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教学,大语文
2015-12-05李爱国
李爱国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移动技术日新月异。微信技术从一开始诞生就契合了时代的发展。今天我们已进入了微时代。微时代以微信等移动应用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练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我校在承担的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电教子课题结题后,“十二五”期间,《网络校本研修对促进教师个性发展的研究》被列为市规划课题。一直以来,学校在鼓励教师积极提升信息素养,顺应时代要求的同时,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教学方式。笔者作为课题主持人,近几年在运用微信技术优化自身语文教学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结合具体的实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链接课前,了解学习基础
一直以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很难有全面、有层次的了解。学生在预习时都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理解,教师也只能通过了解部分学生才能产生模糊、笼统的印象,而运用微信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学期《黄鹤楼送别》一课前,我将预习要求上传至微信“班级公共区”中。内容为:(1)读课文,列出难读和难以理解的词语。(2)写出李白和孟浩然的诗题。(3)搜集三至五首送别诗。
晚上,我进入群聊功能。学生的讨论热烈起来。学生1问:“‘按捺不住中的‘捺老是读成‘奈,怎样避免不再犯错呢?”另一生答:“你记住撇捺不就行了!”
学生2问:“李白的诗我能背很多,哪位大侠赐我孟浩然的诗?跪求!”另一生答:“《春晓》呀,其他的真不知道了。”
学生3问:“‘脍炙人口是什么意思?”(还有多名学生有这样的疑问)另一生答:“有问题百度一下!”
从中教师明确了“按捺不住”和“脍炙人口”为重点难点词语,课上在认读和理解上多下了功夫。针对学生不熟悉孟浩然的诗的情况,课上教师也有意识出示了《宿建德江》等几首,从而强化学生对孟浩然作品风格的感知。
运用微信创设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教师从中也能对学生基础有清晰的感知,从而为课上突破难点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转载素材,攻克教学难点
微信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极其便捷的转载功能。教师平时要做个有心人,将学生语文学习相关的文字、音频、视频等资料收藏在微信中,然后在需要时拿出来与学生分享,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一课第二课时前,为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我课前转载了李白的《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并配了译文:“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提出了三个问题:(1)在你心目中李白是个什么人?(2)李白敬重孟浩然什么?(3)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诗歌一经转载,家长和学生就有了积极反应。学生通过朗读,普遍知道一向狂放不羁的李白是敬重孟浩然的为人和才华,但缺少全景式、深入的理解。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能值得李白敬重的人,真的有这么高吗?这时一位热心的家长适时转载了《李白和孟浩然的友谊》的文章。学生读后恍然大悟,原来孟浩然和李白虽然年龄相差12岁,但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志趣、共同的追求使他们的友谊坚不可摧,他们是一对忘年交!
课上,教师在教学生分角色朗读时,学生自然而然进入二者内心世界,读得入情入境,感染了许多听课教师。
其实,这是我第二次上这节课了。第一次上时,因课前缺少微信技术的辅助,无法确切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在课上亡羊补牢呈现这首诗时,学生理解始终处于浅层次,不能深入人物内心,分角色表演的语言也是装腔作势罢了。而利用微信技术将难点迁移,就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三、巩固提升,评价学习效果
学生的学习效果终于学习评价,但又不能止于学习评价。面对目前大班的形势,仅靠课堂及课间那有效的时间很难取得好的效果。而微信朋友圈却能很好地收集学生的学习素材,让教师及时了解,充分发挥师生、生生的评价作用。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时,我引导学生深入李白内心,以“李白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想……”为主题,写一段话,课后上传至朋友圈。
课代表这样写道:“看着你远去的背影,我依依不舍。和你在一起喝酒谈诗论天下的日子真痛快!我李白朋友不少,但真正能做知己的也只有你孟夫子了!就让这一江春水捎去我的思念吧!”
这段话一经发表,点赞不少,但也有不同的声音。一学生评价:前面说了“白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怎么还看着你远去的背影?还有一学生评价:不如把“我李白朋友不少”改为“我朋友遍天下”,如何?
我看完后,首先为这两个学生点赞,表扬了他们精益求精,推敲文句的好习惯。确实,微信的即时点评功能有力地拓宽了教学评价的时空,让学生的学习成果进入公众视野。通过即时点评,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状况,最大限度弥补了课堂评价的不足。
总之,微信技术在清晰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突破教学重难点及学习效果评价上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只要我们注意开发,就能获取更多教学资源。目前,我校正积极探索“公众号”促进语文教学的研究。微信技术打通了课内外的通道,架设起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最大化地优化了语文教学。微信教学,大有作为。“微”教学,大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