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心灵 做其良师益友
2015-12-03王丽君
王丽君
摘 要: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教师的关怀应努力成为学生的“心灵鸡汤”。从生活上关心学生,使学生体会到爱心;在教育上充满耐心,使学生树立信心;在教导的时候满怀诚心,促使学生有恒心去改变;利用课外的谈心,和学生交心。细心分析他们的言行,正确引导,真正从心灵上与学生交流。
关键词:爱心 诚心 耐心 谈心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走入误区,不少恨铁不成钢的教师和望子成龙的父母心目中好学生、好孩子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注重了智育,而忽视了思想品德、道德素质的教育。或者,只注重了某些较高精神境界的教育,却忽视了做人基本素质的教育。我认为,我们培养的每一个学生无论将来成就大小,他首先必须是一个“人”,也就是说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因此,教学生学会做人应该成为德育工作的首要目标。作为新世纪的教师,面对的是日渐早熟和知识面极广的学生,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下面就结合教育工作中的实例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生活宜关心,使学生体会爱心
每一位学生都极渴望自己能作为被关心的对象,教师在生活上的关心无疑是雪中送炭。如当天气变冷时,及时督促学生加衣服;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或困难,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等等。有时老师一句嘘寒问暖的话语就如一股暖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能使学生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
小陈三年级时已成为学校里“大名鼎鼎”的人物,开学没几天,多位老师向我抱怨他的顽劣不堪。焦头烂额之余,我开始思考对策。他听到的责骂之声太多,要他信任我、喜欢我,我决不能在别人面前指责他,而要关心他的生活,拉近他和同学间的距离。一学期过去,我们熟悉了,接近了。又一学期过去,我们亲近了,互相尊重了。很多时候,他愿意听我的话了,尽管还会时不时地惹点祸,让我生气,但是打架的次数已经十分稀少,这给了我坚持下去的信心。终于,到了六年级下学期,他再也没有与同学打过一次架,始终都能控制住自己,这让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二、教育要耐心,使学生树立信心
在教育教学中,时常会碰到一些有缺点或者是特殊的学生,教师对待这样的学生,更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曾经教过一个男生,他是个经常生活在批评声中的学生。他好动、注意力分散、调皮、作业天天要盯着完成。但是,他聪明。为了改变他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任课老师没有少花心思,但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在他身上似乎都起不了作用。直到在开学不久的一次课堂上,我随意抽2位学生参加活动时,他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话:“肯定不会选我的!”这时我的心里仿佛被重重地撞击了一下,无言以对。老师对他的忽视和成见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多大的伤害啊!他也知道老师对他有看法,不过,他的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流露出的分明是对老师的期盼,尽管以往时常被“打入冷宫”,但他仍然是那么要强,而这恰恰是教育他的希望所在!之后,我对他特别用心,时常在课堂上给他表现的机会,每一点细小的进步,都不忘鼓励,上课只要稍微专注一点,我就对他加以表扬,课堂练习认真做了就贴颗星星作为表扬,与此同时也十分注意批评的技巧。耐心起作用了,他慢慢改变了,在班级里时常能看到他自信满满的神情。
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欣赏是每个人的本能。如果说自尊、自信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是学习的先决条件,那么,老师的耐心和真诚帮助就是必要条件。一个学生思想、学习的进步,并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事,而是像滴水穿石,需要持之以恒。
三、教导富诚心,使学生持有恒心
教育如果没有情感,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诚挚的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应以诚相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不可不结合实际空口说教,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在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不要一味责怪,应从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教育,用尊重学生的爱心、诚心换取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养成自律的良好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是漫长的过程。作为老师应该要有这样的认识,细心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让它成为进步的新契机。千万不能操之过急,紧抓住学生的失误不放,使容易改正的不足转变为顽症而难以清除。
小王是个特别调皮的男孩,打架、骂人、捣乱课堂、作业马虎。教了他四年,和他奋斗了四年,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期望、失望,再期望、失望。但是老师的诚意最终感动了他,之后的他成熟了不少。学习上,不用父母和老师成天盯着了,各个方面都有了不小的进步。
四、课外常谈心,使学生能够交心
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工作对象,教师必须经常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学生谈心,通过学生的语言能直接或间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教师一次推心置腹的谈心,一次信赖的目光,都有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无法做更多的交流,而在课外活动中,就有相当多的机会,应主动接近学生,以朋友的姿态和学生交谈,发现生活中、学习中的问题,了解他们的心理。对外向型的学生,教师可以直接与他们交流,以学生生活中的现象为题材进行交谈,了解他们对一些现象的认识,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对内向型的学生,教师则必须首先接近他们,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适时加入他们的活动,细心分析他们的言行,或在集体活动中借题发挥,正确引导。
总之,我们老师平时对学生少一点责怪,多一点表扬;少一点训斥,多一点呵护;少一点惩罚,多一点宽容……相信我们的教育效果会更理想,德育工作的开展也会更加顺利并取得良好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