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X特X”框式结构研究

2015-12-06徐安银郑亚莉

关键词:韵律副词形容词

徐安银,郑亚莉



“大X特X”框式结构研究

徐安银1,郑亚莉2*

(1.阜阳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2.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大X特X”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用的框式结构,它由两个固定的常项“大”“特”和两个相同的变项“X”组成,用来表示程度很深,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话语焦点。在借喻的作用下,“大X特X”框式结构中的“大书特书”“大错特错”已经实现了固定语义的泛化,为一般成语词典所收录。“大X特X”与“大X大Y”形成了一个相似但又有所不同的框式结构系列。

“大X特X”;框式结构;主观化

引言

在现代汉语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格式,如“半X半Y”(半新半旧、半信半疑、半人半仙)、“大X大Y”(大风大浪、大操大办、大红大绿)、“现X现Y”(现学现卖、现编现唱、现吃现做)等。这些格式往往具有很强的能产性,不仅数量多,而且使用频率高。对于这些特殊的格式,有的学者称之为“待嵌格式”(周荐,2001),有的学者称之为“类固定短语”(张斌,1998),还有的学者将其命名为“框式结构”(邵敬敏,2008)。本文所要讨论的“大X特X”这一格式,主要采用“框式结构”这一说法。

所谓框式结构(frameconstruction),“是指前后有两个不连贯的词语相互照应,相互依存,形成一个框架式结构,具有特殊的语法意义和特定的语用功能,如果去除其中一个,该结构便会散架;使用起来,只要往空缺处填装合适的词语就可以了,这比起临时组合的短语结构具有某些特殊的优势”(邵敬敏,2010)。“大X特X”这一框式结构,是由两个固定常项“大”“特”把两个相同的变项“X”组合连接起来而形成的中间没有任何停顿的四字格式。这一格式其实早在唐代文献中就出现了。例如:

(1)足下年尚强,嗣德有继,将大书特书,屡书不一书而已也。 (唐 《答元侍御书》)

明清时期,“大X特X”虽然没有大规模泛化,但仍有少量例句散见于文献中:

(2)此时已是申牌时分,连忙叫小厮磨了一碗墨汁,向间壁纸铺里买了数张皮料厚棉纸,在灯下濡墨挥毫,大书特书的写道:“城中都是宋朝良民,必不肯甘心助贼……”。(明《水浒全传》)

(3)条约只有三款,第二款两国派兵交互知会这一条,如今想来,真是大错特错!(清《孽海花》)

到了现代,“大X特X”这一框式结构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使用,它的框式意义也不断丰富,具有更多的内涵。例如:

(4)欧锦赛期间,葡萄牙的旅馆业可谓大发特发了一把,市区内平常是五、六十欧元的旅馆,在此期间没个二百欧元是住不进去的。

(5)到了公园,发生了争执:女友要看岸边的垂柳,夫君却要看猴子。结果弄得大吵特吵,不欢而散。

(6)他越想越好笑,笑神经一发作,再也忍不住,又大笑特笑起来。

目前学界对“大X特X”这一框式结构的专题研究较少,仅有谢福《类固定短语“大……特……”格式的考察》(2006)一篇文章进行过专门研究。谢文着重考察了“大……特……”格式的句法功能,认为该格式在句中可以充当定语、谓词性宾语,主要充当谓语,具有夸张和强调的意味,但对其格式特征描述不够全面。本文旨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框式结构语法理论,对“大X特X”这一框式结构进行全面的描写,并将其与相关框式“大X大Y”进行比较(1)。

一、“大X特X”中的“X”

(一)“X”的语法性质

“大X特X”这一框式为四字结构,即进入这一结构的变项“X”只能为单音节词语。“大X特X”中的“大”和“特”均为副词,副词往往用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因此,能进入“大X特X”的“X”从语法性质上看主要是动词和形容词。通过对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中“大X特X”全部842例进行穷尽式考察,我们认为,“X”的分布具有以下特征:

1﹒“X”为单音节动词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能够进入“大X特X”这一框式结构的动词分布如下:

书 156谈 67讲 39树 26写 26炒 17赚 15吹 14做 10 批 8登 7发 7干 7说 7吵 6喝 5捞 5捧 5 搞4嚼 4吐 4涨 4开 3侃 3跳 3笑 3种 3 败 2赌 2改 2亏 2骂 2玩 2舞 2输 2造 2 赞2注2抓 2编 1变 1抄 1唱 1抽 1出 1 传 1啖 1跌 1读 1轰 1贺 1呼 1解 1怒 1 拍 1赦 1通 1痛 1偷 1脱 1吻 1泻 1议 1 饮 1煮 1注 1

这些动词大多是用来描述具体动作的,且表示[+持续性][+可控性]的动作行为动词占有明显的数量优势,其中以“书”“谈”“讲”“树”“写”的用例最多,例如:

(7)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变化,但更值得大书特书的是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

(8)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基本上是个科盲的李洪志,为什么热衷于大谈特谈他的超常“科学”、超常能量呢?

(9)瓦洛加全然不觉,没完没了地大讲特讲,两个酒友却听得眼珠发直。

(10)报告文字不长,却多次提到“大树特树毛主席的绝对权威,大树特树毛泽东思想的绝对权威。”

(11)她是一个特别的老人,因为她是中共党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一个值得大写特写的人—瞿秋白唯一的女儿。

在动词性“X”中,“书”和“树”两个词比较特殊。“书”在古汉语中是“写”的意思,“树”是“种植”义的引申义“树立、建立”,因此,不同于现代汉语名词性的“书”“树”,在“大X特X”框式结构中的“书”“树”是动词性的。

2﹒“X”为单音节形容词

通过语料调查发现,由形容词充当“X”的“大X特X”格式有5例,分别为:“大错特错”“大差特差”“大红特红”“大忙特忙”“大响特响”。例如:

(12)丽月体格很棒,而且风骚,在纽约吧里大红特红,那些美国兵都叫她丽丽。

(13)自那书发行以后,他的名声大响特响,一时间风头无二。

(14)老实和尚道:“你既不会‘天残十三式’,又不会‘如意兰花手’,岂非大差特差?”

(二)“X1”与“X2”的同形异质现象

邵敬敏(2011)认为:“在框式结构里, 前后两个变项常常是同形的,问题在于它们是否也同质。”“大X特X”这一框式结构由两个常项和两个相同的变项组成,我们把这两个相同的变项分别记为“X1”和“X2”,通过分析,我们发现“X1”和“X2”虽然同形,但并不同质。“大X特X”这一框式结构的核心意义是表示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大X1”与“特X2”两部分之间是递进关系,后者表示的程度比前者更深。虽然“X1”和“X2”在理性意义上相同,但在进入框式结构以后,由于受该框式结构整体功能的影响,两者的实际意义却有很大的差别。

第一,“X1”具有可能性,“X2”具有意愿性。在“大X特X”结构中,“X”多为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或性质形容词,具有[+持续性]。“大X1”中的“X1”往往是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将要完成的动作行为状态,具有现实实现的可能性,是具体的;而“特X2”中的“X2”则表示对“X1”这一动作意愿相关性的估价, 表达的是已经实现的或即将实现的动作行为、变化或状态所达到的一种较深的程度,是抽象的。

第二,“X1”和“X2”都具有[+可控性]的性质,由于“X1”表示的是现实中可以实现的动作行为状态,所以其进行的程度是行为主体自身可以控制的;而“X2”表示的是实现的程度,其实现的结果是意愿性的,无所谓可控不可控,因此,在可控性上,“X1”≧“X2”。

二、“大X特X”的框式语用功能

框式结构虽然形式简单,但意蕴丰富,往往比一些类似的词或短语能够更好地表达语义主旨,具有自身独特的语用功能。“大X特X”这一框式结构的语用功能主要体现在主观性的增强上,此外,还可以凸显“话语焦点”,具有音乐美。

(一)主观性增强

沈家煊(2001)指出:“主观性(subjectivity)是指语言的一种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自我’的表现成分。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情感,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主观化’(subjectivisation)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大X特X”中的“大X”和“特X”相互作用,不仅仅是同义成分(副词用来表示程度之深)的递进累加,同时也增加了“大X”和“特X”以外的信息量,体现了言者的主观态度,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例如:

(15)a 以前我只注重脸部的保养,看来真是错了。

(15)b 以前我只注重脸部的保养,看来真是大错特错了。

(16)a 数十年来,有些西方国家大谈人权,把人道主义推向极端,甚至大言不惭说“人权”,原来人道只属于西方。

(16)b 数十年来,有些西方国家大谈特谈人权,把人道主义推向极端,甚至大言不惭说“人权”,原来人道只属于西方。

(17)a 与国外的情形恰好相反,国内大商场却正在大做假日文章,促销活动此起彼伏,打折让利你追我赶。

(17)b 与国外的情形恰好相反,国内大商场却正在大做特做假日文章,促销活动此起彼伏,打折让利你追我赶。

以上三例的a句并没有使用“大X特X”这一框式,只是单纯地对某一现象进行叙述、对某一动作进行描写,没有凸显出强调、夸张的意味,也没能体现言者的主观态度;b句则使用了“大X特X”这一框式,不仅具有“大”“特”的意味,分别强调了“错”的程度之深、“谈”的热度之强、“做”的幅度之大,而且增加了主观评价的色彩,暗含了言者的主观态度,如例(15)体现了言者对自己“只注重脸部的保养”的懊悔之情、例(16)体现了言者对西方国家“把人道主义推向极端”这种行径的不满之情。

(二)凸显话语焦点

“大X特X”这一框式结构的核心意义是表示程度之深、范围之广。为了获得更高程度的焦点凸显性效果,达到语用意图,“大X”和“特X”之间形成了一种同义递进关系。其中,“大X”只是一个铺垫、一个衬托、一个前提,重点的是后面的“特X”所达到的一种强烈的程度,这也是结构焦点、语义焦点以及话语焦点的集中体现。这种效果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肯定低程度“大X”来进一步肯定意思更高一层的高程度的“特X”,通过肯定基本关系来肯定递进关系。也就是说,是通过肯定处于次要位置的“大X”,来进一步凸显具有递进意味且处于焦点位置的“特X”,从而表达言者对已经实现的或即将实现的动作行为、变化或状态所达到的一种较深程度的期许,使整体语境获得凸显性效果。

(三)韵律上富于音乐美

冯胜利(1996)“汉语的标准韵律词至少要有两音节,同时也不可能出现比超音步更大的韵律词。因此大于三音节的组合,譬如四音节形式,必然是两个音步(因此是两个标准韵律词)的组合;大于四音节的组合则是标准韵律词和超韵律词之间的组合。其最直接的证明是四字成语:无论其中各字之间的句法关系怎样不同,都要念成(2+2),或者(音步+音步)”。王立(2003)从认知心理角度指出了“2+2”的四字格的音韵和形式已经在汉语社团成员的心理上格式化了,是汉语社团成员认同感最强的韵律词。这就造成了汉语里的四字格绝大部分都将前两个音节作为一个韵律词,后两个音节作为一个韵律词。因此,“大X特X”这一四字格框式也被韵律化为“大X+特X”,这就使得此格式在音节上获得了均衡感,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对称美,富有音乐性,读起来朗朗上口、界限分明。

三、“大X特X”与“大X大Y”的比较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对收录其中的“大X特X”的解释是:“分别用在同一个动词的前面,表示规模大,程度深:~书~书、~吃~吃、~改~改”;相似的解释同样出现在 “大X大Y”身上:“分别用在单音节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规模大、程度深:~手~脚、~鱼~肉、~吵~闹、~吃~喝、~摇~摆、~红~绿。”我们认为,“大X特X”和“大X大Y”这两个框式结构,都可以用来表示规模大、程度深,都能突出强调夸张意味;但同时,这两个框式结构在形式、可进入成分“X”和“Y”的性质以及功能上却存在一些差异,下面将对“大X特X”和“大X大Y”进行比较,以求更好地突出框式结构的特点。

(一)“大X特X”和“大X大Y”形式的异同

根据邵敬敏(2011)对框式结构进行的分类,“大X特X”和“大X大Y”都属于双项双框式。所谓双项是指有两个前后可变项;所谓双框是指常项也有前项和后项两个,意思是“双边框架”,是跟“单框”(单边框架)相对的。虽然同为双项双框式,但“大X特X”和“大X大Y”也有区别:“大X特X”的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大X大Y”的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这是两者在形式上最显著的区别。

“程度深”是“大X特X”的基本框式义,且在该框式内部“特X”比“大X”表示的程度更深,“大X”和“特X”之间是递进关系,有时“大X”和“特X”之间可用“而”连接,更能体现两者的递进关系;但是“大X大Y”中的“大X”和“大Y”往往是并列关系,不能用“而”来连接。例如:

(18)a 到十九世纪末叶,欧洲学者首先提出了东西文化交流这个词汇,他们出于偏见,往往大谈特谈西方文物传入东方或西方文化对东方的影响

(18)b 到十九世纪末叶,欧洲学者首先提出了东西文化交流这个词汇,他们出于偏见,往往大谈而特谈西方文物传入东方或西方文化对东方的影响

(19)a 米尔德丽德把头偎依在菲利普的怀里,歇斯底里地大哭大叫起来。

(19)b 米尔德丽德把头偎依在菲利普的怀里,歇斯底里地大哭而大叫起来。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19)b句不符合汉语习惯和规范。

(二)“大X特X”和“大X大Y”中“X”“Y”的异同

在“大X特X”和“大X大Y”这两个框式中,常项“大”“特”以及变项“X”“Y”的性质也不完全相同。“大X特X”中的“大”“特”都是副词,副词常常用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所以能进入“大X特X”中的“X”多为谓词性成分;而“大X大Y”中的“大”,作形容词时修饰体词性成分“X”“Y”,作副词时修饰谓词性成分“X”“Y”。因此,能进入“大X大Y”格式的“X”“Y”包括名词(大鱼大肉、大风大雨)、动词(大包大揽、大哭大闹)、形容词(大俗大雅、大富大贵)、量词(大口大口、大批大批)等成分。

此外,虽然谓词性成分都可以进入这两个框式结构,但性质也不完全相同。“大X大Y”框式中的“X”“Y”均为性质形容词,而“大X特X”中的“X”属于性质形容词中的动态形容词,可带时态助词或趋向动词,可以受否定副词“没(有)”修饰。例如:

(20)全包有全包的理和据,推出有推出的理和据,可剧团却适应不了这大喜大忧的转化,因而骂街的、赌气的、退隐的、哀叹的、自找门路的、跳槽的、结帮赶趟捞外快的,啥人都有了。

(21)多元化导致审美的多样化之故,抑或作品自身平庸无力,根本不具备“大红大紫”的素质?为什么总让海外影片大占风光?

(22)老爷子生前没怎么特意亲近他们,却于似与不似之间把握到这派艺术的真谛,很快就大红特红起来。

(23)他的作品虽然受到发行方的各种吹捧,却始终没能大红特红。

例(20)和例(21)中的“喜”“忧”“红”“紫”都是性质形容词,例(22)中的“大红特红”后面紧跟着趋向助词“起来”充当补语,例(23)中的“大红特红”前面是用否定副词“没”修饰的。

(三)“大X特X”和“大X大Y”功能的异同

“大X特X”和“大X大Y”虽然都可以用来表示程度加深,但是对程度加深的强调力度并不完全相同,表示递进关系的“大X特X”比表示并列关系的“大X大Y”更能强调程度之深。例如:

(24)a 新闻发布一结束,他们就把刚领到手的材料扔进垃圾桶,冲到餐桌前大吃大喝起来。

(24)b 新闻发布一结束,他们就把刚领到手的材料扔进垃圾桶,冲到餐桌前大吃特吃起来。

a句中的“大吃大喝”,“大吃”“大喝”并列,强调“吃喝”的规模大;b句“大吃特吃”中的“吃”重复使用,用强调程度不断加深的“大”“特”分别修饰,比仅用“吃”“喝”分开表达状态时的程度更深,表现出一种近乎疯狂的吃的状态。

此外,“大X特X”能够增强主观评价色彩,语气上带有夸张意味,而“大X大Y”短语没有此语用特点。

四、结语

“大X特X”是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框式结构,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它近似于汉语中的成语,给人以庄重、平稳的感觉,富于音乐美,并且容易上口,节奏明快,结构紧凑,语义表现力强。在借喻的作用下,“大书特书”(对大事郑重地予以记述)、“大错特错”(强调错误到极点)已出现了泛化的趋势,并为一般成语词典所收录,实现了固定的语义泛化。

本文运用框式结构语法理论对“大X特X”这一框式结构进行了描写解释,分析了能够进入这一结构的“X”的性质,指出“大X特X”中的“X1”与“X2”属于同形异质现象,“大X1”和“特X2”之间为递进关系,整个框式结构除了表示程度的加深,还具有主观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话语焦点。最后讨论了“大X特X”和“大X大Y”两个类似框式结构的异同,从形式、可进入成分“X”和“Y”的性质以及功能这三个方面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和论述,以求更好地突出框式结构的特点。

注释:

(1)本文所引例句除特别标明出处之外,其余都来自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

参考文献:

[1]冯胜利.论汉语的“韵律词”[J].中国社会科学,1996,(01).

[2]邵敬敏.汉语框式结构说略[J].中国语文,2011,(03).

[3]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04).

[4]王立.基于公众语感测量的汉语构词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03).

[5]谢福.类固定短语“大……特……”格式的考察[J].语言应用研究,2006,(07).

[6]张斌. 汉语语法学[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7]周荐.《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待嵌格式[J].中国语文,2001,(06).

[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The Study of “Da X Te X” Frame Construction

XU An-yin ZHENG Ya-li

(School of Education,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23604, Anhui; College of Humanitie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Zhejiang)

“Da X Te X” is a common frame construction in modern Chinese. It is composed of two fixed constants “Da” and “Te”, and two same variable “X”, used to express the deep degree,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subjectivity, and highlight the discourse focus to a certain extent. In the role of metonymy, “Da shu Te shu” and “Da cuo Te cuo” have achieved semantic generalization, recorded in idiom dictionaries. “Da X Te X” and “Da X Da Y” formed a similar but slightly different series of frame construction.

“Da X Te X”, frame construction, subjectivisation

H1

A

1004-4310(2015)04-0048-05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5.04.012

2015-04-06

徐安银(1965-),男,安徽天长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修辞学、教育学;郑亚莉(1991—),女,安徽寿县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韵律副词形容词
认识形容词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韵律之美——小黄村
韵律
副词和副词词组
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