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2015-12-02王元

日本问题研究 2015年5期

王元

摘 要:幸德秋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最早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社会主义者之一。幸德秋水对社会主义产生的逻辑、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实现方式以及社会主义政治均有深入思考,还是最早对帝国主义进行批判的思想家之一。虽然受儒学和无政府主义影响,幸德秋水未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坚定的社会主义者,但对引进和翻译社会主义经典著作、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均做出了杰出贡献,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不失为亚洲一位伟大的社会主义播火者和启蒙者。

关键词:幸德秋水;日本社会主义思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中图分类号:B3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458(2015)05-0030-08

幸德秋水(1871年—1911年),日本高知县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最早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社会主义者之一。幸德秋水自幼聪慧,1879年师从汉学家木户明学习儒学;1887年参加自由民权运动遭政府驱逐后,拜入自由民权运动理论家中江兆民门下。中日甲午战争后,社会主义思想开始传入日本,幸德秋水深受影响,于1900年与片山潜等人成立了日本第一个社会主义研究会——“社会主义协会”。1901年4月,幸德秋水发表《我是社会主义者》,公开宣告信奉社会主义,并于同年与片山潜共同成立了日本第一个社会主义政党——社会民主党。1903年11月15日,幸德秋水与堺利彦成立“平民社”,该社随之成为日本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此后,幸德秋水以《万朝报》《平民新闻》为阵地,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比如, 日文版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发表就是在《平民新闻》的创刊号上。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引起了日本政府的恐慌,1905年《平民新闻》被停刊,幸德秋水被逮捕入狱。出狱后,幸德秋水转而信奉无政府主义,反对日本天皇,号召工人总罢工,成为天皇政府的眼中钉,1910年幸德秋水再度被逮捕,并于次年被杀害。虽然幸德秋水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才有十年的时间,但却对亚洲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和革命运动影响深远。

一、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思想

(一)社会主义产生的逻辑

幸德秋水认为:“世界的历史不外是生产方式的历史,社会的发展和革命不外是生产方式的变革”[1]15。所以,他根据经济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社会结构为基础来分析资本主义产业制度的产生、发展以及内在矛盾,从而推导出社会主义的必然到来。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源于分散的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逐步集中,成为现代产业的杠杆,生产方式逐渐从地方性变为全国性,再到全世界。产业革命使得“个人操作场”变成大工厂,个人劳动变成社会劳动,个人产品变成社会产品。同时,社会矛盾产生了,生产变成“社会共同”的同时,交换却依然是“个人”的,由此,幸德秋水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了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分离:“现代的劳动是共同的,现在的生产是社会的,没有任何一件东西可以说是个人的生产品。尽管这样,这种生产品却不被生产者所共有,依然为个人所占有,为所谓地主资本家所占有。这难道不是一个大矛盾吗?”并且,“现在社会的一切罪恶,都是源于这个矛盾”[1]17。这个矛盾一方面导致了阶级冲突,机器的改进使得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产生了大量的“产业预备军”,加剧了工人之间的竞争,工人工资随之低落。而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掠夺增加了资本的积累,可以不断投资机器的改进,进一步压榨个人的剩余价值,加剧工人的工资竞争,直至血汗被资本家榨干。

另一方面,这一矛盾造成了市场的冲突,生产资料个人占有加剧了经济界自由竞争的无政府状态,资本家不断的集中资本和增加生产,结果导致了资本和生产的双重过剩,即傅立叶所言的“多血症的危机”。为缓和自由竞争和经济危机,托拉斯组织出现了,“建立在自由竞争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制度,由于发展的结果,反而不得不自己放弃自由竞争,使世界各国的产业几乎全部为托拉斯所垄断”[1]21。垄断造成社会多数人成为托拉斯贪欲的牺牲品,“资本家同工人的阶级斗争发展下去,结果终于变成托拉斯同整个社会的冲突”[1]21。此时的资产阶级已经成为了财富公正分配的障碍,成为整个社会与生产资料之间的障碍,矛盾冲突达到了临界点。“资本家个人占有制已无力支配生产力;同时,生产力本身也以其无比强大的威力,将彻底消灭今日社会制度的矛盾,摆脱私有资本的桎梏,要求承认其社会的性质”[1]22。所以,产业制度发展到这一阶段,新的时代——社会主义时代就要到来。

(二)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幸德秋水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是要指出人类发展的规律和必然方向,他在参考伊利《社会主义与社会改革》的基础上归纳了社会主义的4个基本原则:

1.物质生产资料即土地和资本归公有

幸德秋水认为土地和资本都是社会共同劳动的成果,不是由地主和资本家创造出来的。“消灭地主、资本家这个不劳而获的阶级,这就是近代社会主义又称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精神”[1]11。所以社会主义要求公共事业按照机关和事业的性质,归国有或归省县镇村所有,“我敢断言,解决现在社会问题的方法,只有把一切生产资料从地主、资本家手中剥夺过来,移交给社会人民公有”[1]11。“关键在于把生产资料从个人所有转移到为公共利益服务”[1]24。幸德秋水还揭露了当时资本主义的国有只是名义上的,本质是中央政府所有,不是社会所公有。

2.生产的公营

幸德秋水认为生产的公营会消除那些“游手好闲”的人“剥削别人劳动果实的手段”,主张“社会主义就是要用社会公选的代表来代替这些世袭者,用负责的工作人员来代替懒散的资本家,用公共任命的职员来代替私人雇用的雇员或职员,而其企业的发展不只是为了所有者的利益,整个社会都将直接受到他的好处” [1]26。幸德秋水还主张所有人都应当参与劳动,生产公营后,社会成员就既是生产单位的职工又是员工,劳动不是为了市场交易而是为了满足全社会的消费,生产越多,社会需求就越能被满足,物价波动和就业问题都可以解决。

3.是实行收入的社会分配

社会分配是指把社会共同生产的收入扣除一部分用作再生产之外,其余的要分给社会成员消费,不但生产者有份,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也有份。所以,“社会主义的主张是完全的社会保险”[1]27,按需分配是社会主义的最高理想。但幸德秋水也意识到,按需分配不是绝对主义的分配的物品完全相同,而是每个人在价格范围内都可以获得需要的物品,只是价格的制定很困难,所以按需分配其实就是实现分配的价格平等。

4.社会收入的大部分归个人私有

幸德秋水认为私有财产的扩大可以使人按照需要进行消费,保障社会成员的自由和发展,提高知识和道德水平。但分配给私人的是供消费的财产而不是土地和资本,生产资料是要归公有的。幸德秋水文中还专门强调是把社会收入的大部分而不是全部归私有,因为学校、公园、图书馆等必须作为公有财产,供人们自由使用。最后幸德秋水认为“社会主义就是把这些原则的实现,看作社会主义产业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30。

(三)社会主义的实现方式

在社会主义的实现方式上,幸德秋水主张实行议会主义路线,其理论依据是自然进化论。幸德秋水认为:“社会的状态经常代谢不已,犹如生物的组织进化不已一般……历史好像一串数珠,平时的进化代谢是各个小珠,而革命则是标志数目的大珠,进化代谢的连续,同时又是革命的连续”[1]41-42。幸德秋水将自然进化论的逻辑延伸到社会历史中,将革命视为社会进化的一环,是社会进化的必然,非人力所能及,“革命是必然,而不是人为,可以利导,而不可以制造。革命的发生,人力无可奈何,革命的消逝,人力也无可奈何”[1]42。既然无可奈何,那就采取消极态度。幸德秋水用自然进化论而不是唯物史观来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是他之后实践错误的理论根源,也是其难以掌握马克思主义精髓,成为真正社会主义者的障碍。

其次,幸德秋水希望实行和平的“革命”,排斥暴力,他认为:“革命也有时不得已而诉诸暴力,当然,这绝不是我们所希望的……考察社会的组织状态,因其进化的大势而加以利导,以便实现和平的革命……岂以盲目杀人制造叛乱,平地起风波为快哉”?[1]42所以,幸德秋水认为社会主义的实现要依靠社会党人的和平的议会参政和舆论宣传:“试想,如果社会主义能成为世界的舆论,人民的大多数成为社会党员,他们都按照普选制获得参政权,社会党议员在各国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其它市省行政机关、城乡自治团体都为社会党所掌握和领导,那么,他们不就可以自由地进行社会组织的改革吗”[1]44。这说明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思想已经脱离了科学社会主义路线,没有认识到阶级斗争、暴力革命的作用。

幸德秋水对议会主义路线预期过于乐观:“在文明国家的立宪政治下,社会舆论一旦归向我们,政治机关也将由我们掌握,到了这时,兵马之力也无可奈何,警察之权也无可奈何,富豪阶级也终将无可奈何。社会主义大革命将能堂堂正正地、和平而有秩序地埋葬资本主义制度,宣告马克思所说的“新时代的诞生”,犹如水到渠成”[16]45。这说明幸德秋水还没有认识到天皇政府议会民主的虚伪性,更没有认识到没有无产阶级革命,反动势力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尤其是仅仅通过舆论宣传和议会民主更不可能撼动天皇制度的根基。

(四)社会主义政治

幸德秋水的政治思想混杂了社会民主主义、君主立宪与保留日本天皇等多种主张,且相互矛盾冲突,前后主张不一致。在国家问题上,幸德秋水既反对无限扩大社会主义国家权力,也反对取消国家本身,他认为社会主义的目的是要由国家来掌握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社会主义要消灭的是作为某一阶级用以压迫另一阶级,掠夺其他阶级利益的工具的国家。幸德秋水认为社会主义者同时也是民主主义者,“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四轮,因为他们的目的一个是从经济上的、一个是从政治上提高多数人共同均等的幸福”[1]49。人民应当直接行使政权,但在现实条件制约下可以委托少数官吏和议员做代表。

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幸德秋水反对中央集权,主张地方自治。“我们主张尽量削减中央政府的职权和权力,把国家变成地方市省镇村的自治团体的联合组织,使中央政府成为仅仅把这个联合组织加以统一,并且公平地代表共同利益的工具”[1]50。幸德秋水尤其强调要把经济和教育交由公共而不是国家管理,其他事业也尽量减少政府的干预。

在社会主义法治上,幸德秋水主张学习瑞士,实行公民投票(即议会通过的重要法案要经过人民同意才能作为正式法律)和公民创制权(即由多数人联名就重要法律的修改、废止或制定,提出建议)以扩大公民参政,以此来限制藩阀政客的权力,认为“政治的根本精神无疑在于人民直接参与政治,而公民投票和公民创制,也确是向政治的根本精神靠近一步”[2]。

在国体问题上,幸德秋水完全悖离了社会主义要消除君主制等一切不平等制度的原则,试图寻找一种使天皇制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幸德秋水意识到,社会主义是以全体社会成员的幸福为目的,而不是为君主服务;但又认为存在着有“明君贤主”会实行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德政,而这一“明君贤主”就是日本天皇,“而我们日本的皇祖列圣,尤其像那宣称人民的财富即朕的财富的仁德天皇,可以说是与社会主义完全一致,并无任何矛盾。不但如此,日本的皇统之所以连绵不绝,正是因为皇祖列圣一贯谋求全体人民的和平、进步和幸福,因而带来了这样的繁荣。东方社会主义者应该引以为荣的”[1]58。所以,幸德秋水认为天皇制与社会主义是不矛盾的。由于幸德秋水使用机械的自然进化论代替唯物史观来分析社会主义的政治问题,使其觉得社会主义是社会进化自然实现的,所以不但革命是不必要的,天皇制也是社会进化的一个合理的阶段,这是在当时天皇制度民意基础深厚的现实条件下日本思想界所共有的历史局限性,也是造成幸德秋水不能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的另一重要原因。

(五)反帝国主义和反战思想

幸德秋水是最早对帝国主义进行批判的思想家之一。早在1901年,幸德秋水在《二十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中就对帝国主义进行了批判,比霍布森的《帝国主义论》早1年,比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早了15年。文中揭示了帝国主义骗取国民支持战争的秘密在于资产阶级将国民对于民族共同体的热爱歪曲成了对资产阶级统治下的对外扩张的帝国的热爱,这种热爱与军国主义相结合就变成了一种狂热的战争动力,“所谓爱国心,实乃以讨伐他国为荣誉的好战之心,这种好战之心实为动物的天性。而此动物的天性和好战的爱国心之类,实际上与释迦、基督精神相违背,与文明理想目的水火不相容” [3]245。幸德秋水比列宁深刻的地方在于其较早的意识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无产阶级已经分化,军国主义绑架之下的“爱国心”使得无产阶级的民族共同体认同感压倒了阶级共同体的认同感,最终导致帝国主义之间,以及帝国主义与被殖民国家的无产阶级不但不能团结起来,反而被各军国主义绑上战争机器。一战时以德国社会民主党为代表的部分第二国际成员背叛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在国会中投票支持战争,证明了幸德秋水帝国主义论的先见之明。

随后,幸德秋水对帝国主义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认为帝国主义扩张有其驱动力所在,“国内市场的脂膏已被资本家榨取净尽,而社会上多数人的购买力绝不可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于是资本家便千方百计地积极设法为生产力寻求出路。他们叫嚷:开辟新市场啊,扩张领土啊,抵制外货呀,建设大帝国等等”[1]20。为了消灭帝国主义发动的战争,幸德秋水主张用社会主义来结束自由竞争的无政府状态:“不能不根本改造现时之自由竞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4]89,“应将当今之资本主义制度颠覆,以社会主义制度取而代之” [5]180,因为“社会主义一方面是民主主义,同时又意味着伟大的世界和平主义”[1]39。

二、儒学与无政府主义对幸德秋水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一)儒学对幸德秋水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幸德秋水经由儒学启蒙,后又师从日本名儒木户明,使其思想倾向和思维立场均打上了儒学烙印,严重影响了其对社会主义的认知。从批判立场看,幸德秋水是站在道义的立场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比如,他在批判地主和资本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时说:“土地、资本,一切生产资料,是全体人类维持生活的必要条件,把它垄断起来,就是支配全体人类的生活而致其死命。地主、资本家究竟有什么功德、权利和必要把它垄断、独占和扩张,并以此破坏多数人的和平、进步和幸福呢?无他,只是由于侥幸、狡猾、贪婪而已” [1]10 。“不错,从道义的观点看来,他们是不自知其为盗贼的盗贼”[1]11。言下之意,具备功德和道义才有资格占有生产资料,说明秋水并没有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原理,而将其归因于资本家和地主的道德因素。在分析帝国主义发动战争的原因时,幸德秋水将帝国主义战争归因于“利己主义”,“动物的天性”、“虚荣”、“虚夸”等主观因素,脱离了唯物史观。

从目标理想上看,幸德秋水希望建立的是一种类似于大同世界的“有德义”的社会主义。比如,幸德秋水认为资本主义的竞争是不公平、不正义的竞争,而社会主义不是要废除竞争,“只是要废除衣食的竞争,而这仅仅是为了进一步开展高尚和智德的竞争”[1]39。幸德秋水把社会主义的理想状态描述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类品格的向上、道德的发扬、学术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将高于今天多少倍呢?”社会主义的目的则是培养一批高尚的中间阶级:“高尚的品格和伟大的事业,绝不产生在社会的贫富两极上面,而总是产生在中间阶级。因为中间阶级虽有资财,但不足以腐蚀其志气,需要勤劳,但不至疲敝其躯体,有锻炼智能的余裕,有振奋其意气的许多机会”,“社会主义的目的,难道不正是使整个社会变成这种中等阶级吗?”[1]35由上可见,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理想中没有考虑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步,而是以达到一种人人高尚的道德状态为终极社会理想。

从社会主义的实现力量看,幸德秋水没有意识到需要依靠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去完成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把希望寄托于少数志士仁人的“大奋起”:“起来!世界上热爱人类和平,尊重人类幸福,渴望人类进步的志士仁人,起来!起来致力于社会主义的宣传与实现吧”[1]47。幸德秋水的仁人志士和中等阶层其实就是封建时代的士人阶层,说明其骨子里留存有儒学的精英意识。这种意识主张儒生士人有天下情怀和家国责任感,但这种情怀和责任感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是依赖少数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为天下苍生鼓与呼,但不用唤醒工农阶级的自觉性,更别说组织动员工农阶级进行革命了。这与马克思主义主张的依靠工人阶级自觉的革命相反,也是幸德秋水对社会主义认识的重要缺憾。

(二)无政府主义对幸德秋水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1905年,天皇政府镇压社会主义思潮,《平民新闻》倒闭,幸德秋水被捕入狱,从而认识到日本天皇的虚伪和反动,从拥护天皇转向反对天皇,加上在狱中阅读了克鲁泡特金的《田园·制造所·工厂》,思想逐渐转向无政府主义。幸德秋水出狱后到美国游历,期间结识了俄国社会革命党人费里奇夫人、无政府主义者费里申科,并与“世界产业工人联盟”接触,开始放弃社会民主主义主张,自称为无政府共产主义者。

1906年1月,堺利彦等成立了日本社会党,幸德遂于6月回国,在日本社会党的欢迎会上发表了题为《世界革命运动的潮流》的演说,号召实行“直接行动策略”。“直接行动策略”的主要目的是反对天皇,其本质是用工会代替无产阶级政党,用大罢工来代替无产阶级革命,由工会代替政府组织生产,建立各种生产团体的自愿联盟以代替国家。1907年2月5日,他在《我的思想变化》中再次强调,“彼普通选举,议会政策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实现社会革命的。要达到社会主义的目的,工人阶级除团结一致的直接行动之外别无他途”[6]40-41,否定了之前主张的议会主义路线。在同月举行的社会党第二次代表会上,幸德秋水的直接行动派与议会政策派对立严重,最终导致社会党的分裂。1907年8月31日,在社会主义讲习会第一次会议上,幸德秋水发表演说以说明无政府主义优于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欲为劳动者谋幸福,必先尽去资本家,并颠覆一切政府”,而社会主义“则借政府之力,化土地财产为公有”,但是行之不善,“势必举土地、财产均归政府”,如此一来,“则土地财产昔之属于少数资本家者。易而属于统一之政府,是不啻以政府为一大资本家也”,“无政府党之目的,在于不迷信政府为必要,政府之为物,由历史上证之,有功于人民者甚少,不过以暴力加于人民而已”。1910年,日本政府指控幸德秋水策划谋杀天皇的“大逆事件”(学界多认为这是陷害幸德秋水的莫须有罪名),幸德秋水随后慷慨就义。

正如列宁所说:“无政府主义是绝望的产物。它是失常的知识分子或流氓的心理状态,而不是无产者的心理状态”。回顾幸德秋水的思想转变,不管是议会主义还是直接行动策略,幸德秋水一直没有接受历史唯物主义,没有重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甚至否定无产阶级暴力革命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在反动势力尤其强大的军国主义日本,其理想注定要失败。

三、幸德秋水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一)幸德秋水对赴日留学生的影响

甲午战争后,中国大批留学生赴日本留学,其中一部分从幸德秋水处接触到社会主义思想。比如国民党元老张继就经常求教于幸德秋水,参加幸德秋水的讲习会,并将章太炎和刘师培引荐给幸德秋水,二者随后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07年4月,在幸德秋水的建议下,章太炎和印度爱国志士钵逻罕、保什等人在日本成立了亚洲和亲会,在章程里号召亚洲“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共和主义”、“无政府主义”者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与中国革命党人的交往使幸德秋水对亚洲各国革命者的合作感觉乐观,于1907年4月4日,在《平民新闻》上发表文章表示:“日本和中国的关系与德国和俄国的关系很相似”,“中国革命主义者与日本社会运动者携手合作之日,为期不远”。

1907年6月,刘师培与张继在东京成立了社会主义讲习会,在8月31日讲习会第一次会议上,幸德秋水亲临会场,号召两国国民相互扶助:“我虽为日本人,对于本国人,宗旨相异者,视之为敌,对于外国人,宗旨相同者,亦视之为至亲之友,并无所谓国界也。”刘师培宣布讲习会的宗旨为:“不仅以实行社会主义为止,乃以无政府为目的者也”。同期,另一国民党元老,革命报人景定成也因受幸德秋水的著作和演讲影响,开始“对立宪政体,不免怀疑起来”,而讲无政府主义,“把一切法律看得狗屁也不值”。1910年幸德秋水就义后,社会主义讲习会不久也宣告解散,刘师培和章太炎也先后抛弃了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想。

(二)幸德秋水著作的影响

幸德秋水作为亚洲最早接受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播火者之一,虽然时间短暂,但却为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1904 年,幸德秋水与堺利彦合译了《共产党宣言》,发表在《平民新闻》上,“共产党”一词最早就是出于这里,后来被朱执信直接照搬到汉语中来,一直沿用至今。陈望道翻译的第一部中文版《共产党宣言》也是以幸德秋水与堺利彦这一版为蓝本的。1906年,幸德秋水和堺利彦相继合译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传》、《恩格斯传》等著作,亚洲早期社会主义者第一次阅读到这些著作多是来自于幸德秋水与堺利彦的译版。

除了翻译之外,幸德秋水还撰写了大量宣传社会主义的著作,均被翻译成中文版在中国发行,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梁启超读了幸德秋水的《二十世纪之怪物: 帝国主义》后写成了《二十世纪之巨灵托辣斯》一文,成为最早研究帝国主义垄断现象的中国人。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第二次浪潮中的领袖人物江亢虎也是由于阅读了幸德秋水1904年所译,倍倍尔著的《妇女与社会主义》而引起对社会主义的注意。梁漱溟在阅读了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神髓》后,写了《社会主义粹言》的小册子,宣传废除财产私有制。

幸德秋水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比如,李大钊,“在日本,大钊同志并已开始研究关于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特别是读了日本早期工人运动著名领袖幸德秋水的一些著作,曾经给了他较大的影响”。吴玉章回忆道:“1903年我在日本东京曾经读过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神髓》,感到这种学说很新鲜……社会主义书籍中所描绘的人人平等、消灭贫富差距的远大理想大大鼓舞了我,使我联想起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和中国古代世界大同的学说。所有这些在我脑子里交织成一幅未来社会的美丽远景”。

身处20世纪初,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各种思潮相互碰撞交融的时代,认识有偏差,思想多样化且易变,理论与实践不成熟是早期社会主义者的共性。幸德秋水虽然受儒学和无政府主义影响,未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坚定的社会主义者,但正如列宁所言:“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幸德秋水对翻译和引进社会主义经典著作、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实践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均做出了杰出贡献,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不失为亚洲一位伟大的社会主义播火者和启蒙者。

[参考文献]

[1]幸德秋水.社会主义神髓[M]. 马采,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63.

[2]幸德秋水. 直接参政论[N]. 万朝报,1902-01-27.

[3]岩崎允胤. 日本近代思想史序说(明治期后篇)上[M].东京:新日本出版社,2004:245.

[4]幸德秋水. 二十一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M]. 赵必振,译. 上海: 上海梁溪图书馆,1925.

[5]幸德秋水. 幸德秋水集(改造文库)[M]. 东京:改造出版社,1929.

[6]松田道雄. 日本のアナーキズム[M]. 东京:筑摩书房,1963.

社, 1961.

[责任编辑 李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