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胶州借助互联网实现传统制造高端提升
2015-12-05刘喜莲
◎文/刘喜莲
山东胶州借助互联网实现传统制造高端提升
◎文/刘喜莲
胶州市互联网工业发展现状
立足胶州发展实际,推动互联网与工业深度融合,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1.机遇
(1)面上有基础。首先,制造业基础雄厚。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各类企业突破1.7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28家,以航空、家电电子、冷链、数字化装备、锅炉及辅机、电力等8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为支撑, 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360.6亿元。其次,“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成效显著。在研发设计方面,全市企业中二维、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普及率达53%和36%,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上线率达41%;在企业管理方面,全市企业中财务管理软件普及率70%,企业资源计划上线率32%,供应链管理系统上线率40%,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上线率34%,制造执行系统上线率34%;在电子商务方面,42%的企业拥有自己的门户网站,56%的企业使用主流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2)点上有突破。顺应“互联网+”浪潮,少数企业早已着手布局,在各自领域深入探索互联网发展新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在个性化定制方面,典型企业有海尔(胶州)空调器公司、环球服装公司等。以海尔为例,该公司打造从消费者(consumer)到生产者(business)的C2B模式,推出了由网上征集设计方案再进行批量生产的“众创”定制模式,真正实现工厂资源与客户的直接对接,开启空调“人人自造”时代。在智能制造方面,典型企业有中集冷藏箱制造公司等。中集以制造执行系统为主线,引入智能工业机器人、焊接同步摄像跟踪等技术,构建工艺流、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数字化精益工厂,实现生产过程数据化、实时化、透明化、自动化,整体效益提高40%,日产量实现翻番。在智慧工厂解决方案方面,典型企业有软控股份公司、科创智能装备公司等。以软控为例,该公司致力于构建以消费者为中心、以销售驱动生产以及供应链优化为目标的轮胎行业高效智慧工厂,开发设计的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可实时获取供应链信息及生产过程信息,全面覆盖供应链、生产过程和销售环节,实现轮胎制造企业产供销一体化的可视化管理。
2.挑战
(1)企业发展路径不清。部分企业对互联网工业认识不足,缺乏运用互联网思维的主动性,对市场、用户、产品、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审视不够,满足现状,抱有观望心态。有的企业不想承担革新原有商业模式带来的成本,不愿放弃传统经营方式,对发展互联网工业的路径不清晰,不知从何处切入、如何实施。
(2)信息化程度不高。根据调研,41%的企业没有明确的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年全市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与营业收入的比值不到2‰。具体来看,有58%的企业处于单项应用阶段(信息技术在企业部门级单一业务环节中的应用阶段),36%的企业处于综合集成阶段(企业内部跨部门、跨业务环节的业务综合和集成阶段),仅有不到1%的企业处于协同与创新阶段(跨企业、法人的业务协同和发展模式创新阶段)。
(3)高端人才支撑不足。调研显示,企业高端人才依然比较缺乏。从岗位分布看,仅有19.5%的企业技能人才偏重于研发岗位,32.3%的企业技能人才偏重于生产岗位,其他大多数技能人才偏重于财务、营销、管理等岗位。从学历分布看,大部分企业技能人才属于蓝领工种,高层次人才比例不足,本科仅占19.03%,硕士及以上仅占0.64%。
(4)示范带动作用不强。目前,一些拥有雄厚资金支撑、研发和人才优势的大企业,比如海尔空调器、中集冷藏箱等,“两化融合”程度比较高,互联网应用也较为系统。本地成长型企业虽然数量不少,但由于规模不大、资金紧张、人才缺乏,无法像大企业那样进行信息化建设,难以形成“面上开花”的良好态势。目前,全市仅有张氏机械、豪迈电缆等6家本地企业被评为青岛市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微弱。
实践路径
1.市场主导+政策引导,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1)政策引导方面,紧紧围绕企业的核心需求,充分发挥工业体系门类齐全、工业规模较大、技术创新活跃的优势,成立互联网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全市互联网工业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依托胶州发展论坛、“企业之家”大讲堂等载体,宣传互联网工业发展趋势和典型案例,增强全市企业家推动互联网工业发展信心。
(2)市场主导方面,发挥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作用,顺应制造业服务化趋势。积极培育京东电商产业园、海尔有住网、胶州湾国际物流园等互联网平台项目和东软载波等智能家居项目,推动制造业加快向服务化转型。
2.硬件建设+软环境打造,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硬件指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千家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促进企业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企业管理信息化、采购营销网络化和产品智能化,逐步实现数据在互联网及其各信息系统之间的流动与全程协同,为互联网工业发展夯实基础。实施“三个一批”内育工程,即推动一批处于协同与创新阶段的企业,转化一批处于综合集成阶段的企业,培育一批处于单项应用阶段的企业,实现互联网工业梯次发展。
(2)软环境指平台、人才和资金。积极推进互联网工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广海尔、红领等互联网工业融合创新模式。充分发挥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青岛分院等科研院所优势,培育扶持信息化服务商和高层次人才,促进科研院所、互联网企业、软件服务商与工业企业交流互动,努力营造创新发展氛围。强化资金保障,设立互联网工业发展引导基金、创新创业基金以及中小微企业发展引导基金,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3.重点行业+新型组织,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1)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突出抓好“引”和“育”两个环节:“引”就是抢抓国家级开发区和临空经济区建设机遇,结合千亿级高端制造业产业链和8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设立互联网工业产业园,加强定向招商,招引国内外知名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智能制造企业投资发展,加速打造高端制造业集聚高地。“育”就是突出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包括互联网在内的信息技术在已落户制造业企业的创新应用,探索创新智能制造生产方式,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积极打造互联网工业样板企业。
(2)积极发展新型组织。争取设立青岛市互联网工业体验中心,建立以用户为中心、平台化服务、社会化参与、开放共享的新型组织模式。推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引导制造企业积极应用移动电子商务、在线定制、线上到线下(O2O)等新型业务模式,鼓励发展虚拟企业,支持企业通过互联网形成专业化分工、协同制造和产业链竞争等新型组织。建设面向制造业的众创空间,最大限度向用户开放,为用户深度参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和销售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和开放式的网络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全面激发互联网工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 编辑:马振东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