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为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加餐”
2015-12-05章月华
章月华
表达课是语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人说,表达课(作文、口语)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它像是一根啃过的骨头,丢了舍不得,说爱不容易。长期以来,一线教师倾尽心血,却收效极微,表达课成为制约语文教学效率的瓶颈。笔者是一个爱好音乐的语文老师,最近发现,借助音乐欣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音、语结合的可行性
1.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目标一致
小学阶段,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融会贯通的。在新课程标准语文、音乐教学的目标中都有要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发展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表现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注重发展个性。两门课程都具有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语文、音乐,其实际价值在于让学生体验情感、汲取智慧,从而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它们都是用以涵养学生的语言和行动,使之高雅的工具课程。所以语文、音乐两课程是密切相关、融会贯通的,都是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基础课程和工具课程。
再者,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具有非具象、非语意的特点,它不像绘画、电影、戏剧那样直观可见。欣赏音乐是通过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作品,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它看似是被动的接受行为,而它所产生的丰富的心理活动,是积极的、具有主体性的、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活动。音乐是开发智力的一把金钥匙。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三把金钥匙,一是字母,二是数字,三是音符。”可见,音乐与创造性思维是分不开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是作者凝情于笔、注情于音的结晶,经过专业人员的二度创作,较好地诠释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学生的听赏及领悟是三度创作,在从“二度创作”到“三度创作”的审美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即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理性分析为引导的多种心理因素,由导入情感到体验情感,产生美的联想与想象。即欣赏中,欣赏者不由自主地会把自己的主观意识渗入到音乐中去,产生自己的联想、感悟,这种所想所感也是语文创造活动的基础。
总之,音乐欣赏比枯燥的语文学习更具感人性,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它能丰富学生的感受力,培养学生专注于听的良好习惯,还能提供给学生广泛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而这些学生的能力也是学习语文课程所需要的和所要培养的内容。
2.音乐能有效激发语言表达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音乐欣赏,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素材和机会,能帮助学生建立表达的欲望。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欣赏音乐后,学生心中积聚了对音乐题材的自我理解,有了这个语言表达的素材,学生就有了话题,有了想象,有了感受,于是就有了表达的欲望。况且,音乐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学习效率。荀子说音乐能“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正是这样。音乐本身具有育人功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高尚的人格、健全的体格。音乐艺术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欣赏音乐时教师恰当的引导,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建立表达欲望,通过各种辅助手段表达,如演唱、游戏、律动等,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并滋润和启发右脑,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左脑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调剂左脑。学生在音乐中学习身心愉快,心情轻松,学习起来就会更有效。
正是音乐有着诸多好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音乐欣赏增强语文课程资源的趣味性,利用音乐缓解学生学习的紧张,使人精神振奋、增强记忆,从而使得语文学习事半功倍。
3.教学题材可选性强
可以作为音乐欣赏的题材范围很广、数量很大、内容很多,语文老师需要题材的可选性很强。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题材已经不少,内容涉及范围很广,趣味性很强,一般都是活泼、优美、愉悦情绪的乐曲,非常适合用作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素材。我曾经用过的有:古诗歌曲《春晓》《游子吟》等、《牧童谣》、钢琴曲《木偶的步态舞》、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管弦乐《狮王进行曲》、古筝曲《渔舟唱晚》《春江花月夜》,等等。不要求学生有多高的欣赏能力,不要求学生十分准确地解读音乐题材,只为借助音乐来锻炼他们语言表达和其他能力,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和人文素养。
二、借助音乐欣赏,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具体步骤
一个好的音乐题材如何充分利用,使之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加餐”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初步欣赏,提出要求——初赏,建立表达欲望
初步聆听,提出听的要求,让学生在音乐中自我感受、自我想象,以培养学生专注倾听的好习惯和想象能力等。(注:有歌词的曲子暂时听去掉歌词的伴奏音乐。)
例:赏析钢琴曲《木偶的步态舞》,我问:“你们喜欢木偶吗?喜欢什么样的木偶?你是怎么玩的?”学生天生爱玩,讲到玩都极其感兴趣和兴奋,争先恐后,踊跃发言。“现在有可爱的木偶来做客了,你想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请安静地聆听音乐,等一下请你用动作告诉大家哦。”有了要求和听的目标,学生就安静仔细地聆听了。
2.以多种形式表达理解——表达,运用各种形式
引导学生运用口语和动作表演,乃至绘画等形式,初步表达自己对音乐题材的理解,从而对音乐加以语言文字的补充,使之直观化,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美,深入体验。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同学的表达和表演,为后续的表达以及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作好铺垫。(注:有歌词的曲子此时仍听去掉歌词的伴奏音乐。)多种形式的表达能让学生的思维从各个角度精彩呈现。
有了表达的欲望,学生就会在脑海里组织语言,在表演活动中协调自己的肢体,让自己的表述形式充分展现自己的内心所想。乐感和语感是有相通之处的,在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乐感时,学生的语感同样在得到加强。欣赏后的表述和表演,锻炼了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形象化,提高了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及肢体协调能力。
奥尔夫说:“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欣赏音乐时要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特征,引导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自由发挥,随性表演,即兴表达,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从同伴中学到很多。例:欣赏了《木偶的步态舞》后,再引导学生边听边用肢体语言表示,还要会观察别的同学是怎么来理解这个曲子的,好在哪里。学生们兴致高昂,根据自己的想象和音乐的节奏、旋律,表演各式各样。学生很自然、很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积极地倾心欣赏音乐,创造性地用肢体语言表现自己的所感所闻,身心愉悦,效果极佳。表演后,教师挑几个典型的表演者上台表演,让学生们说一说,他们分别“听”到了什么,和自己听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分别好在哪里……学生们又热烈地发言,表述自己的感受、所见以及所想。
3.细细欣赏,提出表达的更高要求——细赏,进行书面表达
仔细聆听音乐,加强感受,提出二次表达的更高要求——进行写作。这是对前面学生的倾听习惯、观察方式、表达方法的强化,使他们取长补短,养成良好的倾听、观察、表达习惯,提高学生的能力。
例:利用歌曲《青菜青》练习表达时,我根据歌词大意制作了PPT,配上去掉歌词的曲子,让学生聆听音乐、观看视频,初步地口头表达出歌曲意思后,再引导他们把刚才想到的、听到的、看到的都详细记录下来,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那么他们对于歌曲的理解肯定不止歌词那39个字了。他们对歌曲内涵有更丰富、更形象、更直观的表述,而且书面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要求明显比口语表达更高。由此学生也会体会到,原来把自己所见、所想、所感写下来就是自己的创作,原来作文也不是很难啊。
听音乐表达,让学生在动笔中创造。音乐欣赏时除了用语言、文字表述外,还可以允许学生用绘画和色彩表达自己的情绪。在写作之余,让学生把自己从音乐中想到的用色彩、图画表现出来,附在文章后头,那可真是不错的图文结合啊!
4.讲评习作,三赏音乐——三赏,评价表达效果
选择习作进行讲评,然后欣赏音乐,自由律动,使学生体会到听懂音乐的美妙,学好语文的快乐。学生写完习作了,教师可以把有词的歌曲教会他们吟唱。(没有歌词的直接让他们跟随旋律律动或自由动作表演。)然后把歌词展示出来,朗朗上口地诵读几遍;把选择出来的典型习作引导学生与歌词进行对比:习作和歌词不同在哪些方面?品读后有哪些感觉?每篇习作是从哪个角度来表达的?表达上各有哪些优点?
例:学生们完成了《青菜青》的习作后,我教会他们唱歌,然后出示歌词,进行朗诵。歌词很简单,一共39个字:“青菜青,绿盈盈,辣椒红,像灯笼。妈妈煮饭我提水,爸爸种菜我捉虫。好孩子,爱劳动,人人叫我好儿童。”歌曲也很简单,一两分钟学生们都会唱了。歌词和习作一对比,学生也很容易能体会到,歌词很凝练、精简,蕴含的丰富意蕴配合着音乐旋律,令人浮想翩翩,歌曲的欢快愉悦之情让学生深深地感受着主人公和父母一起劳动的喜悦和幸福;而自己的习作,加入了对曲中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描绘,比歌词更加直白化、具体化(故事化)、形象化。
在音乐欣赏中,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其他能力无形中都得到了提高,其个性也都得到了发展。
另外,不同的音乐题材在语文课不同时段恰当的运用,可以收到不同的效果:
(1)在自由阅读课、写字时,播放轻音乐,能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减轻学生压力,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享受。
(2)选择适宜的应景音乐,进行配乐朗读,可以让文章更加情感化,动人心扉。
(3)在中低段教学中,课堂教学十五或二十分钟左右,或者是一个教学集中段后,来一段音乐欣赏或律动,让学生放松一下高度紧张的神经,评价一下过去的时间里哪些学生坐姿、倾听、发言等比较好,有利于提高接下来的教学效率。
因此,教师应多创造机会,选择各种不同的音乐题材,运用在语文课的不同时段,引导学生欣赏,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语文的表达课可以利用“音乐欣赏”来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餐”,利用得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得音乐和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不但殊途同归,而且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素养,让学生的言行更加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