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方式的运用
2015-12-03姚杰
姚杰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作用,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的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新课改指出,历史课程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科学的、正确的思想导向,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人类社会历史的问题。当今社会,多媒体的运用已成潮流,因此历史课堂教学也应与时俱进。
1.课前准备。
不管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课前准备都很必要。历史教师不仅要拥有系统、全面的历史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地理、社会等方面的基本常识。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成为一名博学多才的教师。只有掌握了丰富知识,教师才能更好地传授知识。
例如,在教学“伐无道,诛暴秦”这部分内容时,为了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引发学生对农民起义的共鸣,我展示了万里长城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了长城的雄伟。
2.理清缘由。
人类历史丰富多彩、曲折复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历史具有不同的特点。
例如,在“美国独立战争”这部分内容中,“为什么北美人民要进行独立战争”“战争的原因是什么”是学生首先要弄懂的问题。对此,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美国独立战争形成整体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我引导学生回顾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为了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扩大海外市场,英国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希望北美永远作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另外,英国还收取各方面的税收,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北美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为了谋求自由、发展、独立,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越来越大。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波士顿倾茶事件作为导火线,来克星顿枪声作为标志,美国独立战争开始了。这样学生就能把美国独立战争的缘由梳理清楚,从而加强对美国独立战争的整体把握。
由此可见,理清历史事件的缘由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前提。
3.增加对比。
虽然历史曲折复杂,但它总是有规律可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探寻历史发展规律。
例如,“科举制”这一考试制度为什么在隋、唐时期能选拔出人才,使得社会向前发展,而在明、清时期却恰恰相反呢?学生通过对比就会明白这一问题的原因所在。隋、唐时期,虽有科举制,但当时的统治者并不束缚人的思想,人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而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却逆历史潮流而动,顽固维护已趋没落的腐朽封建制度,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由表及里地分析历史事件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开阔眼界。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感兴趣。学生如果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学习。
例如,在教学“甲骨文”这部分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50个不同写法的汉字,其中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等,然后让学生在这些汉字中找出甲骨文。只见学生个个参与其中,相互探讨,一一对比,整个课堂呈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人人学习的氛围。通过学生的努力,甲骨文都被找了出来了,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试想,如果我直接把甲骨文呈现给学生,学生可能连看也不愿意看一眼。而现在,学生不但学习到了甲骨文的知识,还认识了其他字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热爱的那门学科方面,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那就不用担心不喜爱这门学科的学生了。因此,教师要开阔眼界,拓展知识储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教无定法,历史课堂教学方式有很多,教师要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法,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取得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