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态成为农村的底色

2015-12-02卞瑞鹤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农村

卞瑞鹤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重塑村庄的生态优势,重现村庄的田园风光和山水美景,是农民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本,也是农村的潜力所在、魅力所在

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落下帷幕,作为谋划中国未来五年发展之路的关键点,此次会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会议召开前一晚,《人民日报》公布的“十三五”规划10大重点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赫然在列。这一“破天荒式”的变动,是十八大报告中“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最直接的体现。

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伟大宏图中,农村生态文明将毫无疑问是最为引人注目的重要篇章。国家主席习近平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老乡的眼中,小康必然不仅仅是温饱富足,肯定还包括生存环境的优化,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天更蓝、水更清、食物更安全……

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推进生态文明之路,已成为今天众多国人的愿望和追求。

乡村魅力

11月8日,已是立冬时节,河南长垣县莲藕种植基地里,荷叶已残,但藕根却在泥土里孕育着来年的丰收;在河南鹤壁和信阳,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渐凉的秋风,挡不住村民兴奋的心情……不知不觉间,因环境饱受诟病的农村,已经开启了全新的生态模式。

所谓生态农村,就是发挥特有的生态优势,开发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以生态型农业和生态环境治理为重点,结合新型工业和生态文化,逐步走上生态优美、生活安康发展道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乡村最根本的优势在于生态。”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李芳说,过去认为农业就是提供我们吃的穿的,实际上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重叠,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比物质效益更大。在生态文明时代,支撑农业的农村有着城市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拥有世界历史上最悠久、最具有多样性的乡村文明,从自然环境看,农村更是缤纷多彩,丘陵地带有“诗意乡村”,濒海、滨江有“渔歌乡村”,坐落在平原上的叫“田园乡村”,位于高原的是“天堂乡村”,隐藏在深山中的称“桃园乡村”。

目前虽然农村没有城市的收入高,但农民享有着城市用货币无法购买或成本很高的另一种福利,这就是人类幸福生活所需要的真情、健康、清洁空气、宁静和生态化食物等。从生态文明建设看,乡村低成本、低消费、低能耗的幸福生活,恰恰是需要倡导的新生活。而乡村幸福生活正是生态文明需要的新模式。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重塑村庄的生态优势,重现村庄的田园风光和山水美景,是农民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本,也是农村的潜力所在、魅力所在。

生态农村,任重道远

对于当下的中国农村来说,整体上拥有令人向往的生态环境,依然显得任重道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区域经济与发展研究部副部长张永生表示:客观来说,在我国现阶段,部分农村环境现状不容乐观,脏、乱、差较为严重,“空心村”越来越多,乡村文化日益凋敝萧条。

“过去那种以牺牲环境、文化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方式走不通了。”张永生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乡村建设必须要走出一条生态文明道路,这不仅仅是中国面临的挑战,也是全世界的挑战。

对于农村生态来说,土地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2014年来自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全国耕地面积的10%以上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受矿区污染耕地3000万亩,石油污染耕地约750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约75万亩,“工业三废”污染近1.5亿亩。

“这几年农村的生活改善了,经济提升了,但是居住环境与城市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比如垃圾围村等现象在很多地方还是比较严重。”参加过相关调研的来自山区的农业专家丘杏红直言,他建议政府应加大对环境改善资金的投入,同时提升农民环保意识,培养村民的环保理念。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对化肥的依赖程度达到60%~70%,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超过40%,化肥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而且关乎资源、环境、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与种子、农药等已有相关法律的农资产品相比,化肥法制建设显得严重滞后。建议尽快制订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方面的法律,同时尽快启动化肥立法工作。”山东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就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看法。

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对我国山区生态现状深感担忧:严重的水土流失加上不合理开发、开矿等对生态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山区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物种减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相当严重,山区农民的生活和发展很受影响。“要依法建立山区生态补偿制度,对山区进行的一切生产建设活动依法进行监督管理,均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他说。

“为什么即便出台了禁止燃烧秸秆的法律,甚至有专人看管,但仍不能解决农民燃烧秸秆的问题?”对于一个月前大家热议的秸秆禁烧话题,黑龙江省财政厅厅长王庆江提出自己看法:“要加强科技攻关,解决秸秆还田的问题。像黑龙江这样的高寒地区,秸秆埋在地下要两年才腐,影响作物栽培。”

“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十三五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短板和瓶颈。”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坦言。他还表示,在“十三五”规划中,更好地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中国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融合、实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环境保护目标至关重要。

让生活“更自由、更幸福”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对生态环境追求的心声。

“用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须从整个发展方式的转型入手,跳出传统发展思维看农村资源,挖掘农村文化、休闲、生态等功能,对这些资源进行综合保护和利用。“张永生表示。

“通过大循环完成国土高质量绿色改造,修复生态,实现土地高效、永续循环利用,通过采用‘多功能循环形成系统工程方法,才能更加彻底地解决‘三农问题。”安徽黄山市多维生物集团董事长陈光辉说。

“比如我们那里的森林就是由乔灌草花叶果实、鸟兽昆虫组合而成的生态化立体林业;我们的初级生态稻田就是由燕子、青蛙、泥鳅、红花草、猪粪牛粪等自然组合而成的立体循环农业。”陈光辉进而介绍,“我们向自然学习,按照生物特性和自然规律,打造各种生物圈良性循环系统来发展绿色、高效循环农业。通过优化生物组合发展农业生产,利用生物为农民打工,利用植物杀虫、驱虫,引虫吃虫、养虫治虫,创新洁净农业技术来解决农药残留问题。”

丘杏红表示:“我们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每个农村都有自身的自然资源、人才因素等客观的限制,应建立新型农村产业分类发展模式,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因素进行分类发展。在城市周边的农村,依托城市,可以发展‘工业农村、‘蔬菜农村、‘果树农村、‘休闲农村等单一或复合型农村生态循环系统。距离城市远的或偏僻的农村,可依据自身特色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型的农业产品,或者利用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休闲农村,既保护环境又增加收入。”

从发展趋势看,有六类产业将会成为中国振兴乡村文明发展的新兴产业:一是生态有机农业,高附加值的农林生态产品将成为未来生态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二是乡村旅游业,我国广袤的农村聚集了全国大约70%的旅游资源,乡村的旅游将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带动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亮点;三是乡村手工业,在新需求的推动下,借助现代市场经济、乡村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中国的乡村手工业正在悄然复兴;四是乡村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业;五是乡村新能源产业,在农村发展沼气、太阳能、风力发电、微小水电、生物能源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六是乡村养老服务业,乡村特有的低成本生活,高环境福利与浓厚的乡土人情,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乡村具有的养老作用越来越明显。

毋庸置疑,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既是维护“三农”的生态安全,也是为农民谋福祉,提高农民的生存质量和文明素养的务实之举。在生态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构成的新时空中,在诗意乡村与田园城市提供的多元世界里,不是让我们比较谁飞得更高,而是看谁飞得更自由、更幸福。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