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生活化策略

2015-12-04杨年红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诗词生活化诗人

生活是语文诗词教学的源泉和动力,只有将语文教学融入生活中,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诗词的内涵,深刻体会其中的情感。本文结合诗词与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关系,对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1、诗词与语文教学生活化

诗词是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源泉。新课程改革后,初中语文教材的人文性和文学性逐渐增强,频繁介入的中华诗词,更是丰富了新教材的文化内涵,教材中选入的大量的诗歌阅读,有利于中华诗词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美轮美奂的中华诗词,尤其是古典诗歌,可以称之为民族文化的珍宝,其中蕴涵浩然长存的民族正气、天下为公的广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以及悲天悯人的情怀。正是这些精神与情怀熏陶、感染、鼓舞、教育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极大的力量。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习古诗词,可以使学生在诗词的感悟和欣赏中,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和品位。

几千年的文化浸润,中华诗词早已融入伟大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成为极其广泛的人文素材资源,涉及到自然名胜、风情民俗等各个方面,是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活力源泉。

2、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2.1创设生活化情境

众所周知,每首诗词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学习诗词最主要是将诗词中的文字转换为客观事物,进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方式,是在一定生活情景下的教学模式,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应为学生营造适宜的情境。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再现诗词中描述的生活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诗词学习中,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真实生活,在情感上与诗人产生共鸣,更加深入理解诗词的内容与情感。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将诗词内容展现出来,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更加深刻地体会和感悟作者的情感。比如,教师在讲述《石壕吏》时,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情景设计,展开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在剧本的编写和表演过程中,深入文本,体会老妇、差役以及诗人的角色特征,以此深入了解各个角色的内心活动与思想情感,使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锻炼及提高。

2.2加强实践,引导学生融入社会

初中语文教材中,一些古诗词中的人或事物距离学生较远,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一些诗词中的情景虽然常见,但很可能会被学生忽视,学生对此也知之甚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理解生活,体会诗词中真实生活的意义,以之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具体讲,教师可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宣传语设计以及参观历史名胜等实践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知识进行积累和运用,从而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切身融入社会生活中。

比如,在讲述《渔家傲》时,教师通过布置任务的形式,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充分把握秋天的特点,感受秋之美,以此对诗词意境和内涵予以把握;对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向自然,欣赏自然之美,在观察和享受自然美的过程中,深入地理解诗词内涵,体会诗词意境,全面认识生活。

2.3与诗词背景相结合

背景介绍使学生了解诗词的社会背景,学生只有了解诗词背景,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比如,杜甫的《石壕吏》,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朝廷兵力不足,四处抓人补充,人民苦不堪言,在安史之乱后,杜甫游走于难民之中,亲眼目睹差役抓人的情景,心情激愤沉痛,因此创作出反映社会现实的《三吏》和《三别》,《石壕吏》是其中一篇,这些诗歌普遍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与氛围。

通过对诗人经历的探究,走近其生活,诗人的生活经历对诗词的风格、意境有着很大的影响。可以说,诗人是在经历中创作,在创作中成长。例如,在讲述《武陵春》时,想要准确把握诗词的情感,应该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以及诗人的生活经历,此时,北宋败亡,词人李清照更是经历国破、家亡、夫死、文物被骗等,处境凄惨,心情沉痛,《武陵春》就是在词人无心出游时所写。学生通过对诗人生活经历的了解,更能体会诗词中的孤独、忧愁、悲哀的情怀。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诗词与生活息息相关,实现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生活化,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和贯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此,教师应该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实施生活化诗词教学,并加强生活实践,充分结合诗词背景,促进学生对诗词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杨年红,教师,现居江苏盐城。

猜你喜欢

诗词生活化诗人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诗词之页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