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助读资料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2015-12-04万平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2期
关键词:行道树议论文文体

课堂教学成功的因素很多,助读资料在阅读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助读资料帮助学生建构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从宏观上准确把握了文体特点,且找到了阅读不同文章的“抓手”

于三大文体的入门教学,一般来说教师普遍都会补充相应的文体常识资料。我在教学《敬业与乐业》一文之前,我先将议论文常识直接摆在了学生面前,对于新概念“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学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先给学生一个整体性的知识体系,再在课堂教学实际中适时地引导学生认识论据类型及其作用、论证方式及其作用和感受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这样议论文的教学才会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至于文学作品小说的阅读,笔者认为“文体常识资料”同样对学生阅读小说有指导性作用。“什么是小说?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情节的四部分结构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任何小说,其人物形象都是塑造的”,在解读“小说”概念中,在介绍“小说”常识时,学生对小说的知识体系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小说的三要素”让学生找到了阅读小说的切入口。于散文和戏剧的阅读,学生也有必要借助助读资料来一个粗略的了解。

利用助读资料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链,这是文本阅读教学起步教学指导的必须。

二、助读资料的开发和利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盈了学生的头脑

初中生总是来回行走于学校家庭之间,其生活阅历算不上丰富,其视野可谓狭窄,又因为年龄尚小,其知识面逼狭。然而语文教材所涉及的面却广阔无边,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诸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选编的课文分别是《社戏》《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口技》,五篇文章都与文化艺术相关。丰富深邃的文化艺术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有隔膜。由于时代久远和地域差异,学生难以理解。语文老师若给学生及时提供助读资料,这定会让学生从广阔的空间里最大限度的获取信息,从而更有效的学习。

三、助读资料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学生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的不足

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中,在引导学生理解“花和生活腐化有必然联系”“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等语句时,学生遇到了障碍。对七年级新生来讲,这确实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坎,“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被编入了八年级下册《历史》课本,学生完全陌生,于宗璞一家的不幸学生也是一片空白,如此情形想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何谈起?   为了让学生透彻地解读文本,我又一次选择了活用助读资料:一方面简明地概述“文革”历史,一方面简略地介绍宗璞一家人在文革中的生活际遇,“此文写于1982年,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回忆起‘文化大革命时,家人和自己曾遭遇到的不公正待遇。而此时,小弟又身患绝症,生命垂危,做姐姐的焦虑悲痛。”

在阅读理解需要的前提下,运用助读资料,真正做到了增进学生的生活积累和弥补了学生情感体验的不足。

四、教学中援引助读资料,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领悟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中编选了台湾作家张晓风的一篇散文《行道树》,在学生初读感知课文后我以PPT推出了电视散文《行道树》,灵动的文字和流光溢彩的画面相得益彰,随着画面“行道树的故乡”、“城市里的行道树”、“行道树的使命”的播放,学生的思维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深情的朗读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在欣赏中对“电视散文”有了一个浅显的认识,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始萌芽。在理解行道树的象征意义时,我再次链接“清洁工打扫街道”“公交司机沉稳驾驶”“乡村教师与孩子做游戏”三张幻灯。效果很明显,行道树“无私奉献”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巍然矗立。

助读资料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有时它直接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助读资料的适时呈现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厚度和深度,可以让课堂成为真正的“活水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助读资料”即学生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万平,教师,现居湖北松滋。endprint

猜你喜欢

行道树议论文文体
行道树是景也是民生
议论文阅读专练
行道树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行道树对人行道的破坏
漫说古代行道树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