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5-12-05林启德
林启德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行业趋于多元化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变化,传统的大学教育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大学教育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以往的大学以学术科研为基础,忽视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得学生走出校门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在这种背景下,实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本科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以应用型本科大学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探索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136-02
引言:
应用型本科大学设立的目标是既满足高校学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又能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目标。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结合了高校学术研究与企业实践应用的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专业课程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变,加大本科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培养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从而实现本科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将具体分析研究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和特点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型本科高校优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机制保障。
一、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
1.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水平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不是通过学历和学习成绩来证明的,是要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来证明。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注重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致使学生无法适应社会工作。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就是以社会的人才需求为教育依据,人才培养的内容和方式比较接近社会的要求。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习,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快速掌握理论学习的重点,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设定。
2.推动高校实践育人的内在需要。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对高等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是生产劳动和知识教育的完美结合。这种教育模式符合现代高等院校实践育人的内在需要。第一,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水平。第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学生长时间生活在校园中,缺少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一旦毕业进入社会生活,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学生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提早了解和认知社会,减缓了学生对于社会生活与校园生活差异性的适应过程,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第三,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方案,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速度。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其核心内容就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使之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传统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缺少实践教学的机会和经验,使得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严重脱节,使得学生对于行业发展的前景知之甚少。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增加了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进而使得学生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了有效地提升,促使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
应用型本科大学与研究型大学和职业院校相比,由于其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目标不同而具有其特殊性。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以进行科学研究为主,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人才,一般的研究型大学都具有自己的优势学科或在某一科研领域具有较高的声誉。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技术人员,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而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办学目标是通过高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实现高校教育与社会工作的衔接。与研究型本科培养目标不同,应用本科培养的不是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应用本科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体系,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内容将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要,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掌握一些工作所需的实践知识。应用型本科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模式也不相同,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比较注重学生某一方面技能的训练。而应用型本科大学是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在某一行业领域工作的能力,这种培养模式能够增加学生的就业面,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高校教育目标与企业实际人才需要,使学生同时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向更高层次的水平发展。此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促进了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还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这不仅促进了企业科技水平的进步和长远发展,还为高校科研课题的具体实施提供了平台,从而促使高校科研水平的进步,为创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奠定了基础。
三、大学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现状、问题解析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理论层面分析可以看出其对于人才培养的好处和优势。但在高校实施执行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政府监管、企业积极性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的目的和意义上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双方合作出现问题。应用型本科大学采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希望利用企业这个平台,弥补高校教学中实践机会少、教师技术能力有限的缺陷,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企业是希望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将实习的学生视为企业生产力的一部分,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种训练与高校让学生进企业实习的目标相差甚远。最终导致高校与企业双方的不满意,影响校企合作的正常进行。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关键一步就是课程的设置,能否科学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将影响最终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高水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就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也应充分考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和关系,力求使两者能平衡,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再通过相关专业的实习训练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一般教学课程应包括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能力训练两方面。理论课程教学应包括公共基础知识教学、专业课程教学以及专业引导课程教学三个部分。实践能力训练应根据学生所在专业不同而区别对待,但基本上应包括专业实习考察、学校实习模拟训练、企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几个部分。
2.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实习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注重实践教学的创新,以行业的发展趋势为导向,加大学生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实践教学不应只是简单地到企业实习,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针对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做具体的研究,力求使实践教学工作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不只是为了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这就要求在设置实践教学课程时,高校要组织专家、学者做好调研工作和分析研究,确保实践课程的设置符合行业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应用型本科高校优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机制保障
1.组织领导机制。高水平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有更多相关部门的领导。因此,政府、高校和行业企业领导应联合组建校企合作的组织领导部门来执行有关校企合作办学的相关政策和工作,能在校企合作模式实施的过程中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确保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顺利实施。
2.运行保障机制。同时,运行保障机制的设立是为了促使校企合作模式的长远发展。首先,应建立合作的利益驱动机制,促使高校和企业双方的共同发展。只有双方利益得到保障,才能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存在的意义。其次,要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校企合作模式在运行的过程中应有可以依据的法律标准和制定配套的学生管理办法,当学校、企业和学生出现利益冲突时可以找到解决方案。最后,高校应注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师应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以便于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更好地结合。
总而言之,校企合作是一种新型的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产物。虽然,目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本科高校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只要校企双方找到利益的契合点,必能将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实现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罗文广,胡波,曾文波,等.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15-18,23.
[2]张好徽,王红涛,刘志华,等.卓越计划模式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校企合作[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11(11):24-25.
[3]顾翠花,王懿祥,齐锋,等.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的途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3,(1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