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奥运时期我国成长型体育人才的培养研究

2015-12-06顾才铭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6期
关键词:成长型人才体育

顾才铭(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浙江杭州 310053)

后奥运时期我国成长型体育人才的培养研究

顾才铭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摘 要: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世界各国进入到一个新的奥运周期。中国提出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然而要实现它,需要在体育人才的培养方面加大力度,尤其是在成长型体育人才的培养方面的力度。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成长型体育人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找出其培养的模式和途径,进而对我国体育人才培养提供可参考的依据,使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能长盛不衰。

关键词:体育人才成长型培养措施

21世纪以来的四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都已经稳居金牌总数前三位,显示出我们伟大祖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日益攀高,综合国力在不断地强大,我们的体育事业蒸蒸日上。作为当今世界的体育大国之一,我们在体育人才培养方面确实是有一定的保障机制和措施,这个是无可争议的,但是还只是停留在竞技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方面,而对成长型体育人才的培养目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21世纪,人才是最宝贵的,抓住人才的培养,就抓住了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特别是成长型体育人才的培养。

1 成长型体育人才的定义和内涵

1.1成长型体育人才的定义

是指具有一定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且具有较高文化底蕴和学历,能在一定领域(社会、学校、团体、家庭)内从事、组织、推广专项体育活动,并且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的个人的统称。

1.2成长型体育人才的内涵

2 成长型体育人才的界定

2.1知识结构组成的界定

成长型体育人才,首先是体育人才,但是,专门从事体育事业的人才,必须要有较好的文化知识,便于对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的理解,根据其对体育的理解程度,进而组成相应的知识链,以面对体育运动中的新观点、新发现,具备从容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来判断其是否是成长型体育人才,也就是所谓的认知程度。

2.2年龄结构层面的界定

从奥林匹克精神“更高、更快、更强”中得出,生命能创造出奇迹,可年龄是人类永远也无法逾越的时空障碍,从生理学角度分析,人一过35岁,机体的各个部分的机能都在开始下降,只是下降的程度快慢而已。所以,成长型体育人才也必须是年轻人,富有朝气,能轻松胜任体育工作,能为体育事业贡献力量。

2.3从事职业范围的界定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可以有机会去从事体育运动,这是绝对可能的。在体育成长的培养过程中,对具体的参与者的要求必须是与其的职业是相符或者是相近的,这样具体的人才有更多的机会和精力去投身体育活动,这也是所谓的敬业精神的体现。成长型体育人才必须是从事体育工作或者是相近职业的人。

3 成长型体育人才的培养意义

3.1国家层面

在建筑形制上,此时的美术馆多为城堡、府邸或宫殿改变而来,其空间形式与展览建筑类型并不相符。而这一时期诞生的关于美术馆建筑形制的构想以及实践则呈现出以庙堂建筑作为原型的特征,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平面形态、中央核心空间以及外部立面形态。

我国把构建体育强国的梦想作为今后若干年体育工作的重点来抓,而实现这个梦想的主体是成长型体育人才,改善和优化成长型体育人才资源和储备,是促进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措施。成长型体育人才是国家体育的后备力量,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2社会层面

成长型体育人才都是来自于社会各个层面,都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成长型体育人才在受到良好的体育专业培训后,在一定程度上都能为自己的层面带来体育的元素,促进本层面的体育发展,多层次、多层面的成长型体育人才能带动、激发整个社会体育的发展。成年人的全民健身运动、青少年的阳光体育活动,以及各地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广场舞、排舞等,都是社会层面对体育活动和健身体育参与度的一种认可,可见社会层面的基础非常扎实。

3.3团体

成长型体育人才还具备一定的团体性,属于工人、干部、群众、知识分子、军人等团体。成长型体育人才在这些团体中都是骨干和中坚分子,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接受体育专业培养以后,对于团体的体育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而团体的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体育作为一种支撑。

3.4家庭

成长型体育人才都有自己的家庭,家庭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成长型体育人才在自己取得成功以后,会积极主动地向自己的家庭成员推广和介绍体育及其相关内容,起到了对体育宣传作用,为家庭体育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4 成长型体育人才的培养措施

4.1政策关怀

国家应该制定一系列关于体育人才培养的政策和法规,能扎实有效地保障体育人才的培养,各省市自治区都应该制定符合本地区实情的体育人才培养政策法规。并在培养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健全政策法规,使之能成为长期为体育人才培养服务的体系,这也是成长型体育人才能健康成才的政策保障。加强体育人才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文化素养,使成长型体育人才在成长的过程中丰富文化知识、了解国家和社会,更要做一个有思想、有信仰的新型体育人才。人才来自于社会,社会对体育人才自然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注册运动员、现役运动员、退役运动员都应该得到社会各界领导和人士的关心、爱护。

4.2物质支持

物质是成长型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或失的主要方面,是确保人才正常成长的物质基础。体育场所、体育设施、体育器材,包括体育经费、劳资酬薪等,都要统一纳入国家、各省市自治区的体育专项经费预算之中,尤其是对于成长型体育人才的培养,更要做到面面俱到,因为一点疏忽就可能导致人才的损失和浪费,这是对体育人才的尊重和认可,是成长型体育人才能正常成才的物质保障。在以上基础上,主动、积极去寻找社会团体、企业个人对体育人才组织进行一定的赞助和冠名,减轻政府的压力,使得体育人才能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

4.3理念构建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必须给成长型体育人才构建一种新的理念,就是为祖国的体育事业奋勇拼搏,让他们了解自己肩上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同时也是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体育人才的培养,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推动群众体育的大繁荣,加快体育产业的快速增长,同时开创健身体育、娱乐体育的再发展。在培养期间,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中国体育的发展史作为必修课程之一来学习,进一步为体育人才点燃心中的激情,构建心中的梦想。

4.4环境对接

环境对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培养成长型体育人才的环境,可按照条件和要求划分。即按照条件划分可分为:优越条件、一般条件、恶劣条件;按照要求划分可分为:高级要求、中等要求、基本要求。以这些为标准,能给成长型体育人才以区别对待、按需培养的措施手段,使不同类型的体育人才能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不同的培养,成为各类体育人才。培训部门设置了学习文化知识的课堂,保障体育人才的正常文化学习。提供训练费用及补助,确保体育人才的体育经费,并保证体育人才在培训期间参加各类、各层次的比赛费用。

5 成长型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和途径

5.1宏观设计

成长型体育人才培养需要一个从宏观上设计的蓝图,这是指导思想,只要指导思想正确,才能有效确保成长型体育人才在和谐、稳定、实效的环境中发展。将成长型体育人才的培养作为一项工程来做。搭建一个大的框架,明确成长型体育人才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范围、职责等,并集中建立档案。

5.2归类管理

成长型体育人才的培养要在宏观设计的模式下运行。以国家机构、体育主管部门、当地政府为管理的主体,以社会团体、企业等作为赞助协管,进行归类管理。对成长型体育人才的特点、项目、性格、爱好等分类,努力构建多种类、多结构、多级别的人才梯队,加强突出性、针对性原则。

5.3逐级选拔

由各居委会(村委会)发现、寻找体育人才;再由乡(镇)政府统一登记建档;而后由县政府及体育部门进行集中管理训练,争取选拔优秀体育人才;地(市)级体育主管部门定期到县一级视察人才贮备,定期抽调优秀人员到地(市)培训机构带训;再依次向省(市)级、国家级相关部门逐级选拔人才。由最初的村级到最高的国家级,实现层层选拔、层层推荐的人才集中培养制度。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模式途径。

5.4集散培养

按照集中的原则,在第一阶段先将所有的体育人才集中起来进行专门的培养和训练,采用统一的训练计划,以提高总体素质为主要目标,在此阶段的结束前以专家和教练员的意见,将所有的体育人才初步进行分项目训练;在第二阶段再采取分项、分组、分层次培养和训练,做到突出专业的特点,以专业素养为培养的最高要求,步步推进、层层渗透,力争培养出号的人才,在此阶段结束前同样请专家和教练进行评定,对于表现优秀的人才留下继续训练,而相比之下表现一般的人才则退回第一阶段,等待重新选择项目训练;第三阶段,对于优秀的人才再次进行集中统一训练,接受更高层次和更好的训练,而在第二阶段退下的人才也实行集中统一训练,给他们创造条件、改善训练环境,争取能尽快出成绩。采用合—分—合—分的制度,按照集中、分散等培养的模式进行分层、分级培养,使我们的人才能有机会接受更高级的专业培养。

5.5考评结合

针对成长型体育人才的培养,就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制度,定期对登记在档案上的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专业技术水平、职业素养、思想品质等,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不但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水平,还应该要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以及对国家、社会、人民负责任的职业操守。因此,在考评结束后,必须对考核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得出相关的经验和心得。同时就考核结果予以公布,优存劣汰,为国选贤。

6 建议

成长型体育人才的培养,是为国家在后奥运期间储备人才,是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举措。要认真对待这一群体的成长,于国于民都是大事情。成长型体育人才的选择,可以扩大选择的范围,应把眼光投向更多的群体,争取最大可能获得人才。专家和教练要多走多挑选,争取优中选优、好中选好。成长型体育人才的出路,不能一概而论,即使没有机会获得国家级队伍的认可,也可以作为体育人才进行推广,在社会层面过大影响,让更多爱好体育的人们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加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数。成长型体育人才属于特殊的人才,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呵护和关心,因为这些人才还在成长之中,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假以时日定能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成长型体育人才的成长,必须要在政府、社会、家庭等关心、支持、理解之下方能达到目标。是一项复杂而有繁琐的系统工程,其建设和完善的过程需要各方面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所有体育界人士要达成共识,才能最终实现成长型体育人才的培养。成长型体育人才的研究,对于国家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各省市自治区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奥运会、全运会、城运会都是检验各省市体育后备力量的最好途径。尽早建立成长型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对于我国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卢文云,等.英国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3,34(5):62-68.

[2]张苏等.体育公共服务视角下对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3,29(3下):130-133.

[3]曹海园.后奥运时代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理念的嬗变[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34(5):75-77.

[4]朱孝红.体育强国视阈下我国竞技体育人才法治环境及其优化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3):267-271.

[5]钟秉枢.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与适应[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30(6):1-4.

[6]华奥星空.向体育强国迈进,刘鹏接受中央主流媒体集体采访[EB/OL].2010-09-27.

[7]陈卓源,等.“后奥运时期”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1):29-31.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6(a)-0168-02

猜你喜欢

成长型人才体育
人才云
用“成长型思维”,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
成长型思维模式如何在校园落地生根
基于脑科学的成长型思维与学生学业成就提升
用成长型思维助力孩子一生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