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2015-12-04刘明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4期
关键词:后备人才体育事业培养模式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刘明

(新沂市文广新体局 江苏新沂 221400)

摘 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重视精神上的享受与满足,体育无疑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工具,既有利于锻炼身体,也有利于休养生息,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我国的体育项目在逐渐得到完善,整体体育水平在逐渐上升,我国的乒乓球、跳水、体操等多个项目在世界性的比赛中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为了将我国的体育事业发扬光大,应强化对体育人才的培养,大力积聚后备人才力量,是提高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就此,该文就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体育事业 后备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8(c)-0117-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4.117

人才是支撑体育发展的重要力量,不同体育项目、全体运动员、教练员的体育认识都承载着发展体育的责任,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体育事业是我国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力开展体育发展项目,为构建体育强国而不断努力,提高中国国民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素养,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现阶段,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还有待完善,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优化与完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

1 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1.1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通过对我国体育事业后备人才资源培养现状的分析,了解到人才资源培养模式单一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培养单位以各类体校为主,培养载体与途径相对单一,国家各级各类体校承担着为国家体育队培养人才的责任,为体育事业输送后备人才,并不能满足我国体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参与的国际性重要体育赛事越来越多,面临着一个又一个重大挑战,只有在不断竞争中才能实现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若只是通过体校单一的后备人才运输渠道很难满足体育事业的发展需求。

1.2人才队伍规模较小

现阶段,我国后备人才队伍规模在逐渐减小,与独生子女的社会人口变化形势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很多父母舍不得将自己唯一的孩子送去体校,认为体校过于艰苦,出于对孩子的疼爱,让孩子按部就班的接受普通教育,导致专项学习体育的学生人数骤然减少,体育人才队伍规模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很多体校学生只注重课上训练,课下训练的力度越来越小,对体育项目的重视度越来越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下降,极易出现体育后备人才断层的

现象[1]。

2 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的尖锐性问题

2.1人才培养经费不足

通过对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的分析,了解到人才培养经费不足是其存在的尖锐问题之一[2]。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其经费的来源是通过政府投资来实现的,政府每年在体育人才培养上的投资并不少,但是由于体育项目众多,再加之将近40%的经费应用到优秀运动员身上,从训练器械、工具到生活、伙食等处处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也包含场馆的建设、外教的薪酬等多项内容。例如,射击项目进行训练时,会耗费大量的子弹、枪械,游泳比赛换水费用等等,累积起来,需要大量的费用支撑。将大部分资金都应用到优秀运动员身上,往往会忽视了对后备人才的投资与重视,是面临的一个基本性问题。

2.2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重要工作,相应的法律体系是必备的,以此来保障后备人才培养的规范性与合法性,一旦出现违法问题,应对相关人员进行法律惩处。但是,目前我国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法律体系不健全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法律条文的漏洞,而出现钱权交易、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现象,后备人才培养环境相对混杂、污浊,制约着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2.3福利保障体系残缺

通过对现阶段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情况的分析,在优秀运动员福利待遇、社会保障方面应有待完善,无论是在医学还是训练上,相较于发达国家还很逊色[3]。运动员在参与项目训练或比赛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伤病,对医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且不能满足人才的需求,伤病治疗水平不高,影响着运动员的个人发展,同时运动员退役后的安置问题也变得尤为突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策略

3.1加强对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视

构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首先应从思想和意识上增强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了解人才培养对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必要性,为新时期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栋梁之才。加强对后备人才的重视,应从青少年阶段着手,是培养体育专业性人才的关键阶段,且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对体育专业性的要求,更要重视青少年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实现青少年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能够在后备人才竞争中占取优势,将体育教学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转变传统只重视文化课忽视体育课的思想,从小学生着手,锻炼其体育能力,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储存人才,是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3.2优化后备人才培养形式

原有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是采用体校的形式来为国家输送人才,后备人才培养形式过于单一,打破传统壁垒,实现体育教学体制改革,开展体教结合的培养方式,能够更为全面、系统化的开展人才教育工作,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影响。另外,应拓宽体育人才招生渠道,将独立招生学校的规模扩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尤其是高考文化课成绩不高,但体育水平很高的学生,为其提供专属的体育训练机会,以达到珍惜人才的目的。强化对人才队伍建设,应推选优秀体育人才,通过推免的方式保证其能够升入体与教的高等学校[4]。另外,在高校应大力开展竞技体育专业,能够为体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和训练平台,对后备人才的成长具有积极影响。为了实现对体育人才的充分应用,应为其提供更为充足就业机会,以提高人才的应用价值。

3.3实现投资目标的多样化

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应实现投资目标的多样化,有传统政府的垄断性与独办性转化为社会办、学校办和个人办,是我国竞技类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5]。为了提高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应制定更为完善的法律体系来对投资项目予以完善,在注重体育专业性的同时,也应强化业余训练,根据人才市场的发展要求开展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能够减轻政府对竞技体育项目投入上的压力,在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商机,由赞助商提供一些物品或服务,对体育市场的繁荣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3.4强化社保体系的全面性

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应提升人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社会保障制度着手,制定完善的运动员在役和退役的双重制度,文化教育、保险、福利保障、伤残保险、就业安置等多项问题都应予以提及,加大在优秀运动员身上的资金投入,让运动员无后顾之忧,其更能安心的投入到比赛中。同时,应呼吁社会或家长能够强化青少年的业余训练,以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化配置,能够将竞技体育精神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对优秀体育运?动员的发掘具有积极影响。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后备人才队伍规模相对较小、人才培养投入力度小等都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为了提高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水平,应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政府干预力度,强化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扩大后备人才队伍规模,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浦义俊,刘昌亚,邰崇禧.地级市“教体结合”培养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模式研究——基于南通的实地调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10(5):1-6.

[2]朱昆,赵丙军,王兴.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热点及演进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22(6):45-49.

[3]王芬,吴希林.借鉴经验、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中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比较及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7(4):1-6.

[4]冯骏杰,刘江南,黄德敏,等.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创新理论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5(4):1-7.

[5]郭建军.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培养优秀竞技后备人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24(4):1-9.

猜你喜欢

后备人才体育事业培养模式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中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大学生篮球联赛后备人才培养与参赛队伍建设研究
云南省投掷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研究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