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一堂语文课的思考

2015-12-04王颖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2期
关键词:申奥欢庆范读

在语文课上,如何带领学生真正走进语言、走进文本,从而感受到时代脉搏,爱国主义的主旋律自始至终唱响在课堂。本文将教学中有几个片断进行一下分析:

片段1、“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了几枚金牌?”“你最喜欢哪位奥运冠军?”“想对他说什么?”“2008年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北京是什么时候申办成功的?”

反思: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了前所未有成功,这样设计问题,能更好的激起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片断2、“这是2001年7月13日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申奥成功的情景。”(放录像)“同学们说说你的感受。”“喜讯传来,整个北京沸腾了,那里的人们和同学们一样高兴,激动。”(放录像)

反思:在资源共享的同时,较好地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开放性,进一步说明:“语文教育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申奥成功是何等的来之不易啊!在学生激情涌动的时刻,回放实况录像,学习心境水到渠成。

片断3、“看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再读读这篇充满欢乐的课文,小组合作学习一、二自然段,完成两个内容:1、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欢乐?2、以朗读的方式把欢乐心情读出来。”师生以各种形式体会读“喜讯传来......欢乐的海洋”“人们挥舞着国旗......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

反思:本案例中的三个语言训练点,分属三个语言训练层次:即词语“不约而同”;句式“欢乐的海洋”;句群“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每一个层面的重敲,都是在为低年级学生打牢阅读基础而服务的。一位教授曾说过:“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则使人感受。”指读、齐读、范读、表演读、师生接读等,我在教学中,把读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本文虽短小但感情充沛,令人振奋。

片断4、“不仅同学们高呼,欢庆,连中华世纪坛也是人如潮,歌如海。”(放录像)1.看到了什么    2.当时的场面用一段文字记录了下来,师生体会读。3.师配乐范读。生说感受,生配乐读。

反思:这篇课文文字虽少,但所呈现出来的场面是恢宏的,气势是磅礴的。尤其是这一段,将欢庆推向了高潮,在《五星红旗》音乐的伴奏下,气氛达到顶点,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之后,学生的心情也是无比澎湃,再一次的配乐齐读也是更加的激动人心。

片断5、小结:“人们欢呼,人们歌唱,因为我们成功了。这不仅是北京的成功,更是中国的成功,中华民族的成功。2008年奥林匹克旗帜将在北京上空高高飘扬。”(贴五环旗)(1)2008年,你们几岁了?你想做些什么?(2)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掌握更好的本领,为奥运会贡献力量。祝福同学们的愿望能够实现。最后让我们再次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布:“我们成功了!”

反思:当我将一面五环旗出示在学生面前时,有的同学脱口而出:“五环旗!”“它是奥林匹克旗帜!”我的心里暗暗高兴,却故做吃惊的样子说:“你们知道这么多呀,谁还愿意介绍一下有关它的知识?”话音刚落,树林般的小手在告诉我:“我知道!我知道!”学生的奥运知识是这么丰富让我感到很高兴。最后,2008的畅想中,我们结束了本课的学习。

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不足之处,其一:在片段3中,我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不约而同”,太过直白,没能更好地结合当时的情景,这样的讲读只能让学生表面上知道。在后来的反思中,我对此进行了重新的设计:我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份珍贵的报纸(申奥成功第二天的报纸),展示给学生们看,“谁想过来看看这份报纸就来吧。不少学生从教室的各个角落来看报纸,我问其中一位同学“你们是约好的吗?”答“不是”,就此引出“不约而同”。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词语的魅力。

其二:片段3中还有一个内容,在学生们高呼“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时,我没能及时抓住学生的感情高潮问他们“为什么要喊祖国万岁”?这是一个遗憾,应该让学生了解北京申奥的成功,是整个中国的成功,是中华民族的成功。欢庆的人们是因为对祖国的热爱,才会不由自主地喊出内心的话语。

这一课的教学给我很多的思考:首先,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在本节教学案例中,教师首先注重对文本资源——教材的精心开发。这体验之中包含着思维,一种渗透着个人情感的思维;也包含着思想,一种用独特的途径和方法触摸到的思想。

王颖,教师,现居山东济南。

猜你喜欢

申奥欢庆范读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歲朝图 清供与欢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日本出现首起申奥标志侵权案
畲乡欢庆“三月三”
柏林要申奥激起一片质疑
欢庆“六一”
欢庆十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