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舞傩”界定为民俗体育项目的论证分析①

2015-12-04汤建平陈鸿东华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江西抚州344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本质属性体育项目民俗

汤建平 陈鸿(东华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江西抚州 344000)



关于“舞傩”界定为民俗体育项目的论证分析①

汤建平陈鸿
(东华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江西抚州344000)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傩舞是否界定为民俗体育项目进行分析论证。研究发现:傩舞与“舞傩”在名称概念上存有厘析之别,在民俗体育研究中名称术语使用舞傩更为适宜。分析指出“舞傩”具有与民俗体育相近似的共同特征,即健身性、娱乐性、传承性、集体性和观赏性等特征。从民俗体育本质属性出发论证“舞傩”的定位问题,分析指出舞傩民俗毫无疑问是民俗体育事象,但目前尚不能界定为民俗体育项目。

关键词:傩舞舞傩民俗体育民俗体育事象民俗体育项目

1 问题的提出

傩舞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演变,从傩仪、傩舞至傩戏发展到今天的傩文化学,理论研究趋于成熟。傩学是一门学术专业性很强,同时又涉及到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人文学、体育学等多个领域。民俗体育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近几年我国“民俗热”的兴起,民俗体育等众多问题研究才慢慢开始升温,特别是有学者提到建立体育民俗学的构想更是令人欣慰和鼓舞。傩舞的形成、演变、发展,结合民俗体育的本质属性及特征来探讨傩舞是否可以归属到民俗体育的项目内容中,笔者根据原有研究傩舞与体育之渊源关系等系列问题的基础及成果,就此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2 傩舞与舞傩在研究中名称概念的厘析

傩(nuo)字对许多人来说比较陌生,然而它同人类生命与生存紧密相连。文献资料和大量的文献活动揭示傩是驱赶巫术和假面模拟巫术的产物。傩作为一种古文化现象,它的母体应该是傩舞,无论从发生学和原生质的角度看,傩的原生态是一种手舞足蹈形态。就整体而言大致有如下特征:宗教性、民俗性、民族性、审美性[1]。

从江西南丰石油村傩舞活动可以领悟到为何称其为“舞傩”。江西南丰有傩舞之乡的美称,特别是石油村的“跳傩”是中国现今极为罕见的傩祭仪式的遗存。

3 从民俗体育的特征及本质属性分析论证“舞傩”

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民俗体育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最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才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笔者试以民俗体育的特征和本质属性为切入点,分析论证傩舞是否应该归属或界定为民俗体育项目。

3.1从体育的视角审视傩舞

作为民间艺术的傩舞,目前研究大多集中在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考古学、艺术学等学科,如从体育学视角来研究审视这类舞傩活动,不难发现真具有传承性、集体性、观赏性等民俗学特征,同时更具有体育学的健身性、娱乐性、独特的动力学特点等特征。

3.1.1傩舞的健身性特征

傩舞从诞生起就紧紧依附在民俗中繁衍传承,并在演变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其它学科文化,如武术、技巧等。现全国各地的傩舞类别繁杂丰富,每段傩剧都或傩戏有一位神灵的化身,基本上都是根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改编而成。傩舞的表演氛庄重神仪、场面热闹活跃,舞傩者起位、对打对练要求到位,所有的招式都要尽情地表现剧情内容,表演身段灵活、跳跃、翻滚自如,同时配合各种脚法、步法、身法,其场面热烈火爆,情绪开朗奔放,动作古朴粗犷,整个表演过程具有较大的运动量及运动负荷。通过舞傩活动,可以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改善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免疫力,改善增强机体内部的调节功。如今现实生活中,人们利用舞蹈来强身健体已习以为常。

3.1.2傩舞的娱乐游戏性特征

傩舞是宗教信仰的产物,也是艺术的,同时也可以说是体育游戏的。雏形时期的傩舞虽然以宗教为主,赋有原始质朴的审美信息。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傩舞不断淡化宗教色彩,由专门的祭祀,逐渐演变成既娱神又娱人,少数地方还衍变成为以娱人为主、娱神为辅的民间艺术。傩舞的外部特征本身就具有浓郁的游戏韵味。现在国内各地方的傩舞都具有两个可资识别的标志或特征,就是傩面具和傩舞特有的舞步。傩面具具有质朴奇异的五官形态、夸张强烈的性格表情、富有趣味的服饰及符号,使妇孺觉得浅显易懂,莫测高深。现全国许多地方的傩舞都具有热闹喜庆、灰谐游戏的气氛及功能。把“仪式性驱傩变为游戏性的戏剧表演”[2]正是自古已然,是一脉相承延续发展的。

3.1.3傩舞的动力特征

傩舞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动作特征为“怒抖肩,笑晃头,手弯脚勾身段圆,腕反弹、指出诀,脚和手有时同步顺边”。这些动作风格,不受人体一般人体运动规律的限制,又有别于民间舞蹈动作。这种风格表现了柔中有脆、刚中有柔的刚柔并济的特点。

如傩舞剧目《雷公》追求神似,注重神韵,产生威严壮观、神秘凝重感,那种过于夸张变形、有违人体运动一般规律的个性,取决于国土民情及古文化的影响,具有民族文化的美学特征。

3.2从民俗体育的本质属性论证舞傩在民俗体育研究定位

民俗体育的本质属性既不是它的缘起空间所决定,也不能看其某些特征表象,而根本就是它是否扎根于特定的民俗土壤当中,是否总是和特定的民俗精神相连。“民俗体育区别于其他体育就是看其产生时注意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民俗习惯,从而表现出它的集体性、传承性等特点,但其产生之后,再进行这些民俗体育项目运动时,并非一定要依附于这种民俗习惯”。[3]傩舞就其体征来说民俗性极强,说起傩祭祀仪式活动,古人和现代学者都称舞傩习俗。前面已阐述过傩大致起源于旧石器中晚期,早期是一种图腾崇拜的祭神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负有载体的傩舞吸收许多外来文化,融合于巫、儒、释,并深深扎根于民俗中,进而逐步改变成当今的舞傩习俗。按实质意义上说舞傩属精神民俗。可见舞傩习俗依附于当今民众的日常生活中。

4 关于舞傩整理开发的设想建议

目前我国在民俗体育的研究方面十分薄弱,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如王俊奇老师所说的那样:“特别是民间和边远山区的那些原生态的民俗体育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整理。”[4]就目前对舞傩的研究就是如此。源于汉代“鱼龙漫舞”的中国民俗舞蹈——舞龙灯,当初是由人戴上面具作鱼龙之变的表演,而经漫长的演变才形成今天的舞龙。现舞龙比赛有一整套的比赛程序和规则。民俗体育项目舞龙的演进历程和结果可以给舞傩开发研究借鉴与启迪。前面论述了舞傩具有现代体育的本质属性,比如:具有娱乐健身性及特定的典型的运动动力学规律,同时具有民俗体育传承性、集体性和模式性的特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具有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如此优越的自身条件和潜能,以及目前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创建新学科的良好外部环境,应该说能为舞傩的开发利用创造良好的基础。

然而整理开发的系统工作并非易事,笔者认为:(1)挖掘开发与继承保护。更新观念,从创新的高度认识傩舞资源的开发,坚持挖掘开发与继承保护一体化发展。民俗是民众的风俗习惯,它体现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模式、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产生、发展、变异和消失。[5]傩舞具有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传统的文字记录方式是不能把傩舞方方面面保存下来,必须通过高科技技术及手段把傩舞的每一个细节记录下来,最大可能地做到对傩舞挖掘整理、保存和展示。(2)必须提高认识与鼓励良性变异。对傩舞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加以发掘保护和研究提炼的同时,一方面政府必须资金、人力的投资,还需要科研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另一方面必须提高民众对傩舞的认识,使傩舞在社会变迁中进行自觉的改造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3)借鉴与创新。借鉴民俗体育资源开发的经验,如:广东潮汕地区、福建东南沿海广泛流传“英歌舞”的民俗活动。源流于傩文化,融舞蹈、美术、戏曲于一体的“英歌舞”如何演变成民间广场舞蹈,而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体育,这一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加大傩舞资源开发的力度,使其文化多元的兼容性充分体现出来,应将傩舞与民俗体育旅游、地方民俗、节庆、体育活动赛事更紧密结合起来。

5 结语

被称为中国文化“活化石”的傩舞,在传承延续了几千年的今天,越来越显其在人类学、民俗学、文化学、宗教学、戏剧学、体育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价值。作为广为流传的“舞傩”习俗,从民俗体育学视角审视,具有健身性、娱乐性、独特的动力特点、传承性、集体性和观赏性等特征,而且与民俗体育诸多特征相近相似,是一种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民俗体育事象。在刚兴起的民俗体育研究当中,提出挖掘整理、开发利用傩舞资源,有望在不长的时间里使“傩舞”成为民俗体育项目,又将是民俗体育研究中的一大喜事。

参考文献

[1]陈鸿,王葵.江西临川傩祭活动中的“叠罗汉”[J].体育文化导刊,2004(3):79-80.

[2]陈多.世纪傩戏学发展刍议[J].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3(1): 102-108.

[3]柯玲,邵荣.体育民俗学初探[J].体育与科学,2006(3):25-28. [4]陈鸿,王葵.论傩舞的游戏性[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59-62.

作者简介:汤建平(1959,3,29—),男,浙江宁波人,本科,中级讲师,研究方向:民俗体育研究或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基金项目:①江西省体育局局管课题《依托地方传统文化,构建农村特色体育的研究与实践》(2013026)暨,江西省高等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将傩舞改编成傩操,形成区域性地方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4(a)-0222-02

猜你喜欢

本质属性体育项目民俗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点的辩证思维理路研究
民俗中的“牛”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巧借题目变式,助力新题衍生
民俗节
成语魔方
漫画民俗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论档案的定义及其本质属性
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本质属性及其衍生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