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出发点分析及实践①

2015-12-04叶蓁张耆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人才专业

叶蓁 张耆

(1.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昆明 650201;2.昆明医科大学体育部 云南昆明 650500)

人才资源是21世纪的重要资源,面对体育市场的现实需求及新课改的迫切要求,高校体育专业如何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是摆在广大教育学者们眼前的重要课题。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要想满足社会需求,关键在于更新观念,立足于体育市场的现实需求重新调整教学目标,持续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使其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彻底践行。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专业面向行业实施完全对口的专业教育,造成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模式较单一。在如此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影响下,毕业生就业能力表现出了不足,就业范围也变得狭窄。由此可见,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模式应适应21世纪社会需求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体育教学水平,面对体育市场需求培养出现代社会真正需要的优秀人才。

1 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出发点分析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国际经济及综合国力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外体育舞台上的竞争更是激烈。人才资源是市场竞争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国务院就人才建设问题做了重要指示,提出:加快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好的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对此,人才培养要面向市场,建立与之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为高校体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过后,体育消费快速增长,大众体育事业乘势蓬勃发展,加大了对高素质体育人才数量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将体育人才培养摆在重要位置上,以市场现实需求培养体育人才。

体育人才是高等体育院系向社会输出的“产品”,其“产品”是否符合社会需求,取决于体育市场的现实需求,因为它既是体育人才培养的现实出发点,也是体育教学实践的最终归宿。目前,我国体育市场急需两类人才:一是为体育产品化服务的体育事业经营人才;二是为全民建设服务的社会化体育专门人才,具体表现为:体育事业的管理者、经营者,体育经纪人,大众体育的指导者、教育者等,这类人才是体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在这样的人才需求下,高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体育人才既要具备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的能力,也要具备服务于体育事业的能力,比如体育市场开拓能力,促使体育产品化服务的能力,不同于传统的高校体育专业人才规格。

传统的高校体育专业教育侧重于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使其掌握体育运动技能、继承体育文化。但是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是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是不够的,所以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创新力,使体育专业教育摆脱单一的指向性,发展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实现综合能力的方面成长。总之,21世纪需要的体育人才要符合社会的现实需求,不仅懂得体育知识、技能,也要懂得体育市场经济,懂管理、懂经营,才能促进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2 面向社会需求构建多元化的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面向社会需求,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综合实力为落脚点,构建多元化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采用多样化培养途径,从而培养出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2.1 明晰教学思想,指导高校体育专业教育活动

根据社会对体育人才的现实需求,明晰了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学思想,即促进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相互联系,加强人才需求与培养衔接,力求从根本上转变体育教学只重视运动技能训练的思维定势,形成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创造力及经营管理等综合能力的教学思想,推进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2.2 确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于体育市场急需的两大类体育人才,高校体育专业应确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使培养目标呈多元化,同时还要消除过去体育人才培养指向性太强的弊端。在高校体育专业设置中,有体育教育、民族体育、社会体育等类别之分,所以即使确立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也要有主次之分,而如何界定主次,则因专业不同而不同。例如,体育教育专业以培养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的人为主,民族体育专业以培养从事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人为主,社会体育专业则以培养从事社会体育事业工作的人为主,并着重培养学生对社会环境及市场竞争的应对与适应能力。

2.3 优化课程设置,在专业设置与用人单位需求上实现有效衔接

在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下,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要由单科向多课转变,跨学科设置选修课,合理配置各学科课时比例,力求全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拓宽整合现有的专业,打破各专业间的壁垒,拓展学生知识面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之,绝大部分高校开设的体育专业,其课程设置素来局限于基础理论和竞技运动项目的范畴内,很少涉及民间体育、新兴的体育项目。对此,应将传统的基础理论教学、运动训练与人文社会学等内容有机整合起来,增设新的体育项目,既保持了体育专业的专业性,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了人文教育,拓展了教学范围,这对培养复合型的体育人才是十分有益的。

总的来看,优化课程设置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内容上将理论知识讲授与育人、育德相结合;第二,教学结构上将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第三,在课程比例上增加选修课,适当减少专业课;第四,在能力培养上要专业技能与其它能力相适宜,不可忽视实践能力、创造力的培养。

2.4 强化师资力量建设,保障人才培养策略顺利实施

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且具有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的师资队伍,为体育教学提供保障。为满足现代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切实需求,高校要定期组织培训,帮助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了解体育教育的最前沿信息。与此同时,教师本身要具有积极学习的精神,以及高度风险的精神,能主动的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手段,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此外,教师要办教学与教研结合起来,用教学推进教研,用教研带动教学,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当然,除了内部培养、教师本身自学之外,还要强化外引的力度。比如:聘请客座教授、兼职教师等,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为最大程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校方可在教师评级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使教师尽心尽力的做好本职工作。

2.5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搭建体育理论教学与体育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平台

为培养实践能力好、综合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体育人才,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要加强教学实践环节,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平台的构建,为学生提供将体育理论“内化”为技能的途径。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分为课堂训练、课外见习等部分,形成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全过程的实践中夯实体育理论,以及对各项运动项目的运用能力。与此同时,让学生参与教研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课题的探究能力与分析能力,全力发展学生运动能力以外的其它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3 结语

21世纪,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高校必须正视21世纪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立足于实际构建多元化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并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加强教学实践等途径形成一个目标明确的、切实有效的人才培养策略方案。

人才培养体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模式,它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所以要不断调整与完善它,才能满足时刻变化着的人才需求环境。因而,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做到与时俱进,无论何时都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体育人才。

[1]王癸.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对策[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8,27(6):169-171.

[2]伟霖,潘前.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优化与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2):82-84.

[3]刘芳,杜朝辉,高清伟,等.重庆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72-76.

[4]蔡金明.以就业为导向的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2009,31(2):89-93.

[5]蔡皓,崔国红.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中若干问题的反思——基于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现实[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3):238-240.

[6]王剑.胡吴进.多学科交叉在体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1(4):145-146.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人才专业
人才云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