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2015-12-04王铜柱
吕叔湘先生在总结了新时期语文教学得失后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一个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同其阅读面是否开阔有很大的关系,这是许多语文教师的共识,但同时也是许多语文教师最感头痛和棘手的问题。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要在课外阅读中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语文的课外阅读中去。
1、情意感召法。即经常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
2、发掘教材,借课文激趣。语文的教学,不是简单的教给学生一篇课文,也不是教一册语文教科书,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有意识、有系统地课内外结合,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3、交流展示法。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方法,并且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在课堂教学时可采用交流展示的方法,如“一人一条新闻”、“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篇演讲”等等来展示各自通过课外阅读学到的新的知识。
4、评比激励法。我们的评比激励的一个层面是评“作品”,即开展读书笔记等书面作品征集评比和“新闻发布会或故事演讲”等口头作品比赛活动,选出优秀的“作品”,以激励学生继续进行课外阅读。
二、教学中创设自主、投入、清醒的阅读氛围
在课外阅读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等这一深恶痛绝的心理,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中宣布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并要求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通过这样会让所有的学生都喜出望外,他们并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语文课教学,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要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
三、语文教学中要安排好学生的课外阅读
新课改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中小学生九年课外阅读量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古诗文不少于80篇。”这为学生的大量阅读明确了方向。倡导广泛的课外阅读,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新课改的特点之一。余秋雨先生也说过:“只有书籍能把辽阔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一切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与丑陋一起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最好的概括。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认识历史、感悟人生、陶冶情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课外阅读首先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怎样读书,读什么样的书,还要指导多角度的阅读,善于在读书时质疑和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读书心得,在定期开展的交流会上,要求每个学生向大家推荐一本自己认为最好的书,并介绍这本书,说明推荐的理由;其次写读后感、做读书笔记也是课外阅读必须抓好的内容;再次在课外阅读中要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大胆提出疑问,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实践证明,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大量而广博的课外阅读,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开发,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塑造了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课外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同时,学生在阅读中有了情感的体验,有了丰富多彩的语言积累,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了个性,丰富了精神世界。
王铜柱,教师,现居甘肃静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