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卧龙湖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2015-12-07王力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22期
关键词:入湖卧龙沙化

王力

(沈阳市康平县环境保护局,辽宁沈阳 110500)

卧龙湖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王力

(沈阳市康平县环境保护局,辽宁沈阳 110500)

卧龙湖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境内,是辽宁省最大平原淡水湖泊,水面面积64平方公里,2001年被辽宁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127.5平方公里。本文从辽宁省卧龙湖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入手,对卧龙湖面临的主要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卧龙湖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对策,旨在促进卧龙湖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卧龙湖 生态环境 保护 对策

1 辽宁省卧龙湖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1地处生态敏感带,生态系统极易退化

卧龙湖保护区处于半湿润与半干旱气候、森林与草原植被的过渡带,生态系统对外界的干扰和影响较敏感,容易生风蚀风积,易遭一定程度的损失并且难以复原,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

1.2紧邻沙漠,干旱缺水,有被沙化的危险

康平地区春季和冬季由科尔沁吹来的西北、偏北的季风是造成康平地区沙化的主要自然诱因。康平北部是严重沙化和重度沙化的发生区域,卧龙湖湿地已处于中度沙化的区域范围,遇旱缺水,有被进一步严重沙化的危险。

1.3污水排放量增加,对水质安全存在潜在威胁

康平县工业企业集中在开发区内,没有工业污染项目排水进入卧龙湖,2010年以前,长期未修建污水处理厂,城镇生活污水及雨水均直接汇入卧龙湖,且排污途径短,随机性大,水质水量不易控制。再加之周边乡镇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增加,多年来一直严重影响卧龙湖水质。

1.4卧龙湖流域水质总体稳定,水环境依然脆弱

根据近三年卧龙湖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主要污染指标呈平稳下降趋势,年度变化趋势为逐年好转。但由于卧龙湖水面面积较大,水质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总体水质较好的情况下,东部沿岸带及城区排污口等处水质明显差于湖心西部水质,局部入湖水质还存在一定污染问题,水环境依然脆弱。

1.5渔业发展尚未规范,水生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非法捕捞屡禁不绝,水生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据卧龙湖执法大队调查,湖区非法捕捞形式包括灯光诱捕、拖网捕捞、非法渔具捕捞等。非法捕捞一网下去,可捕捞上各种不同鱼类上百斤,不仅造成渔业资源减少,水生动物多样性破坏。

2 卧龙湖面临的主要形势

(1)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既要解决做大产业规模与调整产业结构之间的矛盾,又要解决日益加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目前卧龙湖保护区经济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加重。(2)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卧龙湖流域内主要入湖河流的水质目前基本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但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亟需转变观念,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在这些方面相关部门还要付出不懈的努力。(3)环境风险防范形势。目前卧龙湖保护区保护与利用建设加快,畜禽养殖及化肥投料威胁到水质安全,流动源尤其是船舶增加了水污染事故发生的风险。

3 卧龙湖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对策

(1)以湖泊生态安全为核心,保证湖区水质。实施净水入湖工程,加快建设城南污水处理厂和地表径流拦截工程及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接管率和处理率;结合省宜居乡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建设,重点对沿卧龙湖周边乡镇进行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对湖区周边畜禽养殖采取划定禁养区和标准化养殖污染治理措施,并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对旅游娱乐设施污水实行回用与零排放工程,降低旅游业对水域的环境威胁。通过采用以上措施有效减少氮磷及其他污染物入湖负荷,避免湖体局部富营养化,使卧龙湖水体水质达到功能要求。

(2)以卧龙湖入湖河流生态保育为重点,削减入湖污染负荷。卧龙湖主要入湖河流3条,在对卧龙湖湖区治理的同时,需加强对入湖河流的生态保育和污染负荷削减,对携带污染的主要入湖河流,如东马莲河、西马莲河、五四一排水干渠等河流实施生态保育工程,对入湖河段缓冲带进行生态护岸及内河清淤、疏浚整治工程,并配套相关景观树木和景观石,岸线旁边种植水生植物,配置宣传标识牌。树木的种类选择可根据当地气候和景观需要配备,主要以灌木乔木为主,在岸线水域周边种植芦苇、荷叶、菖蒲、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工程的实施能有效加快河流流速,提高水体自净功能,种植的水生植物也能拦截一定的污染入湖负荷,对水质起良好净化作用。

(3)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湖泊保护的关系。最近,国务院又出台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环境管理十条,对水污染行为制定了史上最严厉的管理措施。但就目前而言,我国保护和管理湖泊水体的唯一标准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与富营养化相关的水质指标仅总氮和总磷2项,利用这些指标难以解决湖泊水华和生态退化问题。尤其缺少度量生态响应和初级生产力的指标,如表征初级生产力的叶绿素和生物量等指标。因此,建立科学的营养物基准,制定适合的环境质量标准与排放标准等,基于水环境承载力提出适于卧龙湖流域的环境优化和经济增长模式,是有效解决卧龙湖湖泊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举措。

(4)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根据卧龙湖湖区不同区域生态环境敏感程度、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以及湖区周边产业布局等因素,将卧龙湖自然保护区扩大规划为生态区。生态区划分为红线保护区、黄线控制区和蓝线优化控制区3类功能区,严格执行“三线”环境保护措施。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分不同产业实施资源利用调控。在农业方面,需要重点关注规模化畜禽养殖和种植等农业面源对湖泊的污染威胁,充分发挥区域内良好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资源优势,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在工业方面,严格环境准入,优化布局,针对卧龙湖流域的风电和煤矿等主要资源发展绿色能源经济。在第三产业方面,以生态旅游和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突出卧龙湖的生态特色,展示辽金风情和当地民俗文化,把风景区建成“辽北最热、区域叫响、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5)强化自动监控,创新管理方式。湖泊的保护离不开流域有效的监管,因此按照“控源+强化管理”的思路,在外源控制的同时,开展卧龙湖全流域环境监管与综合管理。由于湖泊面积大,监管难度也大,因此必须优化监测网络、加强湖区水质和水生生态自动监控能力建设,并在管理方式上有所创新,促进卧龙湖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入湖卧龙沙化
环洱海主要入湖河流水质特征及入湖污染负荷估算
太湖TN、TP、蓝藻生物量变化趋势
卧龙记忆
土地沙化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五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一千多万公顷
入湖河口湿地恢复与重建规划设计初探——以资兴市兴宁河入湖河口湿地为例
卧龙湾的夏天
滇池入湖河流磷负荷时空变化及形态组成贡献*
我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10年实现“双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