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创新发展呼伦贝尔草原音乐文化
——以鄂温克部落原生态舞台剧《敖鲁古雅》为例

2015-12-04

戏剧之家 2015年21期
关键词:呼伦贝尔草原敖鲁鄂温克族

李 媛

(呼伦贝尔学院 音乐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试析创新发展呼伦贝尔草原音乐文化
——以鄂温克部落原生态舞台剧《敖鲁古雅》为例

李 媛

(呼伦贝尔学院 音乐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舞台剧是鄂温克民族部落最原始生活状态的呈现,为创新发展呼伦贝尔草原音乐文化作出了很大贡献。本文以舞台剧《敖鲁古雅》为例,阐述了呼伦贝尔草原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以期能够促进呼伦贝尔草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呼伦贝尔草原;音乐文化;鄂温克部落;敖鲁古雅

舞台剧《敖鲁古雅》将鄂温克族民俗文化进行了艺术加工整理,并且在世人面前呈现出了呼伦贝尔草原的音乐文化,向我们传递着来自原始森林那古老而清澈的声音。

一、舞台剧《敖鲁古雅》简介

《敖鲁古雅》是一部短小的舞台剧,它汇集了鄂温克民族的生活资料,为观众呈现出了千年民俗音乐文化,不仅仅是音乐与舞蹈的汇合,也集中展现了鄂温克族千年来的生活生产状态。在鄂温克民族的生活中,到处都有鹿,鹿是个表征性的代名词。《敖鲁古雅》描写了一个篝火边依偎在主任身旁的鹿,它有时安静,有时活泼,而女酋长玛利亚索认为,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因此她一直守护着山林和驯鹿,她愿意和驯鹿在一起,愿意在满是植物的大森林中生活。

舞台剧《敖鲁古雅》完美地展现了原始树林中大自然动植物的声音特征,运用了完美的音响设备。并且从全方位的角度,展现了民族文化和内容,使人们带有审美的态度来欣赏其独有的美感,充分地了解到了该民族特有的文化氛围。

二、充分展现了鄂温克族的音乐特点

鄂温克族的民歌音域宽广,多由上下句形式构成,句子结构对称,在歌词方面多衬词,采用头韵,民歌结合使用五声音阶和三声音阶,形式较为古老,具有抒情性强的特点。主要包括三部分,即:“扎恩达拉尕”“努该勒”“萨满调”。由于地区和方言不同,鄂温克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差异较大,最常见的是宫调式的民歌。宫调式民歌强调宫、商、角三个音,其节拍、节奏比较自由,旋律起伏较大,音域宽。

舞台剧《敖鲁古雅》由“吉祥三宝”团队主创,于2010年在北京演出,乌日娜担任了总导演。作为鄂温克族人,乌日娜淬炼出了自己民族中最为本真的灵魂精神,也淬炼出了最具感染力的民族精神,通过鹿的演绎,融入了“喉音”等鄂温克音乐元素,再现了鄂温克族神秘的生活、历史与文化,还原了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并且辅以鹿哨、单鼓等鄂温克族特有的民族乐器,使观众在“祭熊”“萨满舞”等难得一见的仪式典礼中,体味到了鄂温克族的顽强生命力,听到了来自遥远而古老的森林部族的动人故事,体味到了族人们的朴实,以及人们对自然之母的感激之情。

在演唱方面,《敖鲁古雅》使用了一种极具穿透力的原始发声方法,即:喉音发声打拍法。这种发声方式来自于猎民们对于驯鹿以及鸟雀声音的模仿。猎人们充分掌握了动物发声的要领和正确的发声位置,在演唱的时候,肺部、胸腔等器官要协同合作,才能具有很强的震撼力。《敖鲁古雅》中的乐器属于民族乐器,这些乐器完美地体现了鄂温克族人原生态生活与音乐文化的传承,大多来源于鄂温克族千百年来的游猎生活。舞台剧《敖鲁古雅》运用了环绕音响,把鲜为人知的音乐文化立体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极具森林特色、野性与空灵并存的配乐,还原了寒带自然环境的空旷幽深;直击心灵的最原始喉音,使鄂温克族音乐文化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和传承,那几近失传的神秘萨满舞蹈令人震撼。

三、突出了呼伦贝尔草原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是《敖鲁古雅》紧紧抓住的两个特色,《敖鲁古雅》重点抓好了鄂温克族歌舞创作,继承和创新了民族传统艺术,汇集了民族中的生产生活方式,为观众呈现出磅礴的艺术作品。导演乌日娜的创作初衷是发现和挖掘祖先的生活状态,因此,团队历经三年,收集、整理、研究了鄂温克族的音乐与文化。从中国到俄罗斯对音乐、图腾、服饰等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强大的民族情怀与创作根基奠定了舞台剧《敖鲁古雅》的基础,使其成为民族文化之瑰宝,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让观众看到了呼伦贝尔草原人捍卫本民族尊严的崇高精神,让观众看到了本真的生活状态,辉煌的音乐、华美的服饰以及精细的图腾,让参与者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鼓舞了民族自信心。

艺术反映的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历史风貌。舞台剧《敖鲁古雅》对传承呼伦贝尔草原民族文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风土人情,使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在一个科学、完善的空间下得以流传发展,从而推动了呼伦贝尔草原民族文化的发展。

[1]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政府.敖鲁古雅:“使鹿部落”蒸蒸日上[N].中国民族报,2014-01-10(004).

[2]蔡冬梅,江新辉,白江宏.敖鲁古雅使鹿部落过得好吗?[N].内蒙古日报(汉),2013-09-19(008).

J648

A

1007-0125(2015)11-0059-01

李 媛(1980-),女,蒙古族,籍贯: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学历:本科,职称:讲师,工作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声乐教学研究。

本文为2015年呼伦贝尔学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结题论文。

猜你喜欢

呼伦贝尔草原敖鲁鄂温克族
民居趣读
行走(外一首)
呼伦贝尔草原载畜量偏低原因探究
鄂温克族音乐文化
我的敖鲁古雅(外一首)
呼伦贝尔草原资源植物调查与评价——以鄂温克族自治旗为例
理想主义
呼伦贝尔草原游
俄罗斯埃文基人与中国鄂温克族民族起源探讨
鄂温克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功能与变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