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芝:没用传统手段养狐,她赢了
2015-12-02许瑾
许瑾
2002年,家在东营的刘素芝怀揣着一千多块钱来到聊城,参加中国农业大学举办的狐狸养殖培训班。借来的学费让人心焦,她生怕学不好,顶着40度的高烧,一下课就冲到讲台去请教老师,问窍门。后来同学间一交流,发现全班就她学会了。
说起养狐狸,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刘素芝就动了心思。一天她去村民家串门,打眼一看这灵动可爱的小动物,她就喜欢上了,可是没资金养啊!为了还结婚时欠的债,她和丈夫做起了小买卖,卖茶叶、熟食、食用菌,起早贪黑忙了一年又一年,啥也剩不下,这不,连养几只狐狸的钱都凑不出。
2000年,机会终于来了。那年,养狐狸的都亏了本,她从村民手里以200元一只的低价买下7只狐狸。当时养狐行情已到最低谷,接下来肯定会回升的,刘素芝满怀信心。除了狐狸,她还养了10只母兔,这下时间更紧了:上午赶集做生意,下午下地干活,割草喂兔子,晚上培植蘑菇……每天只能睡2个多小时。冬天卖完狐狸,一盘算,除掉笼具冰箱等成本,净赚一万五。
养着养着,发现狐狸出现了自咬现象,毛绒质量也特别差,生病也治不了,无人求助,只得自己出去学技术!疾病防治、营养配比、品种改良、人工授精……随着掌握的技术越来越全面,狐狸的毛绒质量好了,繁殖率、成活率也节节攀升了。自打尝到高科技的好处,刘素芝就有了底,每年冬季卖完狐狸后,便是她去各地交流充电的时间。
为了品种改良,刘素芝专门从芬兰引进了公狐,八千到一万元一只,引入后放在潍坊养殖区先适应了一个月,并请专家全程跟踪。钱自是花了不少,可成效也大:本地狐长一二十斤,改良后能长30来斤,皮子质量也好,价格也贵了一倍左右。
刘素芝专门购置了显微镜、消毒器等全套输精改良设备。春天,待公狐精子活性、母狐发情鉴定、排卵质量等检测达标后,开始人工授精,通过控制精液密度,母狐的怀崽数量被控制在8到13只。人工授精技术的采用,所需公狐数量减少,大大节约了养殖成本。对前来配种的养殖户,刘素芝把收费定得很低,老弱病残则费用全免。“都是乡里乡亲,人情最重。”在她的技术指导和带动下,当地和周边地区的养殖户已达到500多户,构成了皮毛市场上的红火品牌。
第一年7只,第二年18只,第三年34只……像滚雪球一样,刘素芝越干越大。东营市妇联出面协调的低息贷款则帮她解了资金之急。后来她成立了东营区红火毛皮动物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任理事长。
狐狸养成需7个月左右。就皮草质量而言,冬皮是最好的,最上等的毛齐毛密,毛稀毛锈的基本是春皮(那些春天没受精上的母狐,为了不白养一年就淘汰了)。真的皮草摸起来又软又滑,仔细翻看,会发现里面有弯弯曲曲的毛,假的则摸起来又锈又硬、而且毛都是直挺的针状。说起这些专业知识,刘素芝如数家珍。
只要有一天营养不均衡,长出来的狐狸毛就长短不齐,成波浪状,所以饲料的配比极为关键。为了放心,刘素芝买的都是经过国际质量认证的鱼粉、谷粉。
而今皮草市场真假难辨,有的厂家会在肘颈处等不明显的地方用上几张不好的皮子,有的皮草甚至是用几百、几千元一斤的下脚料做的,再当成冬皮卖,外行人根本看不出来。怎么让顾客买到质量放心的皮草?为此,刘素芝还专门去南方学习了做衣服的工序。2012年,刘素芝选出一批质量好的皮子,找南方厂家代加工成皮草,品牌取名“狐狸精”,没想到市场反响很好,一抢而空。
下一步,刘素芝决定建成产品展厅,并聘请名师前来量身定做,实现养殖、制作一条龙、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