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高中地理实践教学中渗透德育
2015-12-03樊旭平
樊旭平
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蕴含丰富的德育内容。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地理实践教学是在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对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德育的重要性
新课改提倡素质教育,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背景下,为了积极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抓德育”这一教育理念,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不断拓展德育阵地和渠道,丰富德育形式和内容,为德育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发挥德育的重要作用。在地理学科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学校德育环境等,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渗透德育,从而为以后的地理实践教学奠定基础。
二、渗透德育的措施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我想不到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可见,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将德育内容与地理学科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内化德育内容。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蕴含丰富的德育内容,因此地理教师要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改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明确德育的重要性。对此,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德育。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地理知识处处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例如,在教学“地球昼夜变化”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通过演示使学生明白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并不停地在进行自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现象引出本质,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的各个事物,明白自然界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客观世界,任何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并且在不断的运动中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地理是一门与大自然联系紧密的学科,有些地理知识要求学生进行亲身实践,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辛苦的。
例如,在“水文检测”的实践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在隆畅河进行实践,要求学生必须下水进行测量。当时已是深秋时节,河水比较凉,因此我对学生开展思想工作,鼓励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
这样的地理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3.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
美学教育对培养学生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有了美学教育,就有了情感的力量。在地理野外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领略辽阔的草原、壮丽的雪山、美丽的丹霞,体会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例如,在“蒙古族自治乡的地质地貌”实践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欣赏丹霞地貌、草原风光、青松雪山,这既能使学生形成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4.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在地理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课堂中,教师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在课外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直观认识环境问题,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观念和自觉自律的行为规范。
例如,我带领学生对隆畅河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解了污水治理的有关程序,强化了学生的环保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