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应具备的体育素养①
2015-12-05蔡祥
蔡祥
(南京市第一中学 江苏南京 210001)
浅谈中学生应具备的体育素养①
蔡祥
(南京市第一中学江苏南京210001)
在我国,中学体育教学课程的开展价值在于实现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技能的提高,因此,培养学生体育素养,使其能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更加的积极主动。同时,也能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体育意识,促使学生能够做到终身锻炼。针对于这样的教育需求存在,需要地是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重视,只有三者可以共同努力,使得学生可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帮助,进而提高教学活动的开展质量,才能最终实现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
中学体育课程 体育素养 培养现状
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基本要求,需要学校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将学生的需求作为重点关注的内容,在这一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是体育教学开展的内容表现。就学校体育课程来说,作为全民健身内容的组成部分,需要在开展的过程中,做到有目的性与有针对性,这也是体育教学改革活动的重点改革方向,这样的教学需求标志着我国中学体育教育事业进入到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此,我国的体育素养培养活动的开展内容应当进行创新发展,进而使得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1 中学阶段体育素养的培养课程设置
1.1对体育意识的建立
体育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所指的是人的大脑在接受体育活动的时候,发自内心的认识与看法。当体育意识较为稳定的时候,其主要是因为有着较为正常的体育参与态度,由此可以看出态度决定了个人的体育意识,当然,想要拥有较高水平的体育意识,也就需要具备相应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并将这些知识与技能运用到体育锻炼活动中去,当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也就需要培养与之相应的体育意识,加强对体育锻炼活动的认识以及体育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具备强烈的体育意识,具备良好的体育竞技能力。
所谓体育意识,就是人脑特有的对体育和体育活动的态度控制系统。
1.2对体育知识的巩固
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体育历史、体育理论、体育技巧等知识的了解。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来让自身的体育认识与体育参与能力得到发展,进而在体育锻炼中有着更加优越的表现。特别是当学生有着较高的体育认识的时候,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将会显得更加积极主动,其体育成绩的提高也就更加容易。
1.3对体育技能的加强
体育技能一方面指的是学生的体育参与能力;另一方面,指的即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肢体动作表现,这作为学生身体的生理表现,是由肌肉、骨骼以及相关神经系统合作完成的。就其学生的运动能力表现来说,主要指的是学生动作基本能力的检测,促使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中有着较高的表现水平,是能够帮助学生强健体魄,增强体质的,同时,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锻炼技巧,将会让学生更好地做到终身锻炼。着充足的时间参与到体育学习锻炼中去,对体育锻炼技巧与原理的掌握也就无从谈起。当学生无法做到对体育知识的有效了解,也就会阻碍到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学生无法正确地认识体育竞赛,看不懂比赛,也就做到欣赏比赛,久而久之,也就会丧失对体育活动参与积极性。比如,学生在进行跑步锻炼的时候,如果不能掌握正确的跑步技巧,学生也就很难做到持续锻炼,体育成效也就会大打折扣。更有甚者,学生在体育锻炼之中如果不能更好地适应激烈的体育锻炼强度,同时,没有正确的体育常识作为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基础,将会让学生在体育锻炼活动中面临身体伤害。所以,加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是帮助学生提高体育素养的重要工作内容。当学生能够有着较强体育意识的时候,学生的体育素养也就能够做到相应地提高,对体育价值的判断也就会随之加强,体育情感的培养活动也就能够一一实现,进而实现对学生体育爱好的培养,锻炼学生的体魄与意志[1]。
2 对中学阶段体育素养发展现状的分析
就我国学生的体育素养现状来说,其主要表现还是显得基础较为薄弱的,其现状实在是令人担忧。特别是,我国学生普遍接受的是素质教育,学生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往往受到升学考试的压力影响,进而未能有
3 对中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策略明确
3.1就正确体育观的建立
学校在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当做到对学生学习意识与竞争意识的培养,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之中做到灵活应当,进而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模式,更好地在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去提高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比如,心理的紧张情绪、体力的消耗较为迅速等,这些生理特征的出现,需要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才能更好地解决,当然,通过参与体育锻炼,还能使得学生具备更加健硕身材,这也是部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所在。在体育锻炼中,想要让学生保持较高的体育参与性,其关键在于要让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之中保持较高的体育乐趣,让快乐体育成为体育活动的参与特征,让人们可以在身体锻炼之中得到回报与愉悦,做到自然与健康。这样的教学需求想要实现,需要地是基层体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之中得到正确的体育观念培养。
3.2体育课程的完善内容
体育课程的设置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对体育课程的合理设置时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根据教学课程的学科需求来做到一一满足;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同时,还要考虑到时代的要求,来让体育课程设置可以做到面面俱到,促使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做到个性化与全面化,让学生都能够有选择的权利,进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1)从宏观来说。
对体育必修课程的内容与选修课程内容进行选定,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特征与身体发展特征,做到差异化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同等的关注,促使学生的体育认知、体育技能以及体育技能都能得到发展。当学生的自主意识愈发强烈的时候,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兴趣也就会显得更加集中,这样就显示出了进行选择的必要性了。特别是,在对选修课程的内容进行选择的时候,学生的选择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地影响到学生的体育能力提高效果的表现。所以,应当在高一下学期再开展选修课程是更加合理的,这样的教学措施,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更好的适应过程,促使其可以在基础教学活动中有所提高,进而加强对体育课程的认识,进而更好地完成对选修课程的选择。同时,这样的教学计划,还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较强的班级体意识,帮助老师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教学活动。
(2)从微观来说。
就课程模块的选择来说,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处理,需要根据课程的基础性与选择性来进行制定。这也就需要课程的设计者,加强对课程内容的重视,做到课程内容的迁移性与实用性共同提高。比如,男生与女生在课程活动中的兴趣点是不一样的,男生主要是对篮球、足球等运动感兴趣,而女生则主要是对羽毛球、健身操感兴趣,当然二者共同的特征,在于对田径类项目的兴趣较低。造成这样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认为是教学阶段中对教学活动的认识普及存在不足,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能达到预期的期望。这样的教学实际情况,也就无法做到层次性教学、选择性教学了。所以,在对课程模块内容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当让学生得到充分培养,同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余地,帮助其可以做到有选择的发展,以学习兴趣作为激励点,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保持较高的锻炼积极性。为此,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的时候,应当将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进行组合,做到选修课程的共同发展。
3.3就体育文化的加强表现
(1)对媒体的宣传与运用。
注重于对宣传标语、图片、广播以及视频等形式的使用,做到对体育文化的有效渗透,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加强对体育活动的认识,增强自身的体育活动参与积极性,做到积极锻炼。
(2)对课外活动的积极开展。
通过对课外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加深对体育文化的认识,进而加强对体育锻炼的参与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的课余生活得到丰富,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
(3)就体育知识讲座的开展。
体育知识讲座作为实现学生体育知识提高的重要举措,学校应当积极地举办此类讲座。通过邀请相关专家、运动员等体育工作者来校讲座,来拓宽学生的学习事业,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做到对体育文化的了解与发展,这些工作的开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增加对体育比赛的观看。
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借助于录像、现场观看等形式,来让学生的体育意识得到加强,促使学生的体育素养得到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热爱体育锻炼。
(5)对体育知识竞赛的积极举办。
学校对体育知识竞赛的组织能够帮助学生较快地加强对体育知识的掌握,同时,这样的活动因其娱乐性的存在,能够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参与性,促使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发展。
(6)就学校运动对的建设。
运动对作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对运动对的建设,一方面,能够提高整个学校的凝聚力,带动学生的关注度;另一方面,也能让运动文化在校园内得到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出其价值所在。
(7)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针对学校自身的差异化存在,在对校园体育文化进行建设的时候,应当根据这些实际需求来进行思考,进而让体育文化的发展内容可以推动校园文化的扩充,使得具有独特的特色与风格[2]。
[1]林素梅.体育健康课程现状研究——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6):53-56.
[2]陈晨.杭州市大学生体育素养现状及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5):175-176.
G8
A
2095-2813(2015)12(c)-013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6.134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一般课题“普通高中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研究”(编号BHA14011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