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重工:强化创新驱动 扩大军工开放
2015-12-04钱建平
钱建平
中船重工坚持以军为本、以民兴业,强化创新驱动,统筹能力建设,在多个层面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呈现出军民融合、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统筹军民能力建设,军民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中船重工按照“基本能力建设满足产业发展共性需求,适应产品相关多元化柔性生产能力建设”的思路,对军民产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以达到技术资源、生产资源、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统筹规划建设了一批30万吨、15万吨、10万吨级船台(坞)和一批先进工艺设备,既保证了军船建造的需要,又提升了民船建造的能力,逐步形成了以军品为根本、以民船为主业、以非船为延伸的产业格局,产业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目前,中船重工正着力打造海洋装备产业(包括船舶与海工装备、动力装备、水中装备)、战略新兴产业(包括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机电装备产业(包括交通运输、特种装备)、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包括军贸物流、金融服务)等产业格局,概括为四大领域、十大军民融合产业方向。2014年,民品经济总量占集团公司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83%,其中非船产业达到55.9%,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
强化创新驱动,军民技术融合深度不断深化。在创新中提升军民融合,不断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技术领域,我们把多年积淀形成的总段建造、模块化生产、壳舾涂一体化、三维设计等先进适用的技术、_厂艺融合到了军民船建造和新产品开发上,先后攻克了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在确保完成军品任务的同时,既加快主力船型优化和高新技术船舶开发,又面向同家战略需求,深海技术成功应用于深海探测,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创造世界上同类,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推动实施深海空间站、南海大型浮式结构物、中远海综合信息网络等重大海洋装备研发及应用。我们还发挥核动力技术优势,承担了三代核电站蒸汽主管道、爆破阀、消氧装置等核电装备研制,以及三代核电站设计、安全运行监测和_厂_程服务等任务,研究设计了海上浮式核动力平台,促进了核电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军民两用技术的良性互动。
坚持开放发展,军民深度融合渠道不断拓宽。坚持开放发展、扩大军工开放,从产品、资本等多个层面与外部企业、社会资本合作,拓展了军民深度融合渠道参。在产品开放融合层面,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为例,按照“多元化投资、社会化生产、专业化协作、本地化配套”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各种形式加大与外部合作,建成分段制造、钢材加工配送、舾装及管子配套加工、上层建筑制造、舱口盖制造、轴舵制造安装、海洋工程、造船设备制作及非船产品制作、物流配送等九大专业化配套制造场地。据不完全统计,大连地区针对大连船舶重工的中间产品供应商就近350家,外部协作单位共计270家,在其周边形成了规模达百亿元的造船配套产业集群。在资本融合层面,我们在工信部、国资委、国防科工局和总装备部等上级机关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重工于2009年12月正式挂牌上市,又择机注入了大连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昌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的股份,开创了同内军工重大装备总装业务资产证券化的先河,进一步拓宽了社会资本参与国防建设的渠道和层次,大大提升了中船重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