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情感在语文阅读中得到升华

2015-12-04陶秀娟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2期
关键词:想象课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实践活动,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握好教学的“点”与“面”,从学生的个人感受出发,力求做到点面结合,以便让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

一、抓好教学的点

首先突出阅读教学的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要求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带有低年级的特征,注意字词的训练,但必须加强词与句、句与句的意义联系,逐步分段与概括段落大意,加上段与段意义上的联系,理解全篇的主要内容。根据上述特征,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理解书面语言,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突出阅读训练的点。具体做法可以是:

(一)观察:这应根据不同年级而异。例如低年级主要是让学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有了观察基础,才能对课文有深入的理解。

(二)分析: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课文的分段,词语的分析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半截蜡烛》一文,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问学生:“这篇课文以《半截蜡烛》为题主要写了什麽内容?”生通过阅读答:“主要写了一家人如何保护半截蜡烛里藏的情况和德军进行周旋。”这与老师平时加强对学生阅读训练是密不可分的。这时教师须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分段进行分析、比较、抽象、引导到中心思想来。

(三)精读:《小语阅读训练》要求生能自觉通过阅读,剖析语言文字,准确理解文字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出优美词句,摘录积累词汇,并正确运用词语,要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弄清词与句、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初步懂得文章是怎样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还要教给思考的步骤,进行思维训练。

(四)熟读:重点是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系统化,进行分析、比较,让学生精读熟读,记取细节,分析和概括全文,品位语言,积累优美语句,为以后的写作做铺垫。

二、强化阅读教学的面

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是需要一定的阅读量的强化训练。在定期训练中力求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博览:即强调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文章阅读,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师适时检查、督促、推荐。根据不同文体,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或精读一篇中的某个片段,或略读、浏览全文,把握内容或感受情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是提供给学生阅读范文,也少不了要明确学生在阅读时要把住自己对文章的直觉,根据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写好读后感,及时摘录优美词句。

(二)由个别推及一般。这就是说,教师可选择一组(或单元)课文或结构类似,或体裁相同,或主题相近,指点学生以问为阅读基点,分析字、词、句,理解节、段、篇的内容,然后再引申开去,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这一过程,也往往需要引导学生在几篇文章中作比较,明晰异同,理解内容,力求做到与训练的侧重点融会贯通,形成阅读能力。当然,上述方面的做法,只能面对学生的实际,尤其是对高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

其实,“教材无非是些例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无疑要充分发挥这个例子的作用,使学生获得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中,要突出阅读教学的“点”,强化阅读教学的“面”,力求做好“点”与“面”的结合。

三、实行开放性阅读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不同类型的精品,如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真正能领悟到教材作品中的真谛,包括情感体验,语言意义和审美感受,从而把孩子一步步引领到阅读和理解的深层境界。我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具体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载体,理解课文中语言是感受课文内容,作者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最基本方法。在教学古诗《冬夜读书示子》时,我首先提出了把全诗读正确、读流利的要求。学生自己查阅有关工具书,围绕诗眼“示”,逐字、逐词、逐句地读懂诗人陆游对儿子讲了什么,在其过程中,学生对诗句大意有了初步的理解。

(二)激发学生想象性。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最能表现出想象天赋的是儿童。小学生总是对想象充满信心和激情。在想象课文情景,想象画面、想象说话、想象作文等活动,他们总是尽情地去感受想象中的一切,然而把丰富而神奇的想象兴趣盎然地表现出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创设课文情景,使学生放飞想象,学生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陶秀娟,教师,现居江苏东海。endprint

猜你喜欢

想象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快乐的想象
背课文的小偷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