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豫歌《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艺术特征与演唱

2015-12-03

长江丛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双江音调豫剧

朱 意

(南阳师范学院,南阳 473061)

“戏歌”产生于我国1966年以后,由于文革时期传统戏不能演出,很多剧团开始编排现代戏,亦或是让戏曲表演者改为演唱歌曲,于是“戏歌”这种艺术形式便诞生了。而“豫歌” 作为“戏歌”中的一个重要类型,采用河南戏曲和曲艺元素作为主要素材而创作,是我国民族声乐的一朵奇葩,具有其独特的风味。《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首。该作品创作于1982年,是由歌唱家李双江、词作家郁钧剑和曲作家士心为庆祝我国建军55周年共同创作的。

一、艺术特征

(一)结构特征

我国戏曲主要有板腔体和曲牌体两种结构形式,当代戏曲多为前者,因此戏歌则受到影响多为板腔体结构。板腔体是以对称的上下句为基础,按照一定的原则在速度和节拍上进行变体,演变为各种不同的板式。这首作品就呈现出了这样一种结构特征。歌曲的前奏和间奏为相同的乐段,速度均为快板,用大量密集的同音反复突出急促感,采用“紧打慢唱”的处理方法使鲜明的戏曲风格脱颖而出。演唱部分的第一段“阳春三月我满十八”到“叫我不忍离开家”中速,类似豫剧音乐的“二八板”;第二段“临行前妈妈一席话”到“为儿不报国,哪有咱天下”中速稍快,类似豫剧中的“慢流水板”;第三段“穿上绿军装”到“哪有幸福的家”,前面为快速,类似豫剧音乐中“快流水板”,末句为慢速,最后一个“家”字处理为最高音上引出一个自由拍子的拖腔,类似豫剧中的“飞板”;全区各段都不同程度地呈现了戏曲板腔体的结构形式。

(二)旋律特征

豫歌呈现出河南地方戏曲唱段的音调特征。戏歌的旋律中蕴含着某些剧种的调式音调,尤其是具有作为某剧种音乐标志特征的典型音调。这首歌曲的第一乐句中“阳春三月我满十八,报名参军要离开家”中的“满十八”和“离开家”中都出现了一个具有鲜明豫剧特点的拖腔“so-si-do”,并且这个旋律音调更是作为一个特性音调贯穿整首歌曲。

谱例1:

这一典型的旋律音调还再次出现在了本乐段的结束句和全曲结尾句的拖腔部分。

且第二句“报名参军要离开家”旋律是对第一句“阳春三月我满十八”的基本重复,体现了豫剧中“起腔”决定随后旋律走向的特征。所以,豫歌不仅呈现了河南戏曲唱段的结构特点,而且呈现出其唱段的旋律特点。

二、演唱分析与处理

豫歌的演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河南戏曲的演唱风格。这就对歌者在吐字咬字、声音位置及呼吸等方面的处理风格和韵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声乐界并未对此引起充分的关注,因此能恰当地体现其戏曲风格的歌者较为少见。这首歌曲的原唱李双江老师还为此向豫剧大师常香玉虚心求教,常香玉提到:“演唱时不要把声音用满,要巧唱,把情和趣唱满才能动人,像讲故事一样”常香玉的点播使李双江在舞台表演和行腔韵味上都得到了大大提高,之后李双江的学生——女高音歌唱家黄华丽在行腔的字、调、味、韵和表演的手、眼、身、法方面,又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挖掘。

全曲歌唱部分可分为三段。

从“阳春三月我满十八”到“叫我不忍离开家”为第一乐段,从前奏到第一段唱腔的过渡借鉴了传统戏曲中快板到中板的节奏类型,运用“紧打慢唱”刻画了农村青年报名参军时的复杂微妙心理。这时,伴奏的“紧打”和主旋律的“慢唱”要配合得恰到好处,中间一些关键字的处理,尤其体现歌者咬字吐字的扎实功底。例如“月”、“名”、“军”字,依据豫剧常用的润腔方法处理为波音,使旋律更为活泼生动;“满”、“离”咬字要棱角分明,可以适当夸张,“满”字处理为下滑音,“离”字处理为上行滑音,巧用润腔将一个即将参军远行的年轻人形象跃然纸上。再比如,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尾字,“八”字和“家”字,依据豫剧的喷口,咬字要干脆,显得俏皮伶俐。第三句的“田”字和“花”字,则要唱得厚重饱满,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比,着重表达主人公对家乡美好生活的留恋。第一部分末句之前的“唉”类似戏曲的念白,微妙地刻画了人物纠结矛盾的心情,为歌曲的“戏味”增色不少。

从“临行前”至“哪有咱天下”为歌曲的第二乐段,主要是表现母亲劝说儿子,寄托了对儿子参军入伍、报效国家的殷切希望,因此在演唱处理上语气要亲切柔和,像亲人的嘱咐一样娓娓道来。本部分音域不宽,多在中声曲徘徊,四句句首均采用切分节奏,要唱得铿锵有力,一些关键字如“三更天”的“三”尤其需要注意河南方言的音韵走向。

这部分第三第四乐句“军队是咱军队,国家是咱国家”类似“念白”,要借鉴豫剧中腔随字走的唱法,以字行腔,字和腔的处理要敏捷,咬字时唇、舌、齿、牙、喉部动作要轻便灵活。

“穿上绿军装”到“哪有幸福的家”为歌曲的第三乐段,也是全曲的高潮所在。除结束句的高音外,旋律与节奏型与第二乐段一脉相承,基本一致;旨在表现青年立志报效国家,为祖国贡献青春的坚定信念和决心,要唱得干净利落,字字千钧,不可拖泥带水。尤其是结尾“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是最体现歌者功力的地方,最后一个“家”字是歌曲的最高音b2,吸气要深而饱满,清晰咬住字头,然后瞬间放松牙关,运用豫剧“飞板”的处理方式唱出长而大的拖腔,节拍较自由。拖腔的过程中由于气息较长,可以运用豫剧演唱中“偷气”的方法不着痕迹地换气,以保持声音的连贯性和旋律的完整性。

演唱这首作品不仅需要扎实的声乐技术基础,更需要丰富的生活积淀和良好的二度创作的能力,同时必须拿捏好河南方言独特的音韵语调,才能恰到好处将歌曲的韵味充分地表达出来。

[1]吴梅.中国戏曲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双江音调豫剧
民国豫剧唱片探论
TDICCD时序改进方法探讨
双江县总工会:开展农民工法律知识培训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听力障碍幼儿音调异常矫治的实施建议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论豫剧电影的“影”、“戏”关系
李双江歌唱艺术50年系列活动拉开序幕
李双江:“想不年轻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