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斯卡拉蒂钢琴奏鸣曲看古奏鸣曲式的形成与发展——以《D大调钢琴奏鸣曲》(K430)为例

2015-12-06何亚男

关键词:奏鸣曲式大调奏鸣曲

何亚男



从斯卡拉蒂钢琴奏鸣曲看古奏鸣曲式的形成与发展——以《D大调钢琴奏鸣曲》(K430)为例

何亚男*

(合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安徽合肥 230001)

多米尼科·斯卡拉蒂是巴洛克时期著名的管风琴师和作曲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键盘奏鸣曲。《D 大调钢琴奏鸣曲》(K430)以其辉煌的技巧、相当尖锐的不协和音以及声部的流畅运动闻名于世,成为斯卡拉蒂的代表作品之一[1]。本文通过对其音乐创作特征尤其是结构上的深度剖析,探讨古奏鸣曲式的形成与发展。

钢琴;古奏鸣曲式;结构;特征

多米尼科·斯卡拉蒂于1685年出生在那不勒斯一个音乐世家,早年跟随其父学习音乐,随后在宫廷里担任管风琴师和作曲家。1717年之后,他移居葡萄牙里斯本,之后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成为巴洛克时期一位重要的作曲家[2]。他一生以创作大量的键盘奏鸣曲而著称,《D大调钢琴奏鸣曲》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首。整首作品结构清晰,音乐简洁明快,具有其当时的时代风格。

一、《D 大调钢琴奏鸣曲》(K430)音乐创作特征分析

这首作品由各自反复一次的两大部分组成。具体结构图示如下:

在第一呈示部分中,出现了不同结构功能部分组成的音乐段落和音乐材料,共分四个部分,各自承担着呈示、连接、对比、巩固的功能作用,1—10小节为主部主题的呈示,三拍子欢快的节奏和波浪型的旋律线条相互结合,首先揭示了作品生动、活泼、新奇、明快的音乐风格。如谱例1所示:

谱例1

从11小节开始音乐的材料以走句式形态向前发展,承担了连接的功能,但在结构上似乎还不是非常独立,至19小节开始了新的主题旋律陈述,整个新的副部主题由两个对比性的乐句构成,虽然和主部主题的音乐性格十分接近,对比性不是十分强烈,但却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明确的结果形式。如谱例2所示:

从43小节开始,在高声部主持续下,低声部对前面副部主题进行巩固,虽然在规模和结构上并不表现得足够和明确,似乎有小结束的作用,但在功能上明显表示着补充和收束的作用。整个第一部分的调性布局由D大调走向属调A大调。

在第二部分中,首先引入主部主题材料在A大调上进行了四小节陈述,接着在59小节后在d小调上对主部主题材料进行了小幅度的展开,然后至73小节开始了副部主题的在主调D大调上的完全再现,至96小节开始了补充性的小结束后完满结束全曲,可以看出整个第二部分由两大段落组成,主题材料的展开部分和副部主题的原调再现部分,调性的发展也相继由属调回到主调陈述,特别由于副部主题调性的回归,使得作品的结果具有了奏鸣性结构曲式的重要特征,故称为古奏鸣曲式。

二、古奏鸣曲式的形成和发展

古奏鸣曲式是脱胎于古二部曲式的更进一步的延伸发展,古二部曲式是流行于巴洛克时期的一种特定的音乐结构形式,主要应用在由各种舞蹈乐曲所组成的舞蹈组曲中,多数情况下采用复调风格[3]。古奏鸣曲式则多用于巴洛克末期的主调音乐器乐作品中,斯卡拉蒂的这首奏鸣曲即是古奏鸣曲式的典型代表,从整体结构布局、调性布局、再现因素以及结构比例上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首先,古二部曲式和古奏鸣曲式在整体结构上是由二部性结构框架而成,各自都由反复的两大部分组成。其次,在两部分调性的安排上都形成对称性,即第一部分由主调开始结束在属调(大调作品结束在属调,小调作品结束在平行大调或小属调),第二部分由属调经过一系列不同调性(倾向于下属各调)的展开后回归主调。再次,两种曲式结构在作品的后半部分,材料和调性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再现因素,以求得作品的统一,最后,在结构比例上,两者的第二部分开始都进行了较为广阔的材料和调性的发展,以至于在结构比例上,第二部分通常比第一部分规模要大出许多。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奏鸣曲式来源于古二部曲式,但它在各曲式部分的结构规模和功能划分上更加完善,在对比统一程度上有着明显的增强。古二部曲式由于复调性的音乐陈述手法,所以它不具备清晰的句逗和成型的主题,虽然在调性上形成对比,但在主题材料上仍然是同一材料通过移调模进倒影等手法进行发展而成,所以它是单一主题材料的呈示与发展而组成的曲式类型,而古奏鸣曲式则在古二部曲式的外部框架外,出现的新的结构功能分化。如在上例作品分析中可以细致的分化出主部、连接、副部和结束部的音乐段落,不仅在调性上形成对比,而出现的新的主题材料,即结构完整的副部音乐材料,在再现中整个副部段落和结束部回归主调再现,使得古奏鸣曲式在对比统一的程度上又加深一步。

随着曲式部分规模的扩大,结构独立性的增强,古奏鸣曲式走向成熟时期的奏鸣曲式是历史的必然发展,成熟时期的奏鸣曲式结构主要由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定,特别在贝多芬的创作中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形成其发展的高峰。它在调性布局上仍然遵循了古奏鸣曲式对称性的调性思维(上段中已阐述),并且再现中同样实现了副部调性的回归。两者在保持着奏鸣性原则的基础上,音乐结构的完整独立性、音乐展开的幅度、音乐主题的对比程度,音乐的表现范围等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不同。首先,成熟时期的奏鸣曲式是由三部性结构原则构成,三个独立的部分即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和二部性的古奏鸣曲式显然在展开部的结构上有了非常大的区别,古奏鸣曲式的展开部分仅仅是主题材料在属调及下属调的发展,在结构规模上并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段落,而成熟时期的奏鸣曲式,不仅在结构上形成与前后两部分等同的规模,发展成独立的展开部,而且对主部、连接部、副部以及结束部的材料均可进行自由展开,调性变换频繁,展开的幅度逐渐加宽加深[4]。其次,呈示部和再现部的各组成部分独立性明显加剧,在古奏鸣曲式中,常常主部和连接部非常融合,副部和结束部非常融合,以至于并不能形成严格意义上的连接部和结束部,而在成熟时期的奏鸣曲式中,各部分结构十分明确,尤其连接部和结束部结构功能十分明确,起到了连接和巩固的作用,有时还可能出现新的音乐主题以进行对比。最后,成熟时期的奏鸣曲式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在性格、节奏、情绪、调性等方面对比也更加鲜明,以及主部主题在再现部的原调再现和奏鸣曲式在各自题材的音乐中的广泛应用等,都表明了古奏鸣曲式已经逐渐成熟地走向更高一级曲式结构形态[5]。

斯卡拉蒂的《D大调钢琴奏鸣曲》是古奏鸣曲式结构的典型作品,从这首欢快的作品中,我们认识到任何曲式结构都随着音乐内容的发展而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到高地逐渐完善。此外,在这首作品中,斯卡拉蒂通过大量的装饰音,如倚音、波音的运用,在丰富音乐色彩变化的同时,又增添了作品独特的音乐风格。

参考文献:

[1]迈克尔.肯尼迪,乔伊斯.布尔恩.牛津简明音乐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577-578.

[2] 于润洋. 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157-158.

[3]李吉提.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378-379.

[4]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486-487.

[5]杨儒怀.音乐分析论文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108-109.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Sonata Music Form Seen in Scarlatti sonatas——A case study on(K430)

HE Ya-nan

(College of music,Hefei Normal University, Hefei 230001,Anhui)

Domenico Scarlatti is a famous Baroque organist and composer which created a lot of keyboard sonatas in his life.(K430) is one of his representive works which famous for its brilliant skills, quite sharp dissonance and smooth movement part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ncient sonata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through(K430) by music creation features especially on structure analysis.

Piano; Ancient Sonata Music Form; Structure; Features.

J624.2

A

1004-4310(2015)04-0147-03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5.04.035

2015-05-05

何亚男(1981-),女,硕士, 讲师,主要从事作曲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奏鸣曲式大调奏鸣曲
手机上的奏鸣曲
奏鸣曲式再现的多种可能性
G大调随想曲
春天的奏鸣曲
贝多芬《悲怆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结构的分析与研究
节奏型在普罗科菲耶夫中期奏鸣曲式乐章中的应用
饥饿奏鸣曲
贝多芬《第十六钢琴奏鸣曲(Allegro vivace)》音乐风格与演奏艺术分析
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的预先准备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