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朗读教学水平
2015-12-04李玉凤
《语文新课标》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关键,它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朗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因此,我们要重视语文的朗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能力,通过各种有效的训练手段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而在长期的语文朗读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那么,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多年语文教学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尝试。
一、增强朗读意识
有很多语文教师忽视朗读教学,他们把朗读教学只是流于形式,让学生简单读读而已,或者是弄点花样就应付了事。其实,朗诵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当学生大声朗读的时候,就会使他们进入到全神贯注的状态中进行朗诵着,这个时候他们的思维、理解和记忆处于一个高度集中的状态。课文的语言会内化成他们的大脑思考的东西,再通过语音的停顿、轻重、抑扬、急缓等,就能够把书中的语言转化成思想情感,学生也就会对文本进行了深刻的理解。这正像古人说的那样“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宋代学者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首先重视朗读这一教学环节,要引导学生去积极朗读,更要研究提高学生朗读的教学方法。只有老师的重视,才能真正把朗读教学落到实处,提高朗读教学水平。
二、强化朗读方法
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基本途径。只有用好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学,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朗读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能够进行正确的朗读,即用标准的普通话读得清楚、正确,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做到:不丢字,不加字,不倒置,不重复,不唱读,等等。特别是对课文中那些生僻的字、多音字、儿化韵和“一、七、八、不”变调。通过指导使学生能够掌握朗读方法,在朗读时,比较流利地进行朗读,不出现那些破读、断读的现象。通过流利地朗读,使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把那些重音、轻音读得准确,比较灵活地对那些陈述、祈使、感叹、疑问读得准确而鲜活。要认准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深刻理解它们的意义,这样会根据语言环境分析课文,还要让学生自己去排除生字的障碍问题,这样会扫清朗读的阻力,学生会自然而流畅地进行朗读。还可以进行分角色读课文。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抽人试读,读了大家评,评了又读,然后再抽生分角色读。最后可以按小组分角色读,这样能带动一些弱差生也参与进来,提高课堂效率,在这样来来往往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改进,不断进步。
三、给学生时间并进行训练
朗读的时间多少影响到其水平的提高,只有当学生通过一定量的时间训练积累才能够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否则是一事无成。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往往教师都把时间放在对课文的分析上了,不肯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朗读,认为那样会事倍功半。其实则不然,只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朗读,他们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古人也一再说道语感可以提高分析文章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侧重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多给学生的朗读时间,让他们在自觉不自觉中感悟文意。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从学生的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材的安排来计划朗读的时间安排,不能课堂教学时候草草地应付一下,匆忙地完成朗读程序,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的热潮中,使他们能够乐读、抢读,要适当安排每节课前的朗读训练,还要适当地安排一下朗读竞赛活动,通过朗读竞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自主进行朗读,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因人而异地朗读,分好不同的档次分别指导,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大量时间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总之,朗读教学涉及的内容很多,它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深入进行研究和探讨,要努力地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读懂新课标,挖掘教材的朗读要素,领会作者和编者的意图,探讨朗读的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促进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
李玉凤,吉林省公主岭市刘房子煤矿学校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