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12-05方红珍王洪财朱静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7期
关键词:康复心理评分

方红珍 王洪财 朱静波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神经外科东,浙江宁波315040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红珍王洪财朱静波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神经外科东,浙江宁波315040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SDS评分及SS-QOL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S-QOL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干预组患者的SS-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其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脑卒中;综合性护理干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患者因病程长,恢复慢,致残率高而使患者出现焦虑、紧张、急躁、抑郁甚至轻生等负性心理,且对人体各系统也产生影响,如使呼吸频率加快、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有研究报道,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为44%~67%,且约32.5%的患者同时伴有焦虑和抑郁障碍,而影响其康复效果[1]。在脑卒中患者积极治疗的同时,通过实施综合性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患者能正确的认识并面对疾病所带来的危害,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疾病,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排除意识障碍、失语和失认者及以往有神经、精神病史者。所有患者均首次发病,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或偏瘫。纳入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48~88岁,平均(63.2±9.3)岁。文化程度:小学15例,初中56例,高中及以上以上9例。左侧偏瘫26例,右侧偏瘫24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包括降颅压、控制血压、改善脑代谢等脑卒中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护理以及随机对症护理,观察组着重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性别、文化程度以及病情制订相应的心理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开导和鼓励,向患者讲解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临床症状、治疗方案,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并向患者介绍一些成功的恢复病例,使患者能够建立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护理与相关治疗,尽量消除其心理障碍。

(2)康复护理:1)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护理:每天对患者的四肢关节进行屈、伸、内旋、外旋、外收、外展训练,及肌肉按摩,每天2次,每次0.5 h,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并鼓励患者主动锻炼;(2)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护理:鼓励患者多说话、发音,发音训练过程中要注意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引导患者行记忆强化锻炼,结合语言、计算、理解等认知训练指导患者用脑,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2]。(3)语言功能障碍康复护理:制定个性化康复护理方法,如语言肌肉锻炼,颊部肌肉与喉部肌肉收缩锻炼、舌与咀嚼肌锻炼[3]。

(3)用药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药物的作用及用药时间,特殊用药使用的注意事项及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在溶栓、抗凝、降压治疗中可能发生的合并症,告知出血倾向的早期表现。在接受药物治疗时,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不可随意调整输液滴数。

(4)饮食护理:必须强调患者饮食的管理性。病情稳定后予清淡、高热量、低盐、低脂肪、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饮食。

(5)健康教育:通过宣讲或者手册的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讲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复发的常见先兆,发作时的典型症状,用药的注意事项及相关康复知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出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清单,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并主动参与。

1.3观察指标

1.3.1心理状态评定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状态的评定:由20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进行1~4级评分,累积各条目得分乘以1.25取整为标准分,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4]。

1.3.2生活质量评价应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49个项目,12个领域,采用5级评分制(1~5分),得分越高,说明健康状况越好[5]。量表由经过培训的2名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进行评定,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统一指导,解释问卷填写方法,所有问卷答完后当场收回。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定

见表2。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SS-QOL评分比较

见表3。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S-QO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S-QOL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干预组患者的SS-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定(x±s,分)

表3 两组患者SS-QOL评分比较(x±s,分)

3 讨论

脑卒中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使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缺血性坏死,导致神经功能缺损[6-7]。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多数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语言和认知等障碍。如何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达到功能及心理康复,进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的内容。本研究中,护理人员对脑卒中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关心体贴患者,积极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态变化,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沟通和帮助,使患者能够以愉快的心情去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进行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护理、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护理、语言功能障碍康复护理,及指导家属加强对患者的按摩,以进一步促进其肢体恢复[8]。康复训练促进了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加快了其适应社会,回归社会和家庭的进程,同时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对于改善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在用药方面、饮食方面也予以详细指导及干预,使患者能够了解使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及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使患者能够对疾病正确认识及应对,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及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健康教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的康复[9-10]。本研究同时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给予患者精神心理上的支持,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其负性心理状态。本研究表2结果显示,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张华等[11]报道的观点是相符的,进一步说明综合性护理干预尤其是心理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明显缓解了患者的负性心理。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生活质量(Qulity oflife,QL)也成为人们评价脑卒中的研究热点。生活质量作为一种躯体功能、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指标,能够全面反映人体的健康水平[12-14]。本研究表3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S-QOL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干预组患者的SS-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96.24±3.54 vs 153.12±2.67,P<0.05),说明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宜昕等[15]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两组均予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肢体康复训练、饮食护理等,结果显示干预组的HRSD评分(11.46±4.32),Barthel评分(51.89± 5.14),分别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证实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肢体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在综合护理的干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且重视训练计划的合理性,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等情况。

综上,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其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1]袁云芬,尹玲.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评价[J].四川医学,2006,27(9):973.

[2]袁丽英,芮雪.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1):116-117.

[3]詹丽红.规范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4,20:159-160.

[4]杨艳.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4(12):153—155.

[5]申少飞.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9):229-230.

[6]郭俊林.早期心理及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4):236-237.

[7]招树涛,许治强.早期社区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0,32(11):1394-1395.

[8]郑丽维,张冬梅,钟桂钦.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干预[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1(5):69-70.

[9]蒋芙蓉,田盼霞.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1,8:127-128.

[10]陈小燕,曾海芳,雷艳.护理干预对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1):4-6.

[11]张华.全方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8):98-99.

[12]马再华.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6):161-162.

[13]钟琴书,陈兰,蔡伟良,等.早期功能锻炼对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作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0):90-92.

[14]王锦玲,邴凌,陈晨.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4A):506-507.

[15]宜昕.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579-2580.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ment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with stroke

FANG HongzhenWANG HongcaiZHU Jingbo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LIHuili Hospital of Ningbo Medical Center in Zhejiang Province,Ningbo31504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ment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with stroke.Methods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3 in our hospital as the object of study,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intervention group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included psychological nursing,rehabilitation nursing,medication guidance,diet nursing,health education),and 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the changes of SDS scores of SAS and SS-QOL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after the intervention,SAS and SD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SS-QOL score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after the intervention,SS-QOL scores of two group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and the SS-QOL score of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 patients with stroke can improve the negative mental stat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disease.

Stroke;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Psychological status;Quality of life

R473.74

B

1673-9701(2015)07-0150-03

宁波市第三批科技项目(2014C50089)

(2014-10-13)

猜你喜欢

康复心理评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orders of the brain-gut interaction and eating disorders
我给爸爸评分
心理感受
A2DS2评分与AIS-APS评分在预测卒中相关肺炎中的表现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