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北京交通运输物流业发展
2015-12-06曾刚健
文 曾刚健
推进北京交通运输物流业发展
文 曾刚健
据统计,2013年,北京的货运量达24651万吨,货物周转量达1561929万吨公里。其中本地运输量占49.1%,出入境运输量占50.9%,在出入境运输量中,入境的运输量是出境的2.3倍。
面对如此庞大的运输量和物流市场需求的变化,北京交通运输物流业存在诸多的不适应。仅以货运为例:货运行业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低。据2013年8月统计,北京运输企业的户均拥有车辆是3.67辆,拥有5辆及以上车辆的运输企业4388户,占全部运输企业的9.33%。由此可见货运行业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竞争的行业,呈现出多、小、散、弱的状况。
货物运输外联特征明显。在本市区域内的本地运输车辆占96.4%,但在出入境运输中,运输主力则是外地车辆,出境运输中外地车辆完成比例是83.3%,入境运输中外地车辆完成比例高达92.9%。充分表明北京货物运输对外阜车辆的依赖性强。
货运车辆实载率整体不高。据调查,货运车辆2013年的月平均实载率为51.8%,其中个体运输货车的实载率最高,为57%,非专业运输车的实载率最小,为49%。另外,根据货运车辆运输链抽样调查分析,城市一般货物运输车辆空驶里程较长,一般超过50%,甚至达70%。至今仍存在一种“守株待兔”式货运模式,即货运车依赖货物集散地,往往空驶率很高。反映出目前货运信息的不对称和车辆运行的低效,物流成本高的问题多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除此之外,物流业的标准化程度低,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物流业的发展。
为了改善和提升物流业,国务院近日正式出台《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规划》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把交通一体化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这都为交通物流业的转型发展带来良好机遇。应当抓住这一契机。
因此,建议加强规划引领。在深入对北京物流资源、需求特点、运行状态等综合分析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要从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出发,加快推进货运仓库向物流园区的转型,在“十三五”规划编制中统筹安排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实践证明,只有科学定点布局,形成具有接续能力的网络化站点,才能提高车辆的实载率和企业的盈利空间。
提高专业能力。作为现代化大都市,要建设与之匹配的专业化、标准化的物流企业。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和手段,加强对专业运输的支持引导,强化对专业货运的监测监管,适时出台相关管理政策和办法,促进货运行业向专业化集约化转变,促进可持续发展。
建设共享平台。物流业工作的特点是点多、面广、线长,建设公共信息共享平台是一项基础性建设。当然随着信息平台的建设,不仅仅带来物流效率的提升,还将有效提高物流企业的组织形态,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物流运输方式的转变,促进城市配送运力资源整合等。这些都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部门合作,共同建设配套衔接、支持有力的资源共享平台。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交通委原党组书记、副主任
责任编辑崔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