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质现状成因的研究①

2015-12-06罗丽娜湖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6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体育课

罗丽娜(湖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8)

大学生体质现状成因的研究①

罗丽娜
(湖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摘 要: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大学生体质现状依然不容乐观,无论是地方还是中央,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是大家的共识。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电话采访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学生个体、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教育管理等不同层面讨论影响当前学生体质现状的内因和外因,以期追根溯源,发现内因主要是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不重视,未养成锻炼习惯;外因是教育管理体系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培养不足。为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找到理论依据,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现状成因建议

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不是新鲜的热门话题,但却是个悬而未决的老问题,2014年国家教育部相继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版及《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进一步从目标和手段强调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和保障方法。然而现实却是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学生体质十分“羸弱”。本研究从学生个体、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教育管理等不同层面讨论当前大学生体质现状的内因和外因,期望为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找到理论依据。

1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早在1917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曾评述说:“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载知识之本而寓道德之舍也。”继而提出了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的倡议。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中国经济自2000年以来始终保持着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遗憾的是国民体质健康却没能跟上时代的脚步。2010年国家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25年来一直在下降,与1985年相比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 和10.9%,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2.72厘米和1.29厘米,学生过重或者过瘦,身材匀称地减少,近视成为普遍现象。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评测标准》来打分,以湖北工业大学这类地方多科性院校为例,女生体质健康综合评分及格率为51.8%,说明半数以上的女生体质健康刚刚达标,良好率只有2.5%,体质较好的女生所占比例极少,优秀率更是0,而不及格率高达40.9%,体质健康不容乐观。

2 大学生体质现状的成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电话采访和逻辑分析法分析造成目前大学生令人堪忧的体质现状是由于学生个体、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教育管理等方面多种复杂因素导致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2.1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视程度不够

研究发现大学生有强烈的健康意识,但体育锻炼的行为反差却较大,对体育锻炼不够重视,更别说对体育课的重视了。虽然大部分学生在大学教务部门的制度下能保证体育课的考勤,但体育课积极性不高,而且平时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锻炼不充分有的是因为课业重,但更多的还是学生没有体育锻炼习惯。有研究对部分高校调研发现每周参加锻炼的时间在2小时或不足2小时的大学生占53.88%,而且这个锻炼时间还包括了体育课时间,仅有16.47%的大学生锻炼时间在6~9小时以上。

在这个数字化生存模式的学习型社会,学生仍然对体质健康认知不够,对体育与健康相关知识匮乏。现代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导致很多学生成了“宅男宅女”,在不良的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中没有养成体育锻炼习惯。2011年国民体质监测表明国民综合体质城市要好于农村,但是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容易存在自我的性格特点,而且生活环境相对富足,往往缺乏挫折教育,喜欢舒适、不愿意运动流汗的习惯和大量的油炸食品、碳酸饮料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城市大学生体质不健康。高校中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往往由于农村学校体育设施条件较差从而体育基础较差,体育基础越差锻炼的积极性就越低;另外,农村学生急于离开农村的升学压力等原因造成了缺乏锻炼从而体质健康状况的低下。总之,大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的主要影响因素体现为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难以形成。

2.2教育管理体系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培养不足

虽然教育部采取了系列措施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但包括教育部在内的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目前还没有有效的体制或者方式方法去促使学生、家长甚至学校去重视体育课,也缺乏完善的体育损伤或意外发生的相关条例。2012年新华教育网的观点是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内因是对体育课的不重视,但不重视体育课的原因却没有剖析。2007年教育部、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面开展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目的是在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但现在看来除了活动初期轰轰烈烈后,现在已经悄无声息,能贯彻和坚持活动的学校凤毛麟角。

教育部2014年7月7日下发了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上一版相比,对学生的速度、耐力、柔韧性等身体素质均提高了标准。然而,目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按照过去的标准及格率都堪忧,因此按照新标准及格率是很低的。而且体质检测没有体现学校与学生间互动,学生对检测的项目是一知半解的,对检测结果是迷茫的,没有好的反馈方式提高大学生在体质检测中主观能动性。另外,地方政府教育管理部门没能体现作为政府行政部门的服务功能,缺乏具体有效的政策实施和监督的作用,各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具体方式方法没有建立在大量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可行性就极差。

由表及里,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不够重视是整个官方教育管理体系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培养不足导致的。过度偏向高考文化课成绩注定了教育系统各环节对学生教育的功利性,对文化课高分的单一追求从很大程度损害了学生体质健康,具体表现为:很多中小学不重视体育课,觉得浪费学习时间,高中占用体育锻炼的时间上理论课。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各年龄段的学校教育片面重视智力的发展,把成绩分数放在首位,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忽视随着学生进入高校这一崭新的教育平台和环境中也并未得到改变,大学生运动不足导致体质问题往往是为中小学时候的体育课“买单”。

2.3高校体育课的“不完美”

纵观当前高校体育课的问题,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影

响因素主要包括高校硬件和软件条件的不足。硬件不足主要体现在体育活动空间和设施条件差,使学生的体育锻炼受限。高校从1999年扩招以来,大学生就读人数在增加,但场地设施并没有相应改善。早在2006年,林立[3]调研发现自从高校扩招以来,50%高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数在1~2万人,32%高校的全日制在校生人数在2万人以上,调查的50所普通高校,包括教育部直属院校,“211”重点建设高校、一般院校和新设置本科院校四种主要类型高校,没有一所大学完全达到教育部在2004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可见,高校普遍的硬件不足是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软件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师资和教学方面的问题。首先包括教学内容陈旧和教学方式不够深入的问题,目前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一般较传统,过度强调基础技术教学忽视人文素养和体育健康意识的培养;大学体育选项课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单项运动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锻炼,达不到运动效果,学生没能掌握好科学锻炼的方法;教师过度强调课堂教学,缺乏课外活动辅导和引导。

其次,高校体育教学方面科研不够深入,缺乏应用研究平台,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的科研平台相对校内其他专业教师较差,专业在很多综合性大学被边缘化,综合性大学常由于科研考核的硬性指标等问题不会关注或投入经费到体育教研,而高校体育教师队伍自身也存在教研活动中有畏难情绪、对科研积极性不高等主观问题,这就导致客观上形成以下的结果:体育教学研究理论化过多,应用性较差,十几年如一日的教学内容显得枯燥、甚至不合时宜,无法引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最后,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是现实中影响学生体育锻炼条件的重要影响因素,没有学校领导的支持,学生缺乏课外活动的场地、师资和氛围。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体质健康的测试、监督和促进,就容易在各种科学比赛获奖、学校硬件配备各项考核指标中,过于重视学校其他专业硬件建设,忽视象征学校软实力的学生体质的重要性。

2.4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体育参与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从表象来看,现实生活的压力导致学生体育参与度不高,导致体质与健康水平的下降。但是不可否认,信息化社会既给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利的学习条件,也提供了网络游戏的温床,目前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占去了他们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大部分时间,甚至上课过程中也频现“手指族”。另一方面,中国很多家长甚至知识分子家庭对科学锻炼知之甚少,对体育也不甚重视,因此,学生体育参与不足的根源是家庭和社会给学生营造的是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的大环境。

追根溯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从而影响了学生成年后的行为模式。在目前的高考制度和就业形势下,体育课程被空心化和虚无化、体育教师地位不高、体育设施严重不足、体育活动因为风险管理不到位而难以开展,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源还是需要父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体质健康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根本性、基础性、前提性意义,不培养高分低能的孩子,注重培养学生从小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样社会才能营造崇尚体育锻炼,健康生活方式的氛围。家长和社会都要认识到体育是德育的重要载体,把体魄锻炼、意志磨砺上升为人格塑造的前提。家长不能因为学业压力压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社会不能因为就业形势短视得只强调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否则天性会被压抑,对学生身心不利。由于家长的教育水平、价值观、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的就业环境和生存压力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从小养成的生活习惯起着决定作用,大学生如果在个人价值观形成期就认识到体质健康的重要性,那么进入到高校相对自由支配时间的时候才能延续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家长和社会重视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促进其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从而养成学生“健康第一”的理念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没有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 建议

针对调查研究出的当前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本研究提出以下改善的建议。

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应该全面。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除了学习成绩、专业技能的掌握也要考察学生体质健康及在体育活动这类社交活动中体现的性格特征。

国家相关机构和部门对体质健康的关注要上升到战略高度,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完善学生体质测试及评价体系。教学管理部门应该能起到协调的职能作用,能整合各级教学管理单位信息,将学生体质健康各项指标做到跟踪监测,定时反馈。使学生的体质健康各项指标伴随身份证号一样,终身有效并能和毕业工作后的社保或医保信息做到统一的信息标准化。

高校要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和软件中师资力量的培养,多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向大学生普及正确的运动科学方法和健康知识,采取配合辅导员督促、学生互助等形式帮助大学生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家长要能陪伴孩子成长,以身作则远离电子产品,身体力行带着孩子多运动,多互动。这样既能增加家庭成员感情交流,也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内因主要是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不重视,未养成锻炼习惯;外因是教育管理体系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大多数高校教学环境、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培养不足。无论外因和内因都是多重且复杂的,但不是无解的。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共同担负起教育监督的责任,同时打造出良好的健康意识氛围和舆论环境。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帮助大学生尽早树立健康、科学的人生观,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林立.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现状的调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6).

作者简介:①罗丽娜(1979—),女,湖北武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6(a)-0015-02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体育课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