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到“三关注”,巧助思维拔节

2015-12-05孙丽霞

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课例教学活动文本

孙丽霞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随着教研的深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也会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对于如何具体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却总是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下面我们就以几个课例片段来分析目前课堂中存在的几种思维训练误区。

课例片段1: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1 Cinderella Story time

本课时要求帮助学生掌握Cinderella这个经典故事的内容,能感受到故事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好愿望和情感,并能理解句型“Why...?Because...”所表达出来的逻辑关系。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片段来帮助学生完成思维的过程:

Read and answers:

T:Why is Cinderella so sad?

S:Because she cant go to the party.

T:Why cant Cinderella go to the party?

S:Because she doesnt have any nice clothes or shoes.

T:Who comes to help?

S:A fairy.

T:When does Cinderella have to come back?

S:She has to come back before 12 oclock.

......

课堂上学生发言都很积极,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所有的问题学生都能从文本中找到答案

课例片段2:一节教研课,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3 Asking the way Story time

在拓展环节,教师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用能力,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

Pair work:Mr Smith第一次来我们城市,目前居住在开发区,他想去书城,请你为他指引一下道路吧!

于是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反馈时发现学生在表述时地点不清、顺序混乱,此次活动没有能达到教师预期的对文本内容巩固和提升的目的。

静观这两个教学片段,我们不难发现,片段1中教师通过问答的形式以期学生发现答案,理解掌握故事内容,但是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全部是文本中原有的,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固然可以,却没有思维的价值,学生无需思考便能从文本中找出答案。课堂表面繁华,实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并没有多大的帮助。片段2中教师的目的是通过类似的情境设置,让学生能够输出所学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状况,提供给学生的具象材料太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又没有能够达到这个水平,学生头脑中对于途中经过的地点没有清晰的印象,这个任务就成了空中楼阁,自然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

思维活动是无处不在的,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操作就能让学生的思维发展最优化了呢?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朱智贤)

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学生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也需建立在直接与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的,即教师围绕学生思维发展所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的导向或依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要促使学生思维有效发展,在活动中就必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思维指向,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活动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学生思维的活动是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的,思维训练的侧重点与课堂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紧密相关的。在课前,教师首先要确立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基于课标和学生的实际,要立足整套教材,针对单元进行解析,确立单元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在分课时确立课时教学目标,确定课时重难点。设置的情境、操练活动和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只有师生的活动指向明确了,才能有的放矢,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快捷有效。

二、关注思维价值,使教学活动增加效度

课堂活动中,无论是提问还是其他反馈性的练习设计,要做到“三不”,即不做明知故问的事,不做多余繁琐的事,不做简单罗列的事。而要让学生能通过课堂活动,自主思维,获得语篇中所要表达的信息。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设置一些具有竞赛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仍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1 Cinderella Story time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体验故事情感的过程中,可以设置这样的对话:

T:Why doesnt Cinderella have any nice clothes or shoes?

S:Because she is poor.

T:Why is she poor?

S:Because she lives with her stepmother and stepsisters.

T: Do her stepmother and stepsisters love her?

S:No, they dont.

T:How do you know?

S:...

这样利用本课的重点句型“Why...?Because...”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挖掘故事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能更深刻、更有效地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对话,学生对人物语言的把握就会更加到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也会更加生动,自然也更容易走入故事的灵魂。

三、关注思维层次,使教学活动螺旋上升

小学英语的内容并不是单一而又浅显的,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不当的问题就会人为地增加难度,反而妨碍学生的学习。课例片段2中的拓展环节,教师设置的环节用以训练学生思维,实现语言的输出本身并没有不当之处,只是教师高估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抽象思维能力,我们可以适当进行修正。语篇阅读后,增添看图表述的过程,教师在利用课件或板书逐步出示Yang Ling去Su Hai家的过程,带领学生集体练说文本中出现的指路用语:Go along....Turn left/right at the traffic lights. Get on the ...at.... Get off the ...at....You can see the ...is on your left/right.等等。既是加深学生对句型的印象,为下面语用拓展做准备,也是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把对话形式转换成第三人称进行表述。在此基础上再出现Pair work的提升环节,同时还要增添简明清晰的地图,让学生边讨论边用物体代表人物的运动过程,这样用直观的地图和形象的动作来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和语言的输出,降低了任务的难度,也体现了思维活动的层次性。

思维的发展是一个终身的、持续不断的辩证的过程。它需要人们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不停地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从而形成相应的能力。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不是我们教师单纯的通过几个教学活动就可以实现的。但是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只要立足实际,帮助学生找准目标,明晰事理,做到“三关注”,就一定能帮助他们实现思维的拔节。

猜你喜欢

课例教学活动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