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那些损害媒体公信力的怪现状

2015-12-06傅春荣

中国记者 2015年10期
关键词:越位公信力娱乐

□ 文/傅春荣

当前,那些损害媒体公信力的怪现状

□ 文/傅春荣

观察当前媒体,虚假新闻等严重危害媒体公信力的事例虽然时有发生,但受众尤为不能接受的却是某些“真实”新闻的伤害。也就是说,冲击并损害媒体公信力的并非仅仅只有虚假新闻,某些非正常“真实”新闻的泛滥,造成了受众对记者及新闻媒体不信任。

公信力 新闻娱乐化 媒体 受众

媒体是靠客观、公正生存的,作为整个社会健康体系的讯号发出者,其监督的有效性来源于对“真实”这一生命线的坚守。观察当前媒体,虚假新闻等严重危害媒体公信力的事例虽然时有发生,但受众尤为不能接受的却是所谓“真实”新闻的伤害。也就是说,冲击并损害媒体公信力的并非仅仅只有虚假新闻,某些非正常的“真实”新闻的泛滥,造成了受众对记者及其新闻产品的不信任。

怪现状一:娱乐受众,不遗余力地炒作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日前通过移动调查终端和问卷网,对187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中,51.4%的受访者直言现在各媒体平台的娱乐类新闻过多,而新闻的娱乐化现象也十分严重。

媒体的主要功能在于信息传播,但越来越公然的娱乐化传播倾向,逐渐导致新闻的本质淡化、内涵浅化,并损害新闻的严肃性、真实性,使媒体的公信力不断下降。

一些新闻媒体在公开报道时,有意大量披露与公众无关的细节,满足好奇心,吸引眼球。不少对暴力犯罪事件的监督报道,过度关注犯罪行为过程及动机,故事化情节过多。

例如在对“某地联防队员强奸案”的报道中,很多媒体用大量篇幅详细描写了社区联防队员强暴受害者的经过,以及被害人丈夫躲在隔壁落泪的懦弱,并配有丈夫痛哭流涕的大幅照片。文中更多的是对这位丈夫懦弱的指责,让受众把新闻事件当成故事来围观。

怪现状二:“越位”,媒体的自我放纵

因鞋袭美国时任总统乔治·W·布什入狱的伊拉克记者蒙塔兹·扎伊迪获释了。其扔鞋所喊口号成经典语录,记录下扔鞋瞬间的照片则一度被印满大街小巷。可以肯定的是,这位记者在成为伊拉克乃至阿拉伯世界的英雄人物的同时,将不再是一名合格的记者。原因很简单:他的激情使他的行动超越了记者所应坚守的位置与角色。

实际操作中,媒体因为社会监督这一重要功能的存在,才会具有影响力,才会有受众。对于社会公众,监督是媒体存在的核心功能。问题是,当监督者一旦越位,直接介入新闻事件,甚至当起评判者时,媒体放纵了自己的欲望,不受约束地侵犯了私人领域。

在广东东莞,一名男子怀疑自己的妻子与他人偷情,为取得相关证据,邀请记者与其一同上门捉奸。为此,某都市报以《丈夫带记者上门捉奸 叮嘱多拍照留证据》为题进行了报道。尽管报道中的当事人真实姓名都用化名取代,相关照片也被模糊化处理,但是却引发了不少读者的质疑与不满。

在媒体圈内,同样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其中的焦点是:这样的题材是否值得媒体报道?记者的介入是否侵害了当事人的隐私权?媒体在报道中究竟享有怎样的权力?媒体是否已沦为私器?

客观分析这起风波,记者在报道时的确尽量避免了记者在其中的作用,为此加入了对其家人和律师的采访,力图更关注事件本身,以求报道中立和平衡。然而必须承认,如果没有记者的“参与”,此“新闻源”无法出现。记者已是“导演”,再加上“邀请方”要记者“拍照留证据”的细节描述,以及记者和镜头对“被采访者”的突袭,至少侵害了另一方当事人的隐私权。从根本上说,此事并不具备公共事件的要素,记者的出发点以及置身其中、报纸的大肆报道,都难以洗脱猎奇、操作之嫌。

很显然,媒体与记者越位了!

媒体“越位”现象突出的表现还在司法监督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景汉朝曾撰文指出:纵观近年来的司法实践,存在传媒监督忽视司法的特性和规律,“越位”现象比较突出等问题。一方面是传媒监督不够广泛,这是客观现实;另一方面,有些传媒监督又不够客观,其中记者“越位”当“法官”的现象比较突出。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与越位监督一样,都是媒体的软肋。

怪现状三:记者,充当新闻主角

闾丘露薇在《当记者成为新闻主角》一文中曾明确提出:“为何比较其它地方,香港记者总是成为新闻的主角?看到身边不少年轻的香港记者,他们出道效仿的榜样,更多的是那些一查出名、一打出名或者一骂出名的同行,我们是否应该思考,当我们报道这些新闻的时候,是否忽略了新闻的本身?”

她进一步提出,“当记者本身成为新闻主角的时候,往往就引领读者忽略了新闻的本身,而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甚至可能要付出生命,这些都是这份职业本身所包含的风险,是否足以构成把这些演变成新闻,利用自己的话语权,来为媒体讨回公道,那对其他的新闻当事人,甚至对读者反而造成了不公。”

这种担忧已经既成事实。此类先入为主的“主角”式报道可谓五花八门,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对灾害性新闻的处置。在灾难性报道中,记者为抢新闻而不顾伤者身体状况和遇难者家属心理感受的强行采访;记者煽情型的描述;电视直播镜头中未经处理的遇难者遗体的画面等等。这些自我“主角”化的新闻报道,在突出记者敬业精神的时候,淡化了新闻事件本身,大量记者存在式的信息,掩盖了真正重要的焦点。由此出现了所谓“灾难不是新闻,救灾才是新闻”的错位。

在灾难新闻的报道中,媒体、记者绝对应当避免对受灾群体的“二次伤害”,这是需要坚守的底线。

与此同时,媒体更需要克制在新闻事件中的“表演欲”。这样的实例非常多。台风来袭,电视台个头矮小的女记者在现场报道中,非要以其身高来凸显水淹的严重程度。站在狂风、洪水中报道灾害新闻的所谓敬业,面对受访者审问式采访、指点江山般的评论,其自觉与不自觉的“主角”意识均令公众反感。

如何从大局出发,以追求社会效益为准则,去掉娱乐化的外衣,针砭时弊、弘扬正气,这是当下新闻媒体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因此,也就要求新闻从业者不断提高职业素质、道德素养和辨别力,在娱乐化大潮中独善其身,不盲目迎合猎奇心理,正确面对热点、焦点和难点,重塑社会公信力,真正承担起舆论监督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是《中华工商时报》记者)

编 辑 梁益畅 46266875 @qq.com

猜你喜欢

越位公信力娱乐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老人与海》中的伦理越位与斯芬克斯因子再思考
娱乐眼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2011~2012赛季中超联赛山东鲁能越位特征研究分析
香港红十字会公信力长盛不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