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整合视角的供应链社会责任价值创造机理研究

2015-12-04李金华

关键词:强势弱势收益

基于整合视角的供应链社会责任价值创造机理研究

李 金 华

【摘要】从供应链整合的视角分析供应链社会责任的价值创造机理,发现供应链社会责任的价值创造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供应链社会责任整合产生的协同效应;二是社会责任水平提高而带来的社会责任收益。基于此,建立相应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仿真结果指出供应链社会责任整合能够创造价值,并且整合力度与供应链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及社会责任净收益服从倒U型关系;供应链上的利益补偿对弱势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社会责任净收益具有正影响,对其强势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社会责任净收益具有负影响,但是对整个供应链而言,利益补偿增进了整体的净收益。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供应链整合价值创造系统动力学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

【收稿日期】2015-05-20

【中图分类号】F270

作者简介:(李金华,湖北仙桃人,管理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近些年来屡屡发生的企业不良行为事件不仅伤害了出事企业自身,还累及企业所在的供应链。由于供应链上的企业具有休戚与共的关联性,业界与学界将社会责任治理研究的视角部分地从企业层面转移到了供应链层面。2011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2.0》明确包含了对伙伴责任(其中包括供应链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要求;2014年全球 报 告 倡 议 组 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GRI)发布的第4版社会责任报告框架(GRI-G4),对社会责任报告内容新增了供应链管理指标,足见供应链社会责任得到了重视。从供应链层面进行社会责任治理,可以充分发挥供应链企业间紧密的业务与利益关联性,其价值值得挖掘。不过目前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是否具有价值创造性尚存争议,那么供应链社会责任的价值创造性当然有待厘清。

界定供应链社会责任价值创造为:因供应链上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的提高而使供应链净收益增加。供应链社会责任是否具备价值创造性,其价值创造的内在作用机理如何?这是本文拟解决的问题。本文的贡献在于:基于供应链整合的视角,首次以系统动力学模型定量地分析了供应链社会责任的价值创造机理,并通过数值仿真得出了若干推论,这为增强供应链层面的社会责任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供应链社会责任整合的协同效应

(一)供应链社会责任整合的必要性

供应链整合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波特的价值链模型,该模型强调了供应链成员间的价值创造关联[1]。供应链整合为供应链伙伴提供了从运作到战略各层次的协作,具有诸多益处,包括取得竞争优势[2]、提高公司绩效以及业务与运营绩效[3—4]、提高供应链效率[5]、降低交易成本[6]等。

由于客观存在的自利性与短视性,供应链节点企业在作决策时,个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与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往往不一致,这影响到整体的获益。供应链不仅是一个供需关系链,还是一个价值链。尽管在理论上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应该是最大化整个供应链的价值,然而在现实中并非如此。供应链一般为核心企业所主导并为核心企业的价值最大化服务,但是核心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并不一定对应着整个供应链的价值最大化,在涉及企业社会责任时同样如此。所以,进行相关的整合是必要的,有利于提升社会责任行为的一致性与供应链整体的价值。

供应链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依赖于全体成员的努力,而节点企业付出与所得的对等程度影响到他们的努力程度。由于现实中的供应链是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链上各个企业地位不等,其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在数量关系上也不对等,主要利益被核心企业所攫取,非核心企业社会责任的改善得不到核心企业的利益回馈,对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产生了消极影响。即便核心企业有足够的动力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也可以要求节点企业提升社会责任履行水平,但是由于供应链的复杂性与动态性,对此进行有效的控制仍是非常困难的。除非节点企业自身有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意愿。屡屡发生的企业不良行为事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中,不能忽视链上的“短板”企业可能引起的“木桶现象”,一个“短板”企业的不良行为可能危害到整个供应链。所以进行相关的整合是必要的,既有利于规避社会责任风险,又能提高供应链成员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

此外,就单个企业而言,它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取决于它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与能力,而供应链层面的社会责任整合能够提高节点企业动力及能力:(1)撇除道德等因素,企业社会责任动力的强弱与社会责任活动能获得的经济利益是正相关的。价值链利益分配关系经过供应链整合能变得更为公平,这将提高非核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2)社会责任能力差的节点企业经过供应链整合能得到技术与经验方面的协助,企业分散的社会责任活动在整合后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二)整合产生的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是价值创造的一个重要机理,它由资源或资产的共用效果、互补效果和同步效果构成[7]。围绕社会责任的供应链整合能够产生诸多协同效应。主要的协同包括社会责任的战略协同、信息协同、知识协同与利益协同,这些协同能带来供应链资源的共用效果、互补效果和同步效果,有助于降低供应链社会责任的治理成本与提高治理绩效。

1.社会责任战略协同,其协同效应主要表现为同步效果。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难以一蹴而就。社会责任基础差的企业要改善其社会责任表现,必然要经历一个发展期,其中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宽泛,对企业影响重大。这就需要有社会责任战略的指导,诸如包括巴斯夫集团在内的大量知名企业在其发展战略中就明确包含了社会责任的内容。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也应该有战略指导。战略可以明确供应链社会责任发展的方向与道路,消除发展误区,减少企业间的摩擦。社会责任战略协同是供应链社会责任战略管理的表现形式,该协同是对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中事关全局的重要问题的计划与协调,是供应链社会责任整合的基础。如果链上各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战略有冲突,那无疑会增加供应链上社会责任管理的难度,减低整体效果。所以核心企业需要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战略,并且要以这种战略影响供应链上关联企业的社会责任战略,使彼此间的社会责任战略内容相协调。

2.社会责任信息协同,其协同效应主要表现为共用效果与同步效果。信息协同是指各合作方对某些信息的共享与同步。它是供应链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供应链各环节的分工与合作、独立与融合依赖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信息协同,否则各节点企业会成为彼此孤立的、残缺的孤岛。供应链网络中信息共享的益处引起了不同领域研究者与实践者的日益增长的兴趣[8],它可以降低供应链成本、改善合作伙伴关系。社会责任信息协同是供应链社会责任行动的基础,没有各个节点企业间高质量的信息协同,就很难避免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欺瞒行为,并且无法保持社会责任行动的一致性。所以管理者需要在供应链原有的信息共享机制与共享平台上增加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由于信息的共享与同步,社会责任信息协同增加了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透明度,降低了监管成本,并使社会责任活动的协调一致成为可能。

3.社会责任知识协同,其协同效应主要表现为共用效果与互补效果。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涉及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社会责任认证、绿色生产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直接影响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高水平的知识无疑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及付出更低的成本。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具有不同专长,知识的共享与互补可以使各自的能力大幅提高,而分散的行为将导致事倍功半。通过链上企业之间有偿或无偿的技术协助、培训辅导、经验分享可以缩短学习周期,降低成本,增加成效。

4.社会责任利益协同,其协同效应主要表现为互补效果与同步效果。供应链上各个企业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客观上存在着种种利益冲突。由于在链中的地位不同,各企业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并不对等,强势企业尤其是核心企业占据着收益分配的优势地位,这削弱了弱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适当的利益协调可以改善供应链伙伴的社会责任表现[9]。社会责任利益协同是指供应链上利益的分配应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贡献,使各成员的社会责任收益与社会责任贡献相对称,尽可能地减少这种利益冲突。这既是一种利益分配上的同步,也是一种资金与行为的互补,即强势企业以资金换取弱势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其直接效果就是激励弱势企业有更好的社会责任表现。

二、价值创造机理的因果关系

供应链社会责任的价值创造首先来源于供应链社会责任整合产生的协同效应,其次来源于社会责任水平提高而带来的社会责任收益。下面以系统动力学为工具,从供应链整合视角来分析社会责任价值创造的具体过程,分析工具采用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Vensim 6.2。

以供应链上某关联环节的上下游企业为分析对象,根据其实力大小将其分为强势企业与弱势企业,提出如下假定:(1)初始状态时强势企业比弱势企业具有更高的社会责任水平;(2)供应链的社会责任收益依赖于两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并被强势企业获取;(3)只考虑利益补偿这一种利益协调方式。

系统动力学的因果关系图能够简洁地表达出复杂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关系。图1是以因果关系图表示的价值创造机理图,该图显示了供应链社会责任系统的各种构成要素与要素间的关系,图中各个变量通过箭线(代表因果关系)相连,带“+”的箭线表示正因果链,带“-”箭线表示负因果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果链连接而成的闭合回路就是因果关系回路或反馈回路。

图1供应链社会责任价值创造机理的因果关系

注:图中SR代表社会责任,表2同。

1.供应链的社会责任整合由供应链组建的某一机构负责实施,供应链社会责任的整合力度越高,则社会责任信息协同、战略协同、知识协同及利益协同的程度就越高,协同效应就越明显。但是随着整合力度的增加,整合的成本将随之增加。

2.社会责任的信息协同、战略协同、知识协同能提高弱势企业与强势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并对弱势企业的作用更大一些;社会责任信息协同的程度越高,供应链上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就越透明,弱势企业面临的来自供应链伙伴要求改善社会责任表现的压力就越大。弱势企业受到的供应链压力还受到供应链对他的社会责任期望值与其实际履行水平之差的正影响;社会责任知识协同既能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也能降低其社会责任履行成本,无论是对强势企业还是弱势企业都是如此;社会责任利益协同则能为弱势企业争取到合理的利益补偿,这个补偿从强势企业的获益中支出。

3.供应链压力、社会压力与企业的净收益正向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动力。企业的社会责任动力越强,则其社会责任履行水平越高,相应的社会责任成本也会越高;而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的提高会缓解它受到的社会压力,并提高其社会责任收益。这包括更好的社会声誉、更高的产品质量、更为忠诚的客户、更为尽责的员工、更少的社会责任风险等,最终体现为企业财务收益的增加。

4.由于强势企业在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一方面,供应链的社会责任收益主要被其获取。其社会责任收益受到强势企业与弱势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的共同影响,弱势企业的社会责任收益来自于利益协调的结果;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责任整合是强势企业主导的,所以他承担了主要的整合成本。当然弱势企业也要承担一定比例的整合成本。各企业最终获得的净收益等于获得的社会责任收益减去付出的社会责任成本。这种净收益就是供应链社会责任整合所带来的价值创造的表现形式之一。

三、价值创造机理的系统动力学仿真

(一)系统流图构造

为了方便系统流图的构造,对上文因果关系图的信息协同、战略协同、知识协同与利益协同不作区分,笼统地以协同程度表示这四种供应链社会责任的协同程度,同时也以它代表供应链的整合力度。这种做法仍然维持了因果关系图中的因果关系,只是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简化。以强势企业与弱势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作为状态变量,两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增加值与衰减值作为速率变量,协同程度、期望因子、衰减因子、利益补偿因子、整合成本分摊比例是可控变量,可人工调节其大小,其他因素是辅助变量或常量,构造出系统流图,如图2所示。

模型的主要变量及参数说明:

(1)整合成本=协同程度*协同程度, 虚拟货币单位。成本函数特性应该符合:随着协同程度的增加,整合成本增加幅度递增。

图2  供应链社会责任价值创造机理的系统流图

(2)强势企业SR增长=(协同程度+0.1)*强势企业SR动力。

(3)强势企业SR履行水平= INTEG (强势企业SR增长-强势企业SR衰减, 0.5), 式中0.5是初始值,高于弱势企业的初始值。

(4)强势企业SR衰减=IF THEN ELSE[DELAY1(强势企业SR履行水平, 1)>0, DELAY1(强势企业SR履行水平, 1 )*衰减因子1 , 0]。社会责任履行水平会随着时间自然消减,当期的减少量依赖于前一期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

(5) 强势企业SR动力=0.2*MAX(0.7*强势企业SR净收益+0.3*强势企业社会压力, 0)。在对强势企业社会责任动力的影响程度上,社会责任净收益的比重大于社会压力的比重。

(6)强势企业社会压力=MAX[1-SQRT(弱势企业SR履行水平*强势企业SR履行水平), 0.1]。强势企业的社会压力依赖于两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

(7)强势企业SR成本=强势企业SR履行水平*强势企业SR履行水平, 虚拟货币单位。成本函数特性应该符合:随着社会责任履行水平的增加,社会责任成本增加幅度递增。文献[10]有类似的做法。

(8)强势企业SR收益=SQRT[DELAY1(强势企业SR履行水平, 1 )]+SQRT[DELAY1(弱势企业SR履行水平, 1 )]-利益补偿额度, 虚拟货币单位。企业的社会责任收益依赖于前一期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函数特性应该符合:随着社会责任履行水平的增加,社会责任收益增加幅度递减。文献[11]有类似的做法。

(9)强势企业SR净收益=强势企业SR收益-强势企业SR成本-整合成本*整合成本分摊比例, 虚拟货币单位。

(10)弱势企业SR增长=(协同程度+0.1)*弱势企业SR动力。

(11)弱势企业SR履行水平= INTEG (弱势企业SR增长-弱势企业SR衰减, 0.1), 式中0.1是初始值。

(12)弱势企业SR衰减=IF THEN ELSE[DELAY1(弱势企业SR履行水平, 1 )>0, DELAY1(弱势企业SR履行水平, 1)*衰减因子2 , 0]。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会随着时间自然消减,当期的减少量依赖于前一期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

(13)期望的弱势企业SR水平=强势企业SR履行水平*期望因子。

(14)弱势企业SR动力=0.2*MAX( 0.5*供应链压力+0.3*弱势企业SR净收益+0.2*弱势企业社会压力, 0 )。在对弱势企业社会责任动力的影响程度上,供应链压力、社会责任净收益与社会压力的比重递减。

(15)供应链压力=IF THEN ELSE[期望的弱势企业SR水平>弱势企业SR履行水平, 协同程度*(期望的弱势企业SR水平-弱势企业SR履行水平), 0]。只有当期望的弱势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大于其履行水平时,才存在供应链压力,该压力受协同程度的调节。

(16)弱势企业社会压力=MAX(1-弱势企业SR履行水平, 0.1 ), 式中0.1保证始终存在一定的社会压力。

(17)弱势企业SR成本=弱势企业SR履行水平*弱势企业SR履行水平, 虚拟货币单位。成本函数特性应该符合:随着社会责任履行水平的增加,社会责任成本增加幅度递增。

(18)弱势企业SR收益=利益补偿额度, 虚拟货币单位。

(19)利益补偿额度=利益补偿因子*SQRT[DELAY1(弱势企业SR履行水平, 1 )] , 虚拟货币单位。

(20)弱势企业SR净收益=弱势企业SR收益-弱势企业SR成本-整合成本*(1-整合成本分摊比例) , 虚拟货币单位。

(21)协同程度=0.5, 该因子可调节,取值区间[0, 1]。

(22)期望因子=1.0, 该因子可调节,取值区间[0, 1]。

(23)衰减因子1=0.1, 该因子可调节,取值区间[0, 1]。

(24)衰减因子2=0.1, 该因子可调节,取值区间[0, 1]。

(25)利益补偿因子=0.5, 该因子可调节,取值区间[0, 1]。

(26)整合成本分摊比例=0.7, 该因子可调节,取值区间[0, 1]。

(二)仿真结果

在建立模型后,对模型做了结构范围是否合适检验。极端条件下系统行为是否合理检验、行为再现检验及敏感性检验。测试结果显示模型性能比较稳定,所反映的规律没有出现质的变化。由于本模型采用的主要变量的单位都是虚拟单位,所以不需进行量纲是否一致检验。随后进行了一系列仿真测试。

1.协同程度对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及社会责任净收益的影响

仿真参数设置如下:期望因子=1.0,衰减因子1=0.1,衰减因子2=0.1,利益补偿因子=0.5,整合成本分摊比例=0.7,协同程度=[0, 0.3, 0.5, 0.8, 1]。仿真结果见图3至图6。

图3 不同协同程度下弱势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的比较

图4 不同协同程度下强势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的比较

图5 不同协同程度下弱势企业社会责任净收益的比较

图6 不同协同程度下强势企业社会责任净收益的比较

从图3至图6可见,不管是何种程度的协同,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与社会责任净收益均能达到稳定的状态。在图3中,弱势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协同程度=0)<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协同程度=0.3)<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协同程度=0.5)<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协同程度=0.8)>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协同程度=1.0)。在图4中,强势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协同程度=0)<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协同程度=0.3)<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协同程度=0.5)>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协同程度=0.8)>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协同程度=1.0)。这就是说,随着协同程度的增加,弱势企业和强势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都是先升高后降低。由此得到:

推论1供应链社会责任整合能够提高供应链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且整合力度与社会责任履行水平服从倒U关系。

在图5中,弱势企业的社会责任净收益(协同程度=0)<社会责任净收益(协同程度=0.3)<社会责任净收益(协同程度=0.5)>社会责任净收益(协同程度=0.8)>社会责任净收益(协同程度=1.0);在图6中,强势企业的社会责任净收益(协同程度=0)<社会责任净收益(协同程度=0.3)>社会责任净收益(协同程度=0.5)>社会责任净收益(协同程度=0.8)>社会责任净收益(协同程度=1.0)。也就是说,随着协同程度的增加,弱势企业和强势企业的社会责任净收益都是先增加后减少。由此得到:

推论2供应链社会责任整合能够为供应链企业创造价值,且整合力度与社会责任净收益服从倒U关系。

观察图5还可发现,当协同程度=0.8及1.0时,弱势企业的社会责任净收益为负值。尽管此时他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较高,但是没有得到任何的净收益,完全是受到供应链压力与社会压力的驱使而履行着社会责任。

2.利益补偿额度对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及社会责任净收益的影响

在利益协同下,强势企业给弱势企业一定的利益补偿,这部分的补偿来自于弱势企业社会责任贡献的收益,通过利益补偿因子调节补偿额度的大小,补偿因子为0时完全不公平,为1时完全公平。仿真参数设置如下:期望因子=1.0,衰减因子1=0.1,衰减因子2=0.1,协同程度=0.5,整合成本分摊比例=0.7,利益补偿因子=[0, 0.3, 0.5, 0.8, 1]。仿真结果见图7至图10。

在某一固定的协同程度下,图7显示:弱势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随着利益补偿额度的增加而升高。图8显示:强势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随着利益补偿额度的增加而降低。图9显示:在利益补偿因子=0时,弱势企业的收益一直为负,随着利益补偿额度的增加,弱势企业的社会责任净收益不断增加。图10显示:强势企业的社会责任净收益随着利益补偿额度的增加而减少。

为了考察利益协同对供应链整体绩效的影响,进一步计算出各时间步时弱势企业与强势企业社会责任净收益之和,结果见图11。从图11中发现:两企业社会责任净收益之和随着利益补偿额度的增加而增加。综合前面的发现,得到:

推论3供应链上的利益补偿对弱势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社会责任净收益具有正影响,对其强势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社会责任净收益具有负影响。但是对整个供应链而言,利益补偿增进了整体的净收益。

图7不同利益补偿额度下弱势企业社会责任

履行水平的比较

图8不同利益补偿额度下强势企业社会责任

履行水平的比较

图9不同利益补偿额度下弱势企业社会责任

净收益的比较

图10不同利益补偿额度下强势企业社会责任

净收益的比较

图11不同利益补偿额度下两企业社会责任

净收益之和的比较

四、结 论

出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治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考虑到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关联性,一些学者将研究视角转向供应链,研究从供应链层面治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然而,有关供应链社会责任的价值创造机理依然不太明确,这对供应链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存在消极影响。

已有的研究指出,供应链整合具有价值创造力,本文从供应链整合视角分析了供应链社会责任的价值创造机理。供应链社会责任的价值创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供应链社会责任整合产生的协同效应。主要的协同包括社会责任的战略协同、信息协同、知识协同与利益协同。协同有助于降低供应链社会责任的治理成本与提高治理绩效;二是企业社会责任水平提高而带来的社会责任收益及收益分享。但是这个过程的实现比较复杂,内部存在一系列的正负反馈机制,最终效果依赖于相应管理模式与机制的配套设计。

通过系统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得到了三个推论,推论具有积极的管理启示:供应链上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能够增进整个供应链的价值创造。适度的供应链整合是必要的,但是过度的整合可能会适得其反;利益补偿虽然可能对强势企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是适当的让利可以改善弱势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增进整个供应链的价值创造。对于利益分享对强势企业的消极影响,通过设计更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应该可以解决该问题,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G. LI, H. YANG, L. SUN, et al.TheImpactofITimplementationonSupplyChainIntegrationand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9, 120(1): 125—38.

[2]L. DU.AcquiringCompetitiveAdvantageinIndustrythroughSupplyChainIntegration:ACaseStudyofYueYuenIndustrialHoldingsLtd. Journa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07, 20(5): 527—43.

[3]S.W. KIM.AninvestigationontheDirectandIndirectEffectofSupplyChainIntegrationonFirm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9, 119(1): 328—46.

[4]B.B. FLYNN, B.HUO, X. ZHAO.TheImpactofSupplyChainIntegrationonPerformance:AContingencyandConfigurationApproach.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0, 28(1): 58—71.

[5]T. H. CLARK, H.G. LEE.Performance,interdependenceandCoordinationinBusiness-to-businessElectronicCommerceandSupplyChainManage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00, 1(2): 85—105.

[6]B.H. ZHZO, B.B. FLYNN, J. YEUNG.TheImpactofPowerandRelationshipCommitmentontheIntegrationbetweenManufacturersandCustomersinaSupplyChain.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8, 26(3): 368—88.

[7]邱国栋, 白景坤. 价值生成分析: 一个协同效应的理论框架. 中国工业经济,2007(6).

[8]K.A. ARSHINDER, S.G. DESHMUKH.SupplyChainCoordination:Perspectives,EmpiricalStudiesandResearchDirec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8, 115(2): 316—35.

[9]C.F. HSUEH.Improving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inaSupplyChainthroughaNewRevenueSharingContrac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4, 151(5): 214—222.

[10]D. NI, K.W. LI, X. TANG.SocialResponsibilityAllocationinTwo-echelonSupplyChains:InsightsfromWholesalePriceContrac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0, 207 (3): 1269—1279.

[11]郭春香, 李旭升, 郭耀煌. 社会责任环境下供应链的协作与利润分享策略研究. 管理工程学报,2011,25(2).

【责任编辑:于尚艳】

猜你喜欢

强势弱势收益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江冬秀 贤惠也可以很强势
将弱势变为优势
全球尿素市场弱势运行
内强外弱共撑美元指数延续强势
动力煤市场或将弱势运行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机器人强势来袭
2015年理财“6宗最”谁能给你稳稳的收益
"强势妈"会给家庭带来怎样的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