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山龙舟运动开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①

2015-12-06招惠芬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体育系广东佛山528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6期
关键词:龙舟竞渡龙舟赛龙舟

招惠芬(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体育系 广东佛山 528000)

佛山龙舟运动开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①

招惠芬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体育系广东佛山528000)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以当前佛山市龙舟运动开展的环境条件、运动参与主体情况、竞渡资金来源、运动组织形式等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并剖析了佛山龙舟运动开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相关关系、分析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推动龙舟运动的进一步开展,顺应和满足当地居民的相关需求,活跃和丰富当地的社会、文化生活。指出未来佛山龙舟运动的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政府相关部门作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佛山龙舟运动开展现状发展对策

1 研究目的

佛山是著名的岭南水乡,龙舟运动民众基础深厚,被誉为“中国龙舟龙狮运动名城”。龙舟竞渡,俗称赛龙舟、划龙船、扒龙船,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一项既能娱乐强身,又能弘扬爱国主义和团队精神的水上体育项目[1]。推广龙舟竞渡,不仅能锻炼人们的体魄,还能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人们的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对佛山居民在当地举行龙舟比赛时人们的态度和龙舟运动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了佛山龙舟运动与佛山社会文化发展的相关关系、分析存在的问题,探析佛山龙舟运动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政府相关部门作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2 研究对象

该课题研究对佛山龙舟运动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由于条件限制该研究选取了南海、顺德、禅城、三水、高明五区,龙舟运动发展比较好的并且具有代表性的镇街的群众、龙舟队员、龙舟队的领队或教练作为研究对象,并有针对性的选取当地的体育局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3.1问卷调查法

采用开放式单项选择当面填写的方式,向研究对象共发放280份问卷调查表,回收问卷调查表为250份,回收问卷调查率为89.29%。其中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为230份,回收有效问卷调查率为92.00%。为该文数据统计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基础理论价值。

3.2数据统计法

该文将对有效问卷数理进行统计处理分析,采用了SPSS11.1专业软件,在系统整理统计过程中遵循客观、求实、准确的原则,将数据进行分析归类与检验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佛山龙舟运动历史与环境条件

佛山地区地处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带,佛山古为百越聚居地,佛山龙舟竞渡是源于水神崇,佛山龙舟竞渡几经沉浮。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区不平衡的稳步发展,至2010年佛山龙舟竞渡加速发展。2005年顺德获得了“全国龙舟之乡”称号。龙是佛山人的水,龙舟就是龙的化身,龙舟竞渡是为了祭祀龙神,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收[2]。佛山地区地处珠江三角洲,河汊纵横,水网众多。佛山地区水乡的优越自然环境孕育出传承千年的赛龙习俗。明清时期,佛山龙舟竞渡进入鼎盛时期。新中国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佛山龙舟竞渡处于起伏与不平衡的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佛山龙舟运动进入加速发展期,2013年佛山市龙舟协会成立。

4.2佛山龙舟运动参与主体情况

4.2.1佛山龙舟运动训练队人员结构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佛山龙舟运动业余队员结构情况包括有农民、工人、公务员、学生、个体户等。其中,顺德区,占21.74%;南海区占21.30%;禅城区,占19.57%;三水区,占19.13%;高明区,占18.26%。在调查结果中发现,农民人员从事龙舟运动业余锻炼占主要部分,由于农民人员业余时间支配较多,重视与爱好程度也较高。其次,是在校学生参与龙舟运动人数活动也占一定的比例,由于在校学生的业余时间相对集中,同时受龙舟运动赛事的影响,对龙舟运动重视程度与爱好较为强烈。其余参与人员出于兴趣与爱好,但是训练时间不能保证。

4.2.2佛山龙舟运动训练队人员年龄结构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佛山龙舟运动训练队人员年龄结构调查结果中,在20岁以下人员中,有60人,占26.09%;在21~30岁人员中,有110人,占47.82%;在31~40岁人员中,有40人,占17.39%;在40岁以上人员中,有20人,占8.70%。在21~30岁人员中占主要部分,他们身壮力大,具有较强的接触能力与分析能力,自觉积极性突出,有充足的训练时间作保证,是业余训练队员中最适合的年龄阶段。20岁以下人员中,由于在校读书时间较为紧张,但他们有寒暑假的充足时间进行集训。其他的业余队员大部分都是要处理家庭杂事,还要考虑为家庭经济来源谋求职业。所以,这批队员人数不稳定,得不到完善系统训练,体能趋势处于走下坡路阶段。

4.2.3佛山龙舟运动教练及其相关管理人员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佛山龙舟运动教练及其相关人员调查结果中,长期担任或兼职担任龙舟运动专业教练有12人,占16.90%;从事龙舟运动相关领导有8人,占11.27%;为龙舟运动出谋献策有经验的老一辈者有51人,占71.83%。这一批老一辈者年青时,曾为佛山龙舟运动做出较大的贡献。

4.2.4佛山龙舟运动系统训练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佛山各区龙舟赛系统训练情况调查结果中,能够保持长期系统性训练的队数有6支,占8.70%;训练时间不稳定且不系统性训练的队数有11支,占15.94%;只应付比赛任务进行阶段性的赛前突击性训练有52支,占75.36%。赛前突击性训练在龙舟队伍里占绝大部分,由于龙舟队各俱乐部,大部分是民间村民组织自发的,缺乏资金投入,无法成为专业的龙舟训练队,教练员人选只有当地老一辈有经验村民临时指导,缺乏新的科学理论指导,故运动成绩不佳。而具备长期保持系统性训练的龙舟俱乐部,他们都有政府出资、企业赞助的条件,教练人员都是经过从事专业培养,龙舟队员由俱乐部自己培养,或从专业院校聘任,或接受退役专业队员加入,他们都是专业素质高,具有训练有素能吃苦接受大运动量训练的品质。

4.3佛山龙舟竞渡资金来源情况调查结果描述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政府拨款出资,企业积极参与赞助为主,各占29.17%;和33.33%;队员出资、其他方面出资龙舟竞渡资金为为辅赞助为主占27.08%和10.42%。由于资金的缺乏,而民间的龙舟队很难坚持系统的训练,只有在端午节村民捐资自发的组织队伍,参与区、街道的龙舟比赛,民间的龙舟队参与比赛,对成绩不做规定而享受创造快乐才是他们的参与目的。例如:2013年端午节期间,大沥镇举办的九场龙舟赛,除了6月1日“沥桂一体”龙舟赛外,其余八场比赛全部由民间自发主办。包括五月初一聚龙龙舟赛、初五瓜步汛龙舟赛、初六盐步龙舟赛、初八黄岐龙舟赛等由民间龙舟爱好者出资。

4.4佛山龙舟运动的组织形式

4.4.1佛山龙舟运动的组织时间和地点调查

佛山各区龙舟运动主要在村前河涌、祠堂前鱼塘、湖畔的水域进行,三人龙舟赛、五人龙舟赛、自娱游戏、草艇比赛等组织形式开展活动,多为一年一度,如顺德的龙舟“开眼”和盐步老龙相会泮塘“契仔”盐步锦龙盛会分别延续600多年和470多年。按组织性质把组织类型分为政府等公共组织、私人企业等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组织[3]。佛山龙舟运动组织属于非营利组织。

4.4.2佛山龙舟运动组织开展赛事活动调查

佛山龙舟队主要由社会兴办,龙舟主流队伍多数是自发参与的业余队伍和半专业化的龙舟队,专业队伍少。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佛山近几年来龙舟运动组织开展活动中,举行过国际龙舟邀请赛有2次,占调查统计的5.88%;在佛山汾江河举行龙舟邀请赛有9次,占调查统计的26.47%;在佛山各区村、街道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有23次,占调查统计的67.65%。佛山各区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形成了多种形式的龙舟赛,还有国际龙舟邀请赛、亚太地区龙舟公开赛、国际龙舟锦标赛等国际赛事。不同形式的龙舟赛事,形成了不同的组织模式与规模壮大的格局。如:佛山龙舟文化节的系列赛事、顺德欢乐龙舟文化节等龙舟争霸赛冠军获得者可得到10万元奖金。勒流裕源村一年一度3人龙舟赛,还通过活动筹集善款资助低保特困人员。

4.5龙舟运动对佛山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

4.5.1龙舟竞渡竞赛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佛山群众龙舟竞赛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中,有29.57%的人们认为能够提高佛山在国际国内的知名高度;有26.10%的人们认为可商业提供经济平台。

有13.04%的人们认为可促进旅游业迅速发展;有17.39%的人们认为可丰富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快乐自己;有8.70%的人们认为可促进社会交流往来,增进友谊;有8.70%的人们认为可具有教育意义。“2013顺德欢乐龙舟文化节”。端午假期三天,超过100万人次前往顺德新城区参加欢乐龙舟节,旅游团近200个,旅客10000多名,来自英国、美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的外国游客1000多名,人数之多创下了新城区活动记录。此活动将以“龙舟赛”为主线,配有水上特技表演、“粽子山”揭幕、彩龙巡游等,同时还有锣鼓柜、鱼灯、唱龙舟等文化遗产展示。国际化使龙舟运动走向世界体育文化舞台[4]。总之,龙舟竞赛丰富佛山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增加节日的欢庆气氛,在娱乐过程中活动深远的教育意义。

4.5.2佛山居民对龙舟竞渡价值取向度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走访佛山居民对龙舟竞渡价值取向度调查结果中,人们对业余龙舟赛事的价值取向有以下几方面。分别有34.78%和26.09%的人认为,业余龙舟竞渡体现了民俗文化民族与团结精神;21.74%的人认为,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业余龙舟竞渡展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可以激励人们不断的奋斗;17.39%的人认为,龙舟运动可成为体育竞技项目,提高龙舟传统技艺,提升龙舟竞技水平。龙舟运动的开展不仅能够促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能改善和提升当地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相契合。

4.5.3佛山居民对龙舟竞渡的态度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佛山顺德区人们对于当地举办业余龙舟比赛的总体印象是很好的。印象非常好与很好两者已占74.34%;只有仅仅14.78%的人对于业余龙舟赛的印象持一般态度。而10.88%的人对业余龙舟赛的印象,仅持无所谓的态度。从我们的调查走访中发现,部分群众由于对业余龙舟赛事期间,当地的治安管理环境不满意,而对业余龙舟赛现场观赏不感兴趣与爱好。

4.6佛山龙舟运动发展对策

4.6.1政府支持是龙舟运动发展的坚实后盾

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关的龙舟产业扶持政策,镇、村、企业联动的创新发展模式,多元渠道争取资金,增强龙舟产业自身的造血机能。政府行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挥其组织管理的功能。龙舟运动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龙舟运动发展规划的制定,组织好龙舟教练员、裁判员的培训;组织和管理好各级各类龙舟比赛;引导建立各地龙舟运动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二是扶持龙舟运动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龙舟运动的开展契合生态文明的理念。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而龙舟运动的开展不仅能够促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能改善和提升当地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相契合。

4.6.2建立本土传承与专业引领结合的多元化运动训练格局

鼓励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兴办职业俱乐部,加大高校建设龙舟队伍的力度,适时的将龙舟教学引入中小学课堂;引导资金投入建立龙舟训练基地,形成职业俱乐部、业余俱乐部、学校、训练基地四位一体的多元化运动训练格局,保证龙舟后备人才的多渠道来源。充分发挥本土传承中既有强大的龙舟运动群众基础,使之为龙舟运动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力量。“龙舟竞渡”走向国际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轨道[5]。

4.6.3完善改革龙舟运动组织形式

目前佛山的龙舟竞赛已成一定规模,但针对青少年的龙舟赛事很少,需在现有竞赛体系中适当增加青少年龙舟赛事,为年轻运动员创造更多的实战机会,使他们在竞赛中迅速成长,为佛山竞技龙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后备人才。在龙舟运动组织形式的改革上,既用国际标准化的赛事和专业队的引领来带动本土的龙舟力量,使本土的龙舟运动得到更强大的发展动力建立健全各层次、各等级的龙舟竞赛制度,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和服务功能,引导训练向科学化方向发展,促进各个层面龙舟选手竞技水平的提高,加快龙舟人才的培养。

4.6.4以赛事为龙头发展龙舟产业

大规模的、运动水平高的龙舟比赛能够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龙舟搭台,经贸唱戏”的双赢思路己成为共识。因此,可以充分利用龙舟运动在市场经济中的活力,走市场化、产业化道路,依靠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龙舟运动的市场开发,重点发展以龙舟竞赛为龙头的龙舟产业,拓宽龙舟运动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增强龙舟运动的造血机能,解决龙舟运动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4.6.5发展龙舟体育旅游

龙舟赛作为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大型赛事活动,与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在一起开发,形成龙舟体育旅游业,不仅能够引来巨大的商机,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也能扩大赛事和地区的影响力。加大力度整合赛事、旅游资源。深度开发融自然与人文、观赏与体验于一体的体育旅游休闲精品,同时将招商引资、文化交流、生态保护等融入其中,在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区域影响力的同时,造就龙舟精品赛事,普及龙舟文化扩大龙舟运动人口的参与面。

4.6.6加强龙舟经营管理和人才培养

建议政府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龙舟运动的影响力,促进龙舟队与企业联姻的龙舟运动发展模式。建立龙舟运动联盟,政府相关部门设立龙舟运动组织和运行机构,承担龙舟运动宏观管理。企业和龙舟队内部则承担经费管理,队伍训练等微观职能。建议在高校中开展龙舟运动的课程设置,进一步普及龙舟教育,开设专门的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培养更多的专业的具有一定水准的龙舟教练员、裁判员。有关部门设立专门的学生龙舟节,提高从事龙舟运动的大学生比例,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不仅可以达到锻炼学生身心的目的,而且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珍视和继承民族文化遗产的理念。

4.6.7加大对龙舟运动的普及力度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加强宣传力度。佛山龙舟协会应该制定好详细的竞技龙舟近期和远期的发展宣传、报道计划,借助多种宣传媒介电视、报纸、网络、杂志等,宣扬龙舟运动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及人文精神,扩大龙舟运动和龙舟赛事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龙舟文化、欣赏龙舟比赛、参与龙舟运动,挖掘他们对龙舟运动这一项目的热爱。同时,加大竟技龙舟运动的宣传力度也有助于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推动社会资金向龙舟产业流动,进一步促进龙舟产业向前发展。龙舟运动在现代社会注入了公益的性质。

5 结论

(1)佛山龙舟运动人文社会渊源深远,并拥有开展龙舟运动绝佳的自然地理条件。佛山境内有很多开展龙舟运动的理想水域。佛山地区地处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带,河汊纵横,水网众多;国际赛事的比赛赛道和民间特色竞渡的环境得天独厚。

(2)佛山各区龙舟赛事发展势头良好,具有时间分布合理,地点广泛,延续性好、组织模式多样灵活、经费筹集渠道多样、参与主体多元、政府高度重视、媒体宣传针对性强、对举办地人们的影响深远等特点,这为佛山龙舟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3)佛山目前业余龙舟队的经费来源情况并不乐观。部分的业余龙舟队都是由龙舟队员自己出资建设、训练、比赛,为部分的资金来源是山政府出资或者是企事业赞助的,这对于业余龙舟运动的发展是不利的。

(4)佛山各区业余龙舟队的训练水平差异较大,顺德和南海两区发展快,另外三个甚至停滞了10余年,普遍业余龙舟队缺乏专业教练员。从调查中可以发现,绝大部分的业余龙舟队根本没有专业的教练员进行指导,而仅仅靠的是以前从事过该项运动的老一辈有经验的人员,并且很少有队伍能够进行定时定量的经常性有规律的训练。

(5)佛山目前的业余龙舟队,是推动佛山龙舟运动发展的主体力量,各种大型的龙舟竞渡比赛基本上每年都举办,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城市品位。同时在龙舟赛举办期间,还穿插龙舟说唱等文艺表演、水上表演、书画展、摄影大赛等各种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6)佛山各区的龙舟赛,不仅锻炼了人们的身体、加强了人们的社会交往与情感沟通,而且开展各种形式的经贸活动,有效于的推动了招商引资,拉动了城乡消费,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龙舟运动为佛山与其它地区及国际间的密切合作和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随着佛山龙舟运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龙舟队参加佛山的龙舟赛,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识佛山,联动了佛山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倪依克.当代中国“龙舟现象”的社会文化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6):23-26.

[2]李小艳.佛山龙舟竞渡起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14,32(4):67-71.

[3]吴萍,徐宜芬.黔东卤龙舟活动的起源、现状与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9(5):63-68.

[4]威斯(weiss,P).片冈晓夫译.竞技运动的哲学思考[M].不昧堂出版社,1985:145.

[5]刘华山,郑家润.龙舟技术与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ing Strategy for Foshan Dragon Boat Sport

Zhao Huifen
(Department of P.E.Foshan university,Foshan Guangdong,528000,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data statistics,etc.,the article studied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foshan city dragon boat sports,sports participation main body situation,the capital source,the situation of sports organization form.Also it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of dragon boat movement and the local economic,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At the same time,difficulties in the sport would be found.It aims to popularize this sport,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residents,and enhance entertainment in the local social and cultural life.In addition,it guides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sport in foshan,and put forward som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the suggestions,and offer reference for the government to make decisions.

Key Words:Foshan;Dragon boat sport The current situation;Developing strategy

作者简介:招惠芬(1971—),女,汉,广东湛江人,本科,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体育人文社会学。

课题来源:①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wj30)。

中图分类号:G8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6(a)-0186-03

猜你喜欢

龙舟竞渡龙舟赛龙舟
文化自信视野下高校龙舟竞渡的传承研究
精彩!我们的金鸡湖端午龙舟赛都上央视了!
挥桨逐浪观音湖 龙舟竞渡展雄风
端午节观龙舟赛
龙舟
《金娃——龙舟》
观云
湖南汨罗江龙舟竞渡的发展研究
01 澳大利亚举行中国新年龙舟赛最后之战
龙舟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