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报道的生活视角与社会视角
2015-12-06段宝生
□ 文/段宝生
新农村报道的生活视角与社会视角
□ 文/段宝生
目前,农村报道尤其是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报道,存在着宣传内容偏窄、宣传重点不突出等现象。本文就如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如何进行相应的报道思路和报道模式调整提出了建议,认为农村报道的生活化视角、社会化视角是提高农村报道质量的重要途径。
农村报道 新农村 报道视角 走转改
《河南日报(农村版)》把视角和笔尖对准了农业、农村和农民以及农业科技、乡村种养加工业、农资经销商等大而散的特定阅读人群,以特定的服务对象打造内容。为河南美丽乡村建设开拓出一片生机勃勃的“蓝海市场”。
新农村报道的生活视角
转变报道模式和思路的出路在何方?在于耳熟能详的新闻人的“三贴近”和“走转改”。只要认真地走下去,转作风,改文风;只要根植于基层,根植于群众,根植于生活,根植于实际就会不难。作为面向农村基层发行的省委机关报,《河南日报(农村版)》创刊于2005年1月1日。始终站在农民立场,与农民同甘苦共呼吸,在维护农民权益的同时彰显出农村媒体人的人文情怀。结合走转改,《河南日报(农村版)》及时提出了“为农民说话,替政府分忧、帮农民致富”办刊宗旨,旨在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报道不仅展现全新的报道内容,而且报道思路和报道模式都进行着相应的调整。
1.关注农民经营方式和吃穿住行、健康入学等各方面的变。
关注农村经营资本的转换,以及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总结规律,反映农民搬得进新居,住得下去,挣的了钱,看得起病,上得起学,看得了戏,健得了身,养得了老等方面的需求。《河南日报(农村版)》注重在这上面动脑筋、想办法拓宽报道思路。先后推出了“百村调查”“农村版记者支教日记”“记者回乡过年”等一批充满乡土气息的名栏目,并产生一批名编辑、名记者。2009年6月,《河南日报(农村版)》以《建一座咱农民自己的医院》为题报道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村和标杆村的濮阳西辛庄农民设法建起一座可与市级医院媲美的医院来,以农民的亲历和感觉述说了这家农民自建医院一岁生日,乡土气息浓郁,受到读者好评,获得2009年度河南省好新闻三等奖和专业报一等奖。
2.全面展示农民丰富的情感世界,用澎湃的激情鼓舞人,用朴素的感情缓解农民的压力,推动农村和谐健康生态文明发展。
2015年,《河南日报(农村版)》对河南大地上的种粮大户和新型农村青年才俊进行系列报道,这坚定了河南农村青年对粮食生产的责任和担当。河南省委副书记邓凯多次做出批示,号召学习。2015年的6月23日,《河南日报(农村版)》在七一建党节前夕推出基层最美共产党人专题报道——小角色也能大有作为,讲述了台前县后方乡张庄村无职党员张增祥的故事,读者点击率一路攀升并引起了省委主要领导的关注和好评。
3.探究农民的内心世界。
《河南日报(农村版)》先后推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系列报道,百个种粮大户的系列报道,并适时推出适合当前新型农民需求,每周一期的《农资快递》特刊。特刊推出半年时间,快速成为种粮大户和农资经销大户的挚友。2015年编辑部决定向全省约十万个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以及50亩面积以上的种粮大户免费派送一份《河南日报(农村版)》。多年来,《河南日报(农村版)》编辑部明确规定记者全部稿件必须深入农村采访第一现场,编辑每月必须下乡采访5天以上。报社还通过举办系列活动把编辑记者逼上山,下到农户田间地头牛舍鸡棚,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必须让记者的屁股坐在农民的板凳上,学会与农民说话,每篇报道皆要求发自农民本心,站在农民中写农民生活:通过实践和尝试的新闻报道通俗易懂、乡土气息浓重,内容上为多数农民喜闻乐见。
新农村报道的社会视角
1.真实再现农民原生态。
农村报道关注农村经济的多,关注农村社会的不多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且要求社会事业的极大进步。这就要求农村媒体人对农村有个准确、全面、深刻的认识。对于业务素质,《河南日报(农村版)》要求每位报人多做功课,结合走转改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让编辑记者下乡驻村蹲点,对农民的生存状态有个真实全面的认识。报社秉承和坚守“为农民说话,让农民说话,说农民听得懂的话”,开展舆论监督,出版了《河南日报(农村版)》专报,开设了知名栏目“何难帮忙”,做到了“力保惠农政策不打折,敢叫坑农阴谋无处藏”。大胆揭露党和政府三令五申却屡禁不止的农村难题,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真正反映农民呼声,报纸深受基层欢迎。2005年9月10日,以《濮阳县小麦良种补贴究竟贴了谁?》为题作了系列报道4篇,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挽回了不该发生经济损失,体现了党报为民的家国情怀。2014年六七月间,以《中原大化生产不合格化肥陷入“坑农门”》等连续3篇报道,报道了知名企业中原大化集团公司出租商标制假售假的事实,维护广大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受到社会好评,得到中央领导和省政府领导的重视。所以说,农村报道必须为农民立言,与农民说话,讲述原生态的农民生活。
2.与农民面对面交流。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村报道就应该讲述咱农民自家的故事。自2011年开始,《河南日报(农村版)》就每周1-2个整版推出“面对面”专栏,专栏主要刊登记者深入农家采写的原创稿件,面对面的采访、交流互动。登载文章不是以记者眼光居高临下地看问题,而是侧重描述当事人的亲身经历,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引起读者、记者、编辑间的共鸣和互动。《河南日报(农村版)》2013年推出的在外创业的最美农民工评选活动和寻找河南美丽乡村,刊发记者“土得掉渣”的稿件,并配发相关人员的点评,效果极佳。还有,报社开设的乡情民声专栏,把版面交给农民,稿件由农民写,内容是农民身边事,报道的是农民眼里的变化,事件真实,经验可信,科学可用,受到农民欢迎。
3.增强新农村报道的服务意识。
《河南日报(农村版)》推出的“何难帮忙”专版就是一个好的尝试和探索,正越来越受到青睐,因为报道的是新农民,传播的是新信息,体现的是新文化,发现的是新问题,推广的是新经验。2014年的8月,山东省嘉祥县黄亥乡一农民在网上看到“何难帮忙”栏目,给记者打电话寻求帮忙,记者快速采访,快速发稿,报道引起济宁市的重视,使农民的问题得到解决。这也是新农村报道为农民服务的具体形式,也是新形势下农村报道的新突破。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农村版)》)
编 辑 陈国权 2468711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