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思维之思考

2015-12-05叶青

民主与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宏观调控法治用户

■ 叶青

互联网思维之思考

■ 叶青

近两年,互联网思维成为媒体产业乃至整个社会共同讨论的热词。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互联网金融,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媒体、传统产业,从而获得更高效率和更大价值。

互联网思维的特征

互联网思维是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最早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是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在百度一个大型活动上,李彦宏与传统产业老板、企业家探讨发展问题时,首次提到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他说:“我们这些企业家们今后要有互联网思维,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但你的思维方式要逐渐以互联网的方式去想问题。”几年过去了,这种观念已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以及企业外各行业、各领域的人所认可。同时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也演变成不同的解释。马云认为,互联网思维是跨界、大数据、简捷和整合;周鸿祎认为,互联网思维应是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模式和颠覆式创新;雷军则将专注、极致、口碑、快捷视为自身的互联网七字诀。然而,无论解释如何不同,有几个核心点是相通的,即关于互联网本身的特质,这些特质包括:在资源上以丰裕替代稀缺;在传播行为上以互动替代单向;在传播渠道上以平台替代管道。

互联网思维特征可以概括为5个关键词:一是便捷,互联网信息传递和获取比传统方式快,也更加丰富。这也是为什么PC取代传统报纸、电视,而手机即将取代PC。二是表达(参与),互联网让人们表达、表现自己成为可能。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愿望,都有参与到一件事情创建过程中的愿望。让一个人付出比给予他更能让他有参与感。三是免费,从没有哪个时代让我们享受如此之多的免费服务。四是数据思维,互联网让数据搜集和获取更加便捷,并且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数据分析预测对于提升用户体验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五是用户体验,就是让用户精神物质方面感觉爽,也就是说,任何商业模式的根本都是用户,让用户满意。

互联网思维的思考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这不仅是一次影响每个人的产业革新,而且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首先是宏观调控思维的转化。“互联网+”的变革根源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充分使用,这必将进化宏观调控的数据支撑。国家统计部门统计数字将不仅局限于已经发生的数据,更会依据庞大数据和精确算法扩张到对未来产业发展的预测。政府宏观调控将更加精确,更符合市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数据采集来源也将更加个体化,宏观调控要求更加有针对性,社会主义宏观调控模式将成为发展主流。政府因占有最大规模的数据,而成为全行业“互联网+”革新风向标的实际控制人。

其次是法治思路的转换。“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法治思维应有所作为。一方面,法治应承担对新产业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避免新技术这把“双刃剑”可能带来的社会负面效果。另一方面,法治应有明确立场,站在顺应历史发展角度看待新问题。任何产业革命都不可避免地带来新旧利益之间的冲突,法治不仅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而且还要转化成促进发展的动力,促进产业革新、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这种法治思维的转化需要立法、执法和司法的全面协调。特别是在立法上,要深入贯彻“立法的指引性作用”,加快新领域立法,加快淘汰不合时宜的法律和思维,加快立法现代化进程。

最后是市场思维的转化。在工业4.0时代到来之前,一直是生产主导消费的模式。“互联网+”是工业4.0时代的象征,网络在产业中不再单纯扮演工具角色,而成为市场主导。这种新型产业模式的优点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和消费市场与生产者之间关系,避免资源浪费和过度生产。这种影响在经济学上是深远的,很有可能颠覆西方经济学一直强调的“看不见的手”,价格因素和供求关系对市场影响将越来越小,“按需生产”将变为现实,大数据的精准分析和精准营销将构成全新“看不见的手”。在“互联网+”市场思维中,供求关系矛盾将被弱化,信息和数据化将成为左右生产和消费的关键点,批量生产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新型市场将被重新建立。

(作者为南宁市气象局信息技术保障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宏观调控法治用户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信用卡资深用户
宏观调控法的一般原理
两新党建新媒体用户与全网新媒体用户之间有何差别
宏观调控程序法治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