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有效模式探究
2015-12-07张鸾
【摘要】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英语素质的有效途径。当今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存在许多弊端,不能满足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英语翻译教学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大力推进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实行有效模式探究,以此来推动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有效教学模式 存在问题 探索
前言
当前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诸多不合理问题,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有效模式。所谓的“有效模式”是表示在短期之内,投入一定人力、物力来获取一定的成果。当前我国英语翻译教育活动难以满足学生今后发展,对学生发展前景带来一定阻碍。当今培养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英语翻译能力能够有效为其增分,但高校对于英语翻译教学投入严重不足,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此需要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有效模式做出探究。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英语翻译是复杂的课程,从教学内容上看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一是翻译理论教学,其二是翻译实践教学,由于两个部分本身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导致英语翻译课程难度较大。大学英语翻译课程表面上是对学生进行英语翻译授课,其更深层的含义是学生、教师、学校以及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且还直接关系到学生需求、教学计划、成绩评估等。目前,在翻译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着诸多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1.对翻译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可见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自然也包括翻译能力。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这一要求体现出翻译的重要地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翻译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时代的需求,对英语翻译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译能力直接影响学生英汉两种语言、思维的转换、获得信息、理解原文的能力,因而翻译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然而,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翻译往往被排除在外,即使位列五项技能之一,也只是将翻译能力的培养排在最后,可见翻译教学并未受到真正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降低对学生翻译理论、翻译技巧的系统讲授以及翻译实践的训练,这也使得学生对翻译技能的掌握不够重视,不会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2.翻译课设置处于边缘化。翻译课程长期处于边缘化地位,与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失衡。尽管《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将英语翻译课程划分为专业技能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认定阅读能力是大部分学生所需要的主要语言技能,翻译课程在英语教学总课时中所占比例寥寥无几。英语课程设置以精读、听说为主,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也主要围绕着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传授语言知识进行的。由于课时的压缩,翻译课程课时安排有限。教学资源差的学校直接放弃翻译课程的设置,具备一定条件的学校,也只是将其安排在选修课中,绝大多数学校翻译课程也只有一个教学周,一周也只有两课时,课时紧、任务重,翻译教学也只能是浅尝辄止,翻译教学的内容也往往只局限于对语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并不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这使得翻译课程的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的。
3.翻译教学模式陈旧。在当今高校中,仍是机械化的、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信息输入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自己的角色和地位,是课堂的主体,讲解过多,将学生看作是完全被动与服从的承受者。学生一味接受,实践机会少,这样一来,学生在英语翻译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学习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教师通常会讲解基本翻译理论、范文欣赏及讲评、布置翻译训练、讲评、给出参考译文。教师只会关注学生译文的准确性,课堂活动缺少师生交流互动,学生之间也缺少必要的沟通合作。
4.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师生交流,很难调节课堂气氛,学生依赖性强,学习处于被动态势,很难主动思考、表达主观观点。学生课外也缺乏自学技能以及自学意识,使得学生课后缺少翻译训练与实践,很难提高翻译能力。翻译不仅仅需要对语言知识的准确应用,更多的需要了解到翻译教学的内涵,拓展翻译教学的认知范围,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探索,而不是一味的接受,这样才能够达到翻译教学的效果。
二、有效的教学模式探索
1.提高英语翻译重视程度,完善英语翻译教学大纲的相关内容。翻译能力是人们实现对外沟通与交流的必备要素,也是评估英语学习者英语水平以及评判是否具备综合实力人才的重要标准。翻译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受到关注和重视。在高校英语教学的教育大纲中,相关教育部门应该细化英语翻译教学的要求,对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提出细致、准确的说明,方便学校以及教师理解,并规范、创新新型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英语翻译综合能力。高校应该从课程设置层面体现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及地位,依据实际情况开设全新的英语翻译课程或者保障英语翻译教学课时,加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授课强度,设置固定授课时间,加强翻译课程的专业化程度,使用当前最新且稳定的研究成果,利用当前发展成熟的信息化技术来加强英语翻译教学。教师应该重视到英语翻译课程的重要性,加强自身翻译理论与翻译能力的加强和提高。在课堂上除了传授翻译技能之外,还应当对学生讲解翻译理念,让学生充分了解到翻译的含义。虽然条件有限,但还是需要不遗余力的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调节课堂的气氛。
2.改变观念,创建新型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教师需要提高认识,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权威”角色,突出学生在翻译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启发者、引导者。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特质,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尽量鼓励、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创新,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对话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创设平等、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表达观点的对话平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敢于陈述自己的主观想法。教师要尊重学生,并对学生的课堂行为给予及时、积极、准确的评价和反馈。
3.强化考核作用。英语级别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几乎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风向标。对于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有效模式探究可以从英语考试出发,通过设置翻译题型及增加分数比例,有效提高高校、教师和学生对英语翻译的重视程度。对于学生平时需要的翻译教材,可以选取英美等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既让学生学习到翻译技能,还能让学生了解国外优秀作品,使用这种方法给学生一定的压力,来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翻译,激发学习翻译的兴趣与积极性。在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英语考试中,也应该适当增加翻译题型和分数,既能合理有效加强学生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翻译能力进行综合考查,还能够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进而让教师合理的调整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
4.构建大学英语翻译有效教育网络互动平台。当今英语翻译教学应当与时代接轨,与当前发展成熟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为英语翻译教育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高校课堂中,信息教育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当代高校需要将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转化为优良的教育资源,构建大学英语翻译教育网络平台。第一类为“师生之间的互动平台”,此平台为学生提供诸多学习方案、翻译技能、翻译题库等资源,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翻译学习,并以完成训练作为反馈,众多学生的反馈信息制作成分析报告,教师根据分析报告为学生提供改进思路。第二类为“学生交流平台”,让学生在平台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学习方法,更好地完成英语翻译学习。平台中应该做到翻译资料分类,如可包含经济管理、经融、军事等类别,让学生可以从自身专业以及兴趣出发,选择翻译资料或训练。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平台资源,整合出优质的教学素材,为课堂教学提供优质的资源。
三、总结
英语翻译是英语课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翻译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时代的需求。探讨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模式具有必要性、紧迫性,推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有效培养出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为推进我国英语翻译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谢小玲.当前英汉翻译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教育探索.2013(05):55-57.
[2]郝启成.翻译课方向之探讨[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2009 (01):84-85.
[3]薄振杰,李和庆.关于当前中国翻译教学研究的思考[J].外语界.2011(05):32-34.
[4]张海瑞.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9):101-103.
[5]王玉西.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翻译. 2014(06):112-114.
作者简介:张鸾(1978.11-),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