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马上》中李千金之悲剧命运浅析
2015-12-04吴东玲
【摘 要】元杂剧《墙头马上》是一部表现私奔主题的爱情剧。剧中讲述了贵族之女李千金为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所作的种种努力,但这些努力都因封建礼教的过于强大而被否定。这使得李千金的命运具有了浓厚的悲剧色彩。
【关键词】墙头马上;李千金;悲剧命运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027-02
元代剧作家白朴的杂剧《墙头马上》一直都被人们公认为一部爱情喜剧,如袁行霈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此剧为“一部具有浓厚喜剧色彩的爱情戏”[1]。但在喜剧色彩的背后,该剧透露着主人公李千金的悲剧命运。本文就此作一分析。
一、李千金悲剧命运的体现
(一)待字闺房
李千金,自小过着衣食无忧、有侍女陪伴的生活,享受着作为官宦之家——皇帝宗室洛阳总管的千金小姐的待遇。由此也决定了李千金同其他贵族女子一样,只能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长年闭锁深闺、与世隔绝的生活。即便到了适婚之年,也只能等待“父母之命,媒灼之言”[2]的婚姻。这种等待愁煞了闺房之中的李千金,因此无缘无故不知“为甚消瘦春风玉一围?又不曾染病疾,害的来不疼不痒难医治,吃了些好茶好饭无滋味。似舟中载倩女魂,天边盼织女期:这些时困腾腾每日家贪春睡,看时节针线强收拾”[2]。但“东君不管人憔悴”[2],在封建礼教辖制的社会,千金待字闺房的这种孤独幽怨无人会在意。
(二)私奔幽居
正由于李千金长久呆在闺房之中,所以她人性之中的自然情欲被压抑着。而这情欲的压抑,终因裴少俊的出现而复苏。裴少俊代其父裴行俭到洛阳挑选奇花异卉。裴少俊办完事后与张千一起出城观景赏玩,不经意间在花园中偶遇同样闲游的李千金。二人一见钟情,千金主动大胆地约裴少俊见面。不料,正当二人偷期欢会之时,被管家老嬷嬷撞破。老嬷嬷给她指出两条路:一是,裴少俊求官,若求了官,便来娶,若求官不成,她就得嫁其他人;二是,跟少俊私奔,等少俊求得官后来认亲。李千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但她未曾想到的是在跟斐少俊私奔后,只能藏在裴府的后花园。这一藏就是七年,在这期间,她跟裴少俊生了一男一女。千金虽然享受着自主婚姻的美好和幸福,但是,她还得承受着整个封建礼教的精神压力,更生怕“老相公撞将来”[3]拆散她争取来的家庭生活。因为在封建社会里,若一个闺中女子“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下》)。另外,为了爱情,她失去了亲情的关怀,心中甚是思念亲人:“想父母关山途路远,鱼雁音信绝。为甚感叹咨嗟?甚日得离书舍!”[3]
(三)休弃而归
当裴尚书在后花园发现了李千金与裴少俊的秘密之后,对李千金恶言相加,断定她是“倡优酒肆之家”,并谴责她败坏风俗。最后,为了达到让裴少俊休了她的目的,裴尚书还使出了百般诡计,如“石上磨玉簪”“井底引银瓶”,为难李千金。千金虽知没有胜利的可能,但为了维护她的婚姻和家庭,她依然迎难而上。由于势单力薄,加上丈夫的懦弱,其抗争以失败告终,最终落了个被休弃、母子分离的悲剧下场。
(四)无奈的复婚
在被休弃回家后,李千金才发现自己的父母已去世,留给她的只有“几个使数和那宅舍庄田”[2]。也许李千金是幸运的,因为她还有父母留下的享用不尽的财富。然而,物质的优越并未曾抹去李千金心灵深处的痛苦。李千金除了默默承受着失去双亲之痛以外,还要承受着母子分离的痛苦。她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子女。在裴少俊求得官名后,在裴尚书得知李千金是皇亲国戚李总管之女后,裴尚书领着孙儿孙女,牵羊担酒来向李千金“陪话敬酒”,求李千金跟裴少俊复婚时,她迫于母子情深,最终答应了。这看似大团圆的结局背后,却隐藏着李千金为人母的无奈以及她不可抗拒的悲剧命运。
二、李千金悲剧命运之原因
综上,不管是少女时代的李千金还是为人妻后的李千金,她的生活都笼罩在一层悲剧色彩之中。少女时代,她为了争取爱情的自由、婚姻的自主,抛弃父母,跟裴少俊私奔同居,生下两个孩子,却不料,承受着整个封建礼教的精神压力。为人妻后,私情被发现,落了个被休弃的下场。最后,被休弃回家后,发现父母双亡,迫于母子之情,跟裴少俊复婚。于此,我们不得不追问,造成李千金悲剧命运的是什么?
(一)自身因素
造成李千金悲剧命运的原因,有一部分源于她自己:行事过于冲动。她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欲,偷偷地约会仅有一面之缘的男子裴少俊,却未曾想裴少俊把她视为“囊箧宝”来玩。在她和裴少俊的约会被老嬷嬷撞见后,未认真权衡老嬷嬷给出的两条路,便选择丢弃自己的父母,毅然跟裴少俊私奔。本以为私奔后,迎接自己的将会是幸福的生活,却未曾想到陷入的是一环扣一环的困境,最终落了个悲剧性的下场。这一切与她为人处事过于冲动无不相关。
(二)封建礼教
除了李千金的个人原因之外,造成她悲剧命运的主要是封建礼教的束缚。我们都知道,自隋以来的科举制度,到了唐代则成为了欲入仕途的知识分子的必由之路;而自汉代兴起到东汉而大盛的封建门阀制度,以及自唐代以来盛行的门当户对的封建士大夫阶层的婚姻观,无不昭示着唐代门第观念的顽固。而李千金生活的时代恰恰是唐高宗即位仪凤三年。由此,可想而知,李千金所面临的封建礼教是多么的强大。
表面上看来,造成李千金的悲剧命运的始作俑者是裴尚书一家。但实际上,是以裴尚书为代表的那一套封建门第观念以及封建礼教要求的婚姻要“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在作祟。裴少俊也深受其毒害,因此,他在其父要求写书休了李千金并要求他上京求官时,他没有一丝一毫的反抗。而最后,裴尚书之所以会带厚礼上门给李千金道歉,并请求她跟裴少俊复婚,是因为封建礼教所要求的门当户对的条件都已成熟。说到底,李千金以及裴尚书、裴少俊都无一不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不同的是,李千金的悲剧命运是因为她不遵循封建礼教的要求,结果成了封建时代的异己,成为了封建家长所驱逐的对象。正如马克思、恩格斯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分析悲剧时所言:“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4]
三、结语
《墙头马上》向我们完整地展示了李千金悲剧命运的过程。在感叹她的悲剧命运之时,我们倾注的更多是同情。但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赞美她那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而大胆地跟封建势力作斗争的勇敢的女性形象。虽然她的命运是坎坷的,是悲剧,但她未曾屈服于封建礼教,而是勇敢地与之抗争,为自己、为天下那些所有怀揣着爱情自由、婚姻自主梦想的女性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尽管最后她失败了,但她的精神却一直鼓励着一代代的女性应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婚姻,为维护女性的人格尊严而努力。而更为重要的是,她唤醒了人们对美好事物或情感、精神的惋惜、同情和珍视,从而激励人们更加地热爱生活、坚持理想。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王季思.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M].济南:齐鲁书社,1991.
[3]叶桂刚,王贵元.中国古代十大喜剧赏析(上)[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4.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吴东玲,华南师范大学美学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