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水:最温情的“战斗”

2015-12-03喻添旧

中国国家旅游 2015年8期
关键词:融水苗家米酒

喻添旧

于『七月流火』时出行看起来不是个好主意,尤其是在融水这样的西南腹地。过多的攀爬高地和翻越山岭,令贝江上吹来的风显得弥足珍贵。蜿蜒狭窄的行车道,布满雨水冲刷造成的坑洞,如同4000年前带给大迁徙的苗人的挫折与艰难。然而,一旦到达深山之中的秀美村落,所有的疲惫便被抛却,转而被当地苗家世代相传的坚韧、鲜活的生命力所振奋。

融水是中国第一个苗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柳州市,风景却异于通常所见的广西山水。这里的山亦连绵,却相对平缓,植被披裹偶尔突起的山包,与裸露的险峻石体构成了刚柔并济的景象。

老子山扼守着融水的南部咽喉,悠久的摩崖石刻和巨大的寿星雕像,使它成为融水著名的旅游地。或许从山的名字就可以获取一个有趣的信息,不错,这座香火兴盛的山峰正是因老子仙居于此的传说而得名,早期供奉的也确实是道家始祖,只是道山在清朝后期逐渐没落,被佛教徒取代、重构。从田园绿野开始,登至“水月洞天”,就是徐霞客所说的“真仙为天下第一,此景真仙第一也”之地。

如老子山这样充满冲突却又包容并存的景象,在融水并不稀罕,它与苗人漫长、颠簸的历史不无关系。

传说,苗人领袖蚩尤遭炎帝和黄帝联手击杀之后,部族分崩离析,为了躲避异族追击,苗人开始了数次跨越万里的迁徙。如今苗人在中国分布广泛,其中一支繁衍生息于琼西北和黔东南的山地之中。蚩尤的热血千百年来在融水苗人的血管中流淌,在历史上无数次残酷的战斗中,苗人虽败犹荣。骨子里的好胜、勇武、刚烈,为他们贴上了“不屈”的群体标签,也使得他们的生活中从未停止过“温和派”战斗。

田头苗寨是融水县北部的一个小巧村寨,即使今天拉扯了电线杆、安置了信号塔,看上去还是古朴清新,在夏日的艳阳下透露着鲜嫩的亲和力。自古善于水稻耕作的苗人将寨子变成了绿色的海洋,一条清澈的溪流穿寨而过,推动缀满鲜花的水车吱呀呀地转动。

今天的苗族村寨依然按照传统习俗推举“苗王”,通常是能歌善舞者、邻里热心人或是运动和耕作高手,这是一个荣誉称号,并不具有行政权力。田头的“苗王”谈起村寨中那棵巨大榕树的历史,眼睛烁烁放光。据说,很久以前,田头同时居住着苗、壮、侗几个民族,虽然相安无事,却也都想占据那个难得的风水宝物——山坡上的三棵枝繁叶茂的千年古榕。其中两棵古榕交错攀长,连理交缠,相互伴生,当地人说它们是由情侣幻化而来。几位族老决定用比武的方式争夺古榕和村寨的归属,最终的胜利者是蚩尤的子民,老苗王为苗人赢得了这块沃土,此后这里就被称为田头“苗寨”了。

这种充满尚武精神的故事,其真实性无从考据,但至少在田头苗寨还作为一种荣耀代代相传。曾经刀山火海亦敢勇闯的苗人,在今天温和得多的日常生活中仍不忘祖辈的训诫,只是那些根植于生存的宣力手段,如今成为文化坚守的表演工具。排满刀子的高架立在村头,年轻人并不惮于尝试,火把化作夜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里没有酒吧或者购物街,当地人依然用最传统的方式迎接客人。

芦笙在大榕树旁的广场上吹响了,身穿亮布衣裙、头颈佩戴银饰的苗妹载歌载舞,醇美劲足的米酒被端到每一位客人面前,竹竿舞的节拍长久不息。苗王端起满满一碗米酒一饮而尽,继而响起了敬酒歌,诸如“喜欢你要喝,不喜欢也要喝,喜不喜欢都要喝”的现代歌词与传统的民族曲调结合在一起,伴着苗妹端上的米酒,让客人无法拒绝。苗家的主人和客人们,依然在用竞赛的方式表达热情和温情。

融水是中国第一个苗族自治县,这里的山亦连绵,却相对平缓,植被披裹偶尔突起的山包,与裸露的险峻石体构成了刚柔并济的景象。

斗马的起源,相传也与爱情有关。500年前,有两位苗人男子同时爱上一位苗妹,为了避免矛盾,苗王便组织了一场斗马赛,谁家的马赢得比赛,谁就有权娶他心爱的姑娘。

用竞赛方式表达和传递的,还有苗人的爱情。

在融水北部的雨卜苗寨,被来客津津乐道的“走妹”终日如约上演。

雨卜是融水县旅游开发最为成熟的大型苗寨景区,与其他许多民族文化村一样,表演成为了最佳的民俗保存方案。在中原游客的想法里,似乎所有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生活都是激情和野性的——他们的图腾确实有许多都与生殖崇拜有关——这种激情在猎奇性的口耳相传中,常常超越了浪漫的格调,变得充满诱惑。

任何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原始文明积累阶段,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出口都单纯而匮乏,人们所关注的无非就是食、色。色的表象既有诸如游方、走妹、牵手定情的含蓄文化,更甚便有如抢婚、偷婚等彪悍风俗。当然,既然称之为文化,那便不是写实的生活,这些风俗被加工润饰,成为具有民族标志的仪式化活动。

“走妹”这种曾经流行在融水地区的男女恋爱风俗亦被曲解。当苗人的女儿长大成人至婚配年龄时,会在父母的帮助下,将心仪的男子约至家中的吊脚楼上,彻夜倾谈直到天明。当然,从未有过一场“走妹”是男女二人单独相见的,男子通常会叫上三五兄弟同行,女子也会约上三五闺蜜相陪——这也叫“坐妹”,在大山深处的古老村寨里,令人心驰神往的“走妹”活动,其实就是一场有亲友团参与的相亲会。

雨卜苗寨伸展在苍翠的山坳里,这里的夏季雨水甚多,阴晴不定。暴雨将至的时候,浓云和水汽笼罩着村寨。循着苗妹的脚步上山,红绣伞和亮布衣在墨绿和深褐的林间跳跃转现。天气的阴沉让游人消失不见,这是一个景区短暂的冷落和回归。吊桥、木屋、竹林、三友瀑布,都在安静的空守中放松了紧张的神经,看起来那么地散漫惬意,情致悠远。

在这样悠然的世界里,来自传统的古老手工依然缓慢延续。在一条光滑的竹片挑起和抵落之间,色彩不同的经线和纬线交织在一起。梁秀英老人推拉着织机的手柄,没有图纸,也没有样稿,苗族延续历史的古老图案就像电波一样从老人脑中传出,一行一行缓慢出现在彩色的苗锦上。现在能织苗锦的人已经少而又少,比起那些火热的歌舞活动,安静的守护更为难得。

五十多岁的老潘,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搅拌料槽中的谷物,玉米、黑豆和白面混合的饲料能令他的三匹马健壮并毛色发亮。斗马是融水苗人普遍喜爱的活动,不但在传统的芦笙节、坡会、春社、新禾节等节日上演,许多人家也专门饲养斗马,为游客表演。1987年,融水县将每年11月26日定为斗马节。

斗马的起源,相传也与爱情有关。500年前,有两位苗人男子同时爱上一位苗妹,为了避免矛盾,苗王便组织了一场斗马赛,谁家的马赢得比赛,谁就有权娶他心爱的姑娘。事实上,马的性情通常较为温顺,并不习于争斗,融水的斗马除了经过特殊训练,每场比赛还必须由一匹母马作为“诱饵”,两匹公马为了争夺“心上人”而狂性大发,四蹄相对,嘶鸣震天,进行着不输于人类的爱情保卫战。

到融水去

交通

广西以外的游客去融水,要先到达柳州白莲机场。柳州到融水大约100公里,驾车可全程走高速公路,每天也有多班城际巴士便利到达,交通条件较好,且沿途风景十分优美。

住宿

田头苗寨的住宿条件比较简陋,但十分贴近自然,紧挨稻田的小木屋可以洗澡,备有风扇,其他设备并不完善。雨卜苗寨是融水比较成熟的一个综合景区,住宿和游览条件十分完善,但旺季时常常客满。

美食

除了文中已有的推荐,融水不能错过的美食还有油茶和滤粉。油茶是以茶水冲泡油炸过的五谷,常被作为招待客人的小吃。滤粉是用底部带眼的铁桶将米浆滤入热水中形成的米粉,搭配炸过的肉丸、香肠等,十分美味。

在融水的几天里,我一定常被当地主人家暗骂不识好歹,因为对于他们殷勤送上的待客佳肴,我始终无从下口。

牛胃里半消化的草糊汁,经过过滤,同牛肉、牛杂一起入锅烫熟,就成了苦口的牛瘪汤。酸肉酸鱼从坛里取出,散发着难以承受的怪异气味。从物质匮乏的时代开始,这些经过腌制、阻隔了山区炎热潮湿的空气而发酵的食物,就是融水款待贵客的佳肴。只是我实在无福消受。

苗人的饮食不少酸辣二味,酸既取自作料的发酵——醋、酱、浆,也取自食材本身的升华,与新鲜的辣子融合在一起,多有“泡椒”的口感和味道。酸坛是每户苗家必不可少的食物储备容器,鸡、鸭、鱼、肉、菜都被处理后装坛,经过长久的陈置而成为独特的食物,其中,以鱼最受欢迎。

苗人在田间的排水口插一支草标,告诉鱼“此路不通”之后,就可以放水捉鱼了。春天的鱼苗,经过几个月的生长,等到夏收季节到来,吃过谢落田中的禾花,迅速增肥,才成为名美味鲜的融水禾花鱼。禾花鱼是等不及腌制成酸鱼的,吃鲜是它的取味精华。鱼留鳞食用亦是苗人粗犷的风俗,下锅炸到骨酥皮脆,轻蘸椒盐或酸酱,即为人间美味。相比其他肉类,鱼对于融水苗人有更为恩惠的意义,奔流不息的贝江,为人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食物来源,即使在饲料匮乏或寒风凛冽的季节也是一样。

长仅一拃的贝江杂鱼适合煎炸,或与青椒爆炒,每一丝鱼肉都有绝佳的浓香。更大的鱼则有更为不同的融水式烹饪方法,只取洞头甲朵河里的圆石,烧到通红后下入冷水锅中,将汤温热,再加入微炸过的鱼块滚熟,吃的时候连鱼、汤带石一起盛入碗里,好像锅中开启的一场仪式的延续。这种与鱼有关的仪式,可以从良双村470多年历史的闹鱼节上体验到更多。

闹鱼节,是比斗马节更为民间化的融水节庆活动。在炎热的7月,鱼被投入凉爽的溪水中,这并非育苗或是放生,而是一场温和的战斗的开始——参与的人都赤足进入溪流,争抢入水的鱼儿。抢夺只是形式,这种名曰闹鱼实则闹人的活动,早期寄托了人们消灭病虫害的心愿,如今则是通过欢乐的竞赛呈现出苗人深入血液的不服输的精神,抢到的不只是鱼,还有福气。

除了那些令我惊呼老天爷的奇异食物,融水也有烤肥得流油的猪肉、嫩白姜片炒嫩红牛肉片、风格独具特色的过油肉、脆得丝丝入香的牛腊巴、嚼头足够称得上磨牙棒的炖羊肉。还有五色糯米饭,由不同的山间野植汁液浸染上色,需要用手不停捏挤,米粒的间隙没有了,连空气都消失不见,香甜软弹,扎实耐饥,是广西苗人最为特殊的庆典及迎客的主食。

食引申出的是酒。中华大地恐怕没有一个民族不喜饮酒,北部边疆的游牧民族自不必说,炎黄子孙据地亦是自古产酒处,苗族是蚩尤后代,其男女老少都喝米酒。传说苗寨米酒度数不高,在二十度到三十度之间,但后劲极大,俗称“啪嗒酒”——喝完后见风,“啪嗒”一声就倒,一醉不醒。进入苗家必须先喝拦门酒,苗家女子手持牛角,满盛米酒,直接端至客人嘴上,喝多少可以根据个人酒量来定,若是苗家小妹喜欢你,会一直不停送酒,这时候你可以用眼神和声音示意不能再喝了,却万万不可用手去扶动牛角,一旦用手去碰,就表示你要接下酒来一饮而尽——要知道,那整只牛角中的酒,没有一斤也有八两。

在苗家吃饭通常是长桌宴,过去苗家哪户来了远客,主人会把邻居全部请来同席,女人负责端米酒、唱酒歌,男人负责陪喝陪吃。这种团结的关联生活方式,与永不停止的温和派战斗相对,是一种更加温暖的群体发展力量。

闹鱼节,是比斗马节更为民间化的融水节庆活动。在炎热的7月,鱼被投入凉爽的溪水中,这并非育苗或是放生,而是一场温和的战斗的开始——参与的人都赤足进入溪流,争抢入水的鱼儿。抢夺只是形式,抢到的不只是鱼,还有福气。

猜你喜欢

融水苗家米酒
快乐苗家女
我在融水唱贝江
八宝米酒过三八
融水糯米柚种植栽培管理与技术探究
小小苗家妹
苗家小阿妹
白露米酒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苗家跳月
一壶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