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百里峡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2015-12-05韩巧
韩 巧
(四川达州市 宣汉县普光环境保护站,四川 宣汉 636150)
百里峡省级自然保护区是2002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以保护大巴山南麓独特的山地峡谷生态系统、地质遗迹景观及珍稀动植物为主的生态类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处于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区内生物区系之复杂,种类之多样,是“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山地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
目前,对四川百里峡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尚未做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因此,作者根据近几年对该保护区植物种类和植被的调查,对该区的植物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为该区珍稀植物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自然概况
四川百里峡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宣汉县东北部渡口乡、龙泉乡境内,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8°12′52″—108°31′52″,北纬31°38′12″—31°47′20″之间,海拔452~2148m,总面积26 260hm2.
保护区地处大巴山南麓,是我国大地地貌二级阶梯向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由于扬子地块向华北地块俯冲、碰撞,造就区内推覆褶皱构造地貌丰富多彩、峡谷地貌景观幽深、岩溶地貌景观独具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山地峡谷为主的地貌格局.区内地质遗迹丰度较高、类型多样、保存完整,以褶皱构造、溶洞、生物礁滩相白云岩建造为特色.区内独特的地质地貌、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组合,形成了以杉、松、柏为主的原始天然林和以华山松为主的飞播林构成的山地峡谷生态系统,森林植被类型丰富、物种繁多.
保护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较显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象要素因地势不同而产生明显差异.年平均降水量1 292.8mm,年平均相对湿度70%,降水集中于6—9月.年平均气温15.2℃,气温年际差较小.常年日照1 596.3h,平均日照率35%.年平均无霜期296d.保护区内由于地形的差异,气候又常常千差万别,为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提供了优越的保存、繁殖场所.
2 植物资源概况
2.1 植物种类组成
百里峡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维管植物共计150科,682属,1 429种(包括变种),其中蕨类植物22科,44属,74种;裸子植物8科,17属,24种;被子植物120科,625属,1 319种.百里峡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在四川和全国区系中的地位见表1.
表1 百里峡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组成成分Tab.1 Component of flora of Bailixia nature reserve
由表1可知,百里峡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有150科,占四川省的64.66%、全国的41.21%;属数686属,占四川省的42.32%、全国的20.20%;种数1 417种,占四川省的15.32%、全国的4.88%.
百里峡保护区海拔处于456~2 148m之间,水热条件较好,植物种类较为丰富.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从科、属的数量看还是比较丰富的.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按科所含的种数多少统计看(表2),含种数在100的只有1科,即菊科,有125种;种数在50~99的科有5个科,即毛茛科、蔷薇科、唇形科、禾本科、百合科;种数在30~49的科分别是豆科、兰科、伞形科;种数在20~29的科有5个科,即莎草科、十字花科、玄参科、茜草科、忍冬科.
表2 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较大科的统计(种数在10种以上的科)Tab.2 Statistics of relative great families of seed plant in nature reserve(Number of species≥10)
2.2 珍稀濒危植物
经调查核实,按照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保护区分布的种类有20种,占保护区植物总种数的1.7%.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红豆杉(Taxuschinensis)、南方红豆杉(T.chinensisvar.mairei)、珙桐(Davidiainvolucrata)、光叶珙桐(Davidiainvolucratavar.vilmoriniana)、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苏铁(Cycasrevoluta)、银杏(Ginkgobiloba)7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巴山榧(Torreuafargesii)、水青树(Tetracentronsinense)、连香树(Cercidiphyllumjaponicumvar.sinense)、杜仲(Eucommiaulmoides)、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润楠(Machiluspingii)、楠木(Phoebezhennan)、香樟(Cinnamomumcamphora)、天麻(Gastrodia elata)、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川黄檗(Phellodendronchinense)、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is)、金荞麦(Fagopyrumdibotrys)13种.
此外,一度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宣布为灭绝,现被列为世界级极危植物—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在百里峡自然保护区前河河谷的岩壁上、前河双鸳石的岩壁上发现有分布,保护区核心区1 300m左右的岩壁上也有零星分布.百里峡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巴山、雪宝山、花萼山三个有崖柏分布的国家级保护区的腹地[1-3],此次发现对研究崖柏具有重要意义.
2.3 植物区系分布
根据吴征镒[4]关于中国种子植物属、种的分布区类型划分的原则,百里峡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属、种的分布区类型见表3.
表3 百里峡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属、种的分布区类型Tab.3 Areal-types of genera,species of seed plants in Bailixia nature reserve
由表3可知,百里峡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共有15个类型和18个变型,说明百里峡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其分布区类型上与周围的大巴山自然保护区类似[5].
百里峡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中属于温带分布的有343属,746种,分别占总属数(不包括世界分布属,下同)的58.43%和总种数(不包括世界分布种,下同)的64.76%,包括7个类型11个变型,是百里峡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特征分布类型,表明保护区内种子植物区系的温带地理成分占绝对优势.经统计,裸子植物温带分布15属,22种,占裸子植物总数的88.24%和91.67%,占绝对优势;被子植物各类温带植物共有328属,724种,分别占被子植物总数的55.88%和62.85%,也占显著优势.温带分布属、种生活型多种多样.其中,木本属的种类最为丰富,具有代表性的有杜鹃属(Rhododendron)、荚蒾属(Viburnum)、花楸属(Sorbus)和杨属(Populus)等.此外,在东亚分布中也包括部分温带区系成分,如猕猴桃属(Actinidia)、青荚叶属(Helwingia)和党参属(Codonopsis)等.
百里峡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热带成分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包括6个类型和7个变型,共计218属,377种,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37.14%和32.73%(见表3),虽然明显低于温带分布,但是仍说明该区域的植物区系表现出温带向热带过渡的特征,这与其所处地理位置相符.正如有些学者所认为的,我国的亚热带植物区系有着很大的热带亲缘[6].
由于百里峡保护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大巴山的南缘,遭第四纪冰川的袭击较小,保护区植物古老区系成分较多,第三纪残遗植物属很多,如栲属(Castanopsis)、栎属(Quercus)、木荷属(Schima)、三尖杉属(Cephalotaxus)、红豆杉属(Taxus)、五味子属(Schisandra)、领春木属(Euptelea)、水青树属(Tetracentron)、连香树属(Cercidiphyllum)、榛属(Carpinus)、水青冈属(Fagus)、珙桐属(Davidia)、木兰属(Magnolia)等.
2.4 植被类型
百里峡自然保护区最低海拔452m,最高海拔老黄山海拔2 176m,高差达1 724m,山体已达到中山高度,从而形成了植被垂直分布带谱.根据不同海拔植被组合的差异[7],将本区自然植被划分为4个垂直林带.海拔452~1 100m为亚热带偏湿性常绿阔叶林和人工林或灌丛;海拔1 100~1 600m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1 600~2 100m为含有部分常绿树种的落叶阔叶林;海拔2 100m以上为针阔叶混交林和部分暗针叶林.此外,在常绿阔叶林地带内还分布有油松林、杉木林、柳杉林、水杉林、柏木林等人工栽植的亚热带山地针叶林及竹林;在海拔较高的区域分布有华山松林.
依据《中国植被》[8]的分类原则、单位及方法,保护区自然植被可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24个群系,具体见表4.
表4 百里峡自然保护区自然植被分类系统Tab.4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natural vegetation in Bailixia nature reserve
3 结束语
四川百里峡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丰富,维管植物共计150科,682属,1 429种(包括变种),种数占四川省的15.32%.保护区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7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3种,占保护区植物总种数的1.7%.这些植物是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之一,需建立珍稀植物繁育苗圃而加以保护.被列为世界级极危植物—崖柏主要生长在前河边的悬崖峭壁,数量稀少,分布狭窄,据研究[9-10]野生崖柏不仅结实母树少,且崖柏球果中种子活力很低,若不加以保护,崖柏可能很快在当地灭绝.
保护区植物区系成分较为丰富多样,共有15个类型和18个变型,以温带为主,热带成分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具有温带向热带过渡的特征,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古老性.保护区植被保存较完整,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24个群系,在垂直分布上,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形成垂直地带谱.
[1]孙凡,杜洋文,李霞,等.雪宝山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优先保护定量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9):101-107.
[2]许冬焱.大巴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31(4):469-474.
[3]台文斌.重庆市开县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中国林副特产,2010,3:85-88.
[4]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增刊Ⅳ):1-139.
[5]许冬焱,徐锦海.大巴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及其特征[J].孝感学院学报,2004,24(6):46-48.
[6]李仁伟,张宏达.四川种子植物区系组成的初步分析[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2,20(5):381-386.
[7]王荷生.植物区系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1-41.
[8]吴征镒.中国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143-493.
[9]朱莉,郭泉水,朱妮妮,等.世界级极危物种—崖柏的球果和种子性状研究[J].种子,2014,33(7):56-59,63.
[10]王祥福,郭泉水,郝建玺,等.世界级极危物种—崖柏球果特征与出种量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7,20(5):673-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