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不同代际人群养老态度调查研究*

2015-12-06陈玉兰赵丽华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医疗保健中老年人态度

陈玉兰,赵丽华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41)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心理、养老方式等问题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成都市老龄化率在国内城市中居前列,如何让成都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各项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1]。本研究旨在调查了解成都市民对不同养老方式的态度,为不同养老方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也为老年人群的养老方式选择提供参考,解决好老人的养老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成都市认知正常、愿意配合调查的成年人509名,包括371名中老年人和138名子女。

1.2 研究方法

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第一阶段在成都市中心城区和郊区(县)中各抽取一个区(县),第二阶段以居住小区为单位抽样,抽取四个居住小区。2014年1-3月,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调查。调查采用访谈和问卷的形式。如果调查对象识字能力较好,则由调查对象填写,否则由调查者逐项提问并记录。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信息和养老态度。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收入以及健康状况等可能对养老态度造成影响的因素。养老态度部分包括养老方式选择、主要考虑因素、去机构养老的意愿、选择机构养老看重的因素、目前养老机构存在的缺点,以及对社区养老的知晓和期待等。在完成调查问卷后进行访谈,内容包括是否对自己的养老进行规划,以及目前由子女养老的最大困难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和EXCEL 2003进行数据处理,对养老态度进行频次分析,对影响养老方式选择的因素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人群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9份,有效率92.5%,其中45岁以上人群对本人养老态度的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71份,子女对父母养老态度的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38份。其中男269人(52.8%),女240人(47.2%);农民52人(10.2%),公务员46人(9.0%),企事业单位职工298人(58.5%),个体经营者56人(11.0%),其他57人(11.2%)。月收入2 000元以下202人(39.7%),2 000~3 500元219人(43.0%),3 500元以上88人(17.3%)。健康情况良好301人(59.1%),健康情况一般145人(28.5%),健康情况较差63人(12.4%)。

2.2 调查人群养老态度

2.2.1 调查人群养老态度基本情况 在养老方式上选择以居家养老为主,占80.9%,与石家庄2009年调查结果(80.6%)、银川市2010年调查结果(76.9%),以及北京市2013年调查结果(71.0%)[2-5]基本一致。其中选择与子女同住比例最大,为40.9%。对于养老方式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前3位依次为情感需求(37.7%)、子女压力(33.4%)和传统观念(25.3%)。在子女养老的困难方面,前3位依次为时间紧张(49.9%)、经济压力(31.6%)和观念冲突(29.9%)。对问题“如果不考虑传统观念,您是否愿意去机构养老”,选择愿意的占13.0%,这与高润国等[6]对山东省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选择研究结果(11.1%)较一致,选择会考虑的占40.7%。选择养老机构看重因素依次为:医疗保健(32.6%)、居住条件(22.8%)和饮食(17.1%)。对目前养老机构存在的缺点,认为服务差的所占比例最大,达43.0%,认为无家庭温暖的占37.7%,认为条件差的占34.6%。对于近年兴起的社区养老项目选择不知道的占73.5%。对社区养老的期待前3位依次为医疗保健(73.9%)、娱乐组织(61.1%)和生活照顾(60.5%)(表1)。

2.2.2 不同代际人群养老态度比较 对比中老年人的养老态度和子女对父母的养老态度发现,不同代际人群在养老方式选择及其主要考虑因素、机构养老意愿、选择机构看重要素,以及养老机构缺点认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养老方式选择上,多数子女希望父母能与自己同住养老,比例为64.5%,而中老年选择与子女同住养老的比例为32.1%,选择自己居住由保姆照顾或选择社区服务的比例均超过20.0%。养老方式选择主要考虑因素上,子女认为主要是情感需要,占67.4%,而中老年认为主要是子女的压力,占40.2%。在子女养老困难上,中老年人群与子女代无差异,认为主要困难是子女时间紧张。在去机构养老意愿方面,中老年对于机构养老的接受程度高于子女代,但比例均较低,中老年愿意去机构养老的比例仅为14.8%。在选择机构养老看重因素方面,两代人对医疗保健的看重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女和父母看重医疗保健的比例分别为57.2%和23.4%,前者远高于后者。在目前养老机构存在的缺点方面,认为服务差的中老年人最多,占该人群的47.7%,子女代认为服务差的为30.4%,子女代认为最大的缺点是无家庭温暖,占66.7%,中老年人认为无家庭温暖的占27.0%。对于近年兴起的社区养老,子女代的知晓情况略好于中老年人,但也有68.8%的人不知道;对社区养老项目的期待上,中老年人和子女代在医疗保健、娱乐组织和生活照顾等方面都有较高期待(表2)。

表1 调查人群养老态度一般情况[n(%)]

表2 不同代际人群养老态度分析

2.2.3 养老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假设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收入及健康状况都会影响其养老态度,以这些因素作为自变量,用χ2检验法检验其对养老态度相关因变量的影响,结果与山东省城市老年人机构养老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6]一致。不同年龄组在养老方式选择、机构养老意愿、社区养老知晓以及对社区养老期待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74岁年龄组去机构养老意愿比例高于其他年龄组,且该年龄组对社区养老的知晓度也高于其他年龄组。不同性别的养老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职业对养老态度的影响较为明显。在养老方式上,农民选择由子女养老比例最高,达57.7%,企事业员工、个体经营者养老方式更为多样化,各种养老方式的选择比例较为接近。在子女养老存在的困难方面,公务员人群认为子女养老存在经济压力的极少,为2.2%,农民认为子女有经济压力的比例最大,接近一半。农民认为两代人有观念冲突的比例较小,不到20.0%,而其他职业人群认为有观念冲突的比例较为接近,约为30.0%。愿意去机构养老的公务员比例最大,占该职业人群的21.7%。公务员和自由职业者认为养老机构的缺点为服务差的比例较大,超过60.0%。公务员对社区养老知晓度最高,达到该职业人群的45.0%,其他职业人群知晓比例较小。在对社区养老的期待方面,农民各方面的期待比例都比其他职业人群低。不同收入人群除在机构养老意愿、对社区养老期待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方面差异均显著。高收入者选择与子女同住养老的比例较大,达68.8%。高收入人群认为子女养老困难来自经济压力和时间压力的比例较小。低收入者认为困难来自观念冲突的比例较小。收入越低者对社区养老的知晓度越低。健康状况对养老意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社区养老的期待上。健康情况良好者对生活、医疗和娱乐的期待基本相同。而健康情况一般者对医疗保健的期待比例最高,达到该人群的90.0%,健康较差者对医疗保健和生活照顾的期待较高,对娱乐的期待较另两个群体低(表3)。

表3 养老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事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老年人自身的福祉,更关系到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稳定。关注中老年人群的养老态度,真正从中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才能为他们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养老服务社会化是必然选择,了解机构养老事业发展现状,推进社区养老事业的发展,是促进城市养老事业社会化的重要举措。

3.1 养老方式多元化,但仍以家庭养老为主

由于家庭在提供情感交流和满足心理需求上优势明显,加之受传统养老观念影响,家庭养老仍是多数人的第一选择,40.9%的人表示愿意与子女同住,由子女养老,所占比例最大,但同时又担心给子女带来压力。因此发展养老事业应考虑两方面因素,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议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完善社区养老机构的同时,可以建立家庭服务队,为有需要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全天候上门服务。这样中老年可与子女共同居住,或单独住在离子女较近的地方,接受社区养老服务。这样的养老方式既有利于提高中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提升生活质量,也有利于降低老人对子女的依赖,缓解子女无时间照顾老人的压力。目前,发达国家较通行的养老方式是社区居家养老。美国、日本和英国已将社区居家养老看作是解决老龄社会老年人养老的一大举措。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家庭养老,比如给予与老年父母同住的子女免税优惠等[7]。

3.2 中老年人开始接受机构养老观念,但对养老机构认可度低

仅13.0%的人选择愿意去机构养老,这与高润国等人对山东省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选择研究结果(11.1%)较一致[5]。有40.7%的人选择会考虑,这是一个较大的比例。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家庭趋向小型化,家庭养老资源不足,子女赡养老人力不从心,中老年人开始接受机构养老。但43.0%的人认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差,对养老机构认可度低。因此,养老机构需要改进服务质量,加强老年社会工作服务,加强养老服务专业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改善和提高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政府要充分保障养老机构的资金、政策投入,同时加强对养老机构的规范和监督,促进机构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

3.3 老人养老过程中注重医疗保健

多数人在选择养老机构时注重医疗保健,这与邓宁华等[8]的看法一致;对社区养老的期待中73.9%的调查对象选择医疗保健。进入老年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甚至影响生活质量,因此老人们注重养老机构能否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建议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立正规的社区老年照顾组织,由专门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健康保健服务项目;提升养老机构的医疗保健服务,满足中老年的医疗保健需求;在社区养老医疗服务中引入多元化供给主体,引导社会民间资本投资开设各种诊所、护理院和康复院,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9];建设养老机构时,考虑周围的就医条件。

3.4 社区养老知晓度低

社区养老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养老方式,它以家庭以核心,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是一种既可满足老年人在家养老并及时与子女联络,又可获得养老照顾的较好养老方式,是我国未来城市养老的基础。但此次调查发现,调查对象中73.5%的人不知道社区养老,与牛晓丽等[4]对银川市老年人的调查结果较为一致。因此,政府需要在建立健全社区养老机制的同时加强对社区养老工作的宣传力度。宣传对象应以60~74岁人群为主,因为从调查结果看,此人群是开始考虑养老问题的主要人群。

3.5 加强60~74岁人群养老问题研究

较年轻的群体并未真正进入老年状态,对于养老将面临的许多实际问题不能真正理解,而年龄太大的群体往往进入身体和认知衰退的状态,无法自主做出养老选择,因此应以60~74岁人群作为养老研究的主要群体,针对性的开展养老服务工作。

3.6 子女代比中老年更看重养老过程中的精神因素

子女代在养老方式选择考虑因素上,67.4%的人选择情感需要;在对养老机构的缺点分析上,66.7%的人认为无家庭温暖,此比例远高于中老年人群比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精神需求逐渐提高,因此养老服务应不断增加精神服务的内容。

[1]杜开宗.成都人口老龄化形势逼人“夕阳”产业将成“朝阳”产业[N].成都商报,2010-7-27.

[2]吕宜灵.家庭养老方式的可行性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7,20(11):18.

[3]董沛,崔艳青,杨兰兰,等.城市老年人群养老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4):56-60.

[4]牛晓丽,董桂清.银川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期待及影响因素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0):1884-1886.

[5]陶涛,从聪.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J].人口与经济,2014(3):17-20.

[6]高润国,郭继志,沈郁淇,等.山东省城市老年人机构养老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7):17-19.

[7]谭涛,张燕媛,陶璐.城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态度及动因分析——基于南京市9个区的调查[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94-100.

[8]邓宁华,何洪静.“最后的选择”:城区老人对机构养老的态度研究——以某地级市为例[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3):122-128.

[9]岳海玉,翟清华,刘倩,等.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3,26(9):8-9.

猜你喜欢

医疗保健中老年人态度
快速行动并治愈一切:医疗保健是如何演变成消费品的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医疗保健和技术:数字医学的开端
中老年人食物嵌塞的防治
中老年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爱好?
谷歌探寻将人工智能用于医疗保健的方法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