的妙趣横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快乐

小学生是一张白纸,一泓清泉,一株嫩芽。课堂是许多孩子梦寐以求的地方,他们对课堂充满了美好的期待。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刚入学的儿童适应能力比较差,无法迅速适应学校生活,因而会对校园产生恐惧心理。从教师方面看,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他们教学方式呆板、枯燥,不能很好地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如何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快乐的感受到语文课的妙趣横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搭建师生交流平台,让老师和学生成为朋友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换句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平等相待、互相信任是彼此共同成长的基础,能够与他们在心灵上建立起一座桥梁。教师适当满足孩子的心理诉求,时常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与孩子们成为知心伙伴。

1.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孩子。儿童由于其受自身年龄特点影响,导致他们看问题通常不加掩饰,不受约束,因而,其视角往往会与成人存在一定的冲突。他们的某些看法在成人眼中通常难以被理解,但是这却是孩子内心活动的形象表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学会用儿童的视角和眼光看待问题,理解孩子们的内心感受,进而有效与之进行沟通和交流。

2.用符合孩子的语言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应适当进行角色的转换,避免以命令的口吻与孩子进行交流,可以以伙伴的身份对孩子进行鼓励,让孩子充分体会到亲切感,获得自信心。教师生动而富有活力的语言通常能较好地激发孩子的热情,提升他们的课堂活跃程度。另外,教师运用的肢体语言和所使用的教学工具,都能使课堂更加丰满且富有活力,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有效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3.课堂教学方式富有童趣。枯燥的教学方式往往容易引发孩子的倦怠心理。教师应善于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孩子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新知。例如,在拼音j、q、x和ü相拼省略ü上两点这一拼写规则的教学中,教师便可用易于儿童接受的儿歌方式,通过儿歌的教学便可在学生内心建立起牢固的印象。

二、采用学生喜爱的教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教师要时刻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寓教于乐,这才能促使学生养成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1.创设情境,以“境”引趣。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很短,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合理的引导,创设情境法的效果甚佳。创设的情景应该是那些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样便可有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表演游戏,以“乐”促趣。在孩子们的眼中,最富有乐趣的活动无非就是表演和游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教学内容赋予到游戏和表演的环节之中,通过这种方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孩子识字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开展“你来比划我来猜”的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使得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有效掌握字音、字形。

3.借助电教,以“形”激趣。对于儿童来说,很难感受未曾见过的事物,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可以将画面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有真切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云房子》的教学中,教师就可通过多媒体展现千姿百态的云朵,让学生眼前一亮,引发无限遐想。

4.竞赛活动,以“赛”增趣。低年级学生往往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积极开展各项竞赛活动,如识字大赛、朗诵比赛、查字典大赛等等,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5.实践活动,以“做”品趣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是深受孩子喜爱的教学活动。在《兰兰过桥》一文中,教师可让孩子自己动手绘制桥梁,这样便可让学生尽情释放自己的想象才能,体会到动手动脑的快乐。

三、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让成功伴随孩子成长

众所周知,教师的工作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

(下转第48页)

(上接第47页)

鼓舞着学生。学生也只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他们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不妨尝试以下几个方法,以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1.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激励性。教学对于学生的语言鼓励所起到的效果往往比评判更好。例如,在对班级中一个朗读能力较差的孩子,我不会给予严厉的评判,而是用温和的语气说:“别灰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练习一定会成功。”给予其鼓励和信心。果然,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的朗读水平果然有了显著提升。

2.教师的批语要有激励性。情感和榜样的力量是教师所不容忽视的。教师应以身作则,认真对待学生的作业,耐心修改,尽好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同时,也可运用情感沟通的方式,与学生建立起心灵的桥梁。这种交流可以是作业本上的一句肯定,可以是对学生的一句鼓励,甚至是一个微笑,都可以使孩子更加努力的完善自己,做好每一次学习任务。

3.其他一些激励性的做法。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来源也有很多,包括家长的激励,教师的激励,社会的激励等等,都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己,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提高学习兴趣。

总之,语文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孩子们的语文不应该是所谓的标准答案,应该是无限的想象和丰富的创造。让我们蹲下来,聆听最美的童音。

【参考文献】

[1]罗剑宠.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童晓芳.反思新课堂,让课改走得更远[J].青年教师,2012(01)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八一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