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酮ⅡA微乳及微乳凝胶的抑菌效果及痤疮临床疗效的初步研究

2015-12-02王秀环孙伟卫季新燕冯前进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微乳丹参酮红霉素

王秀环,孙伟卫,季新燕,冯前进

(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 030024)

众所周知,痤疮是近年来困扰我国几乎每个青少年、乃至成年人的常见性炎症性疾病,是一种慢性的、具有相应炎症反应的皮肤病,其致病因素复杂多样。虽然痤疮不是感染性疾病,但细菌感染是重要的发病因素之一,在其发生和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痤疮丙酸杆菌(P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R)存在。据相关调查发现:治疗痤疮的药物中,口服药物按使用频率大小依次为丹参酮类>中药>异维A酸>抗生素类药物等,其中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近50%。而外用药物中则为:中药类>红霉素软膏>阿达帕林凝胶等。外用制剂治疗时间大多少于口服制剂,为患者带来方便[1-2]。

丹参酮ⅡA作为总丹参酮中的一种单体,是从中药丹参(唇形科植物丹参根)中提取的具有抑菌作用的脂溶性菲醌化合物,其具有抗菌、抗炎、降温的作用。但是,由于其水溶性差,口服吸收率低,故而考虑将其制备成外用的微乳及微乳凝胶制剂,使能够有效促进药物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为对其进一步探索,本研究对自制丹参酮ⅡA微乳及微乳凝胶进行了体外抑菌实验,并将其作用于痤疮患者,得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1.1 材料与仪器

痤疮丙酸杆菌(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ATCC11817);金黄色葡萄球菌(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提供,ATCC26003);MH琼脂培养基(济南百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4061701);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干粉培养基(赛默飞世尔生物化学制品北京有限公司,1024004);血琼脂培养基(济南百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干粉(大连美罗大药厂,H21021679);注射用青霉素钠(日本文可信);丹参酮ⅡA微乳及微乳凝胶、空白微乳及微乳凝胶(实验室自制)。

比浊仪(bio Merieux Italia S.P.A);HF240CO2培养箱(Heal Force);LS-B50L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华线医用核子仪器有限公司);厌氧产气袋及厌氧指示条(法国梅里埃公司);灭菌48孔聚苯乙烯U型微孔板(北京华美生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JA4003精密电子天平(上海良天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菌种复苏 用一次性无菌接种环取一定量的PA菌种于血琼脂培养基上,在37℃厌氧条件下培养48h;用一次性无菌接种环取一定量的SAR菌种于琼脂培养基上,在37℃需氧条件下培养24h[3]。

1.2.2 药敏板的制备 痤疮的发病与PA和RAS两种细菌的感染密不可分,而两种细菌分别对红霉素和青霉素两种抗生素敏感,故而选择青霉素钠和乳糖红霉素作为阳性对照药。以实验室自制的空白微乳及微乳凝胶为空白对照,观察丹参酮ⅡA微乳及微乳凝胶的体外抑菌效果。

采用二倍稀释法[4-6]将青霉素钠、乳糖酸红霉素、空白微乳及微乳凝胶、载药微乳及微乳凝胶配制成一定浓度含药肉汤。具体操作如下。

取无菌的48孔板,每孔加入肉汤0.5mL,在第1孔中加入抗菌药物原液0.5mL混匀,然后吸取0.5mL至第2孔中,混匀后吸取0.5mL至第3孔中,如此连续倍比稀释,直至使青霉素钠、乳糖酸红霉素的终浓度分别为 1024μg/mL、512μg/mL、256μg/mL、128μg/mL、64μg/mL、32μg/mL、16μg/mL、8μg/mL、4μg/mL、2μg/mL、1μg/mL、0.5μg/mL、0.25μg/mL、0.125μg/mL(共14个浓度梯度)的含药肉汤,最后2孔不加药液为空白对照;空白微乳及微乳凝胶、载药微乳及微乳凝胶的终浓度分别是512μg/mL、256μg/mL、128μg/mL、64μg/mL、32μg/mL、16μg/mL、8μg/mL、4μg/mL、2μg/mL、1μg/mL、0.5μg/mL、0.25μg/mL、0.125μg/mL(共13个浓度梯度)的含药肉汤,最后3孔不加药液为空白对照。

1.2.3 菌悬液的制备 将1.2.1项下培养的PA、SAR用灭菌的生理盐水校正至0.5麦氏比浊标准(约1.5×108cfu/mL),然后再用肉汤培养基稀释至1.0×106cfu/mL[7]。

1.2.4 接种 将制备好的菌液加入到药敏板中,每孔加入肉汤0.5mL,使每孔中菌的终浓度为1.0×105cfu/mL,青霉素钠、乳糖酸红霉素的终浓度依次为512μg/mL、256μg/mL、128μg/mL、64μg/mL、32μg/mL、16μg/mL、8μg/mL、4μg/mL、2μg/mL、1μg/mL、0.5μg/mL、0.25μg/mL、0.125μg/mL、0.0625μg/mL;空白微乳及微乳凝胶、载药微乳及微乳凝胶的终浓度依次为 256μg/mL、128μg/mL、64μg/mL、32μg/mL、16μg/mL、8μg/mL、4μg/mL、2μg/mL、1μg/mL、0.5μg/mL、0.25μg/mL、0.125μg/mL、0.0625μg/mL。

1.2.5 菌株的培养 将PA药敏板置于厌氧袋中,放入厌氧产气袋、厌氧指示条,并密封袋口,置于37℃厌氧条件下培养48h;SAR药敏板则置于37℃需氧条件下培养 24h[8]。

1.2.6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判定 将药敏板放在衬有黑底的光线下进行观察,以菌液有无浑浊为指标,进行评价。无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该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1.3 丹参酮ⅡA对PA及SAR的MIC表

对于SAR,青霉素钠的MIC为32μg/mL、乳糖酸红霉素、丹参酮ⅡA微乳及微乳凝胶的MIC均为256μg/mL;对于PA,青霉素钠的MIC为0.0625μg/mL、乳糖酸红霉素的MIC为0.5μg/mL、丹参酮ⅡA微乳及微乳凝胶的MIC为64μg/mL。结果见表1。

表1 丹参酮ⅡA对PA及SAR的MIC表

综上所述,虽然丹参酮ⅡA微乳及微乳凝胶的抑菌活性较以上两种抗生素类药物略低,但在耐药性方面,丹参酮ⅡA微乳及微乳凝胶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2 临床疗效的初步研究

依据体外抑菌实验的结果,以我校大学生志愿者50名为研究对象,最终筛选了9例患者,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诊断标准[9]。其中,男、女分别有3例、6例,平均年龄为(22±3.5)岁。对入选对象分别给予丹参酮ⅡA微乳凝胶外用涂抹给药,并结合0.5%丹参酮ⅡA微乳喷雾法(在医院里)进行治疗。要求患者每次用药前清洗面部并擦干,然后将药物均匀涂于患处,每日2次,连续用药1w。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患者左右侧面颊、额头、下颚患处病情变化,分别随访并详细记录疗效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

选取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7天作为评价时点,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根据治疗前后患者左右侧面颊、额头、下颚处的炎性损害和非炎性损害(粉刺、脓包减少率、色素沉积状态等)总数减少率评价疗效。

经治疗后,发现患者患处明显好转,粉刺、脓包分布率明显减少,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因符合要求的样本数较小,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3 讨 论

在以往的生活中,人们对痤疮没能够给予足够多的重视,缺乏关注而使得其一直被忽视、忽略。近年来,痤疮的治疗已逐渐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对相关治疗药物的研究也成为目前药学工作者的研究方向之一。

针对痤疮的致病因素,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对痤疮有着不同的阐释、说明。祖国医学的各医家多将痤疮按病因分为肺胃积热型、湿热蕴结型、痰湿凝结型、阴虚火旺型等证型,即简单归结为痰、热、湿、虚四大方面,临床上相应地以具有清热、凉血、化痰、祛湿、滋阴等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10-11]。丹参是一味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功效的传统中药材,符合祖国医学的治疗理念,从中提取的丹参酮ⅡA在抗炎、抗感染、抑菌等方面作用明显。现代医学将痤疮与性激素分泌异常、毛囊角化、微生物感染(主要指PA、SAR等)等联系在一起,因此临床治疗多以调节雄激素平衡、使用抗生素类药品、维生素A酸类药物来治疗痤疮[12]。此外,还有报道称可能与遗传、心理等因素有关[13-14]。这些研究都为痤疮的临床治疗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目前已有的痤疮治疗方法有药物(中药、西药、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光动力疗法等,虽然抗生素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由于其不良反应的不断出现使得人们更加青睐于一种毒副作用小、临床效果较为显著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并且中医药方剂的治疗效果也得到了认可[15-16]。

伴随着近年来中医外治思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瞩目,其已不再局限于以往的汤剂、丸剂等内服制剂,外用制剂表现出明显的治疗、使用等方面的优势。具体而言,外用制剂不仅可以发挥局部作用,甚至能够通过局部而作用至全身;同时在避免肝脏首过作用、减少胃肠道刺激等情况下表现出明显的治疗作用。此外还可以避免中药汤剂口感不好、煎药耗时、疗程长等缺点,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率、提高生物利用度等特点,从而达到局部或全身的治疗目的。微乳作为新型载药体系,具有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利于透皮吸收等特点,而凝胶剂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起到缓控作用,其制备工艺简单、不污染衣物,是一种稳定性好、易于涂布的新型制剂。综合两者特性制备的微乳凝胶剂则具有双重优势,其继承了微乳分散性好、稳定性高、维持人体一定血药浓度等优点,又兼备凝胶对皮肤的良好黏合性,解决了微乳流动性大不易涂布的缺点等。丹参酮ⅡA为丹参酮的一个单体,其具有明显的抗菌、消炎等作用,而微乳及微乳凝胶作为新型外用给药体系也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痤疮的不同发展阶段均发现有PA、SAR的存在,其为革兰氏阳性菌,与痤疮发病的多个环节有关,还可诱发或加重痤疮的症状。故临床上多采用其作为评价药物治疗效果的指标。而青霉素钠和乳糖酸红霉素钠为两种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显著抑菌效果的抗生素类药物,故本研究选择此两种抗生素为阳性对照药。本研究通过稀释法对这两种主要痤疮致病革兰氏菌(PA、SAR)进行抑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丹参酮ⅡA微乳及微乳凝胶能够有效地抑制PA、SAR的生长,表明其对痤疮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此外,本研究还将丹参酮ⅡA微乳及微乳凝胶应用于痤疮患者,疗效明显且未发现不良反应,为进一步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1]起珏,郑琪,吴文娟,等.3012例重度痤疮治疗现状分析[J].天津药学,2014,42(4):366-369.

[2]牛犇,王爱霞,梁宁,等.艾蒿黄酮对实验性痤疮干预作用的初步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7):192-198.

[3]蒋献,何燕,李利.一清胶囊对痤疮丙酸杆菌及表皮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09,20(33):2573-2574.

[4]张佳君,张晓东,刘四海.痤疮丙酸杆菌对中药痤疮饮敏感性的探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0,26(1):68-70.

[5]李琳,李恒进,罗燕萍.不同浓度果酸对痤疮丙酸杆菌体外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6):482-483.

[6]朱亚芳,赵浩如.中药体外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活性测定[J].药物与临床研究,2009,17(3):224-226.

[7]陈志蓉,董银卯,孟宏,等.10种中草药提取物对痤疮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1,39(6):24-27.

[8]江丽,蔡果,龚春燕,等.复方痤疮胶囊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和抗炎作用实验研究[J].中国药师,2012,15(8):1098-1100.

[9]彭红华.百部复方消痤膏治疗寻常性痤疮[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2):318-322.

[10]李玉柱.挑刺结合中药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11]李光宇.痤疮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中医分型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12]佘远遥.痊疮乳膏治疗轻、中度痤疮的疗效观察及机理初探[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

[13]刘文彬,梁庆,王晖,等.外用丹参酮乳膏抗痤疮药效及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4):212-216.

[14]李贤俏,杨金生.痤疮的病因病机和外治法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6):713-716.

[15]方玉甫,王丽,徐俊涛,等.疏肝消痤方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疗效及对心理指标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9):1131-1132,1135.

[16]曾雪,刘瓦利,赵婷,等.中药面膜综合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5):624-627.

猜你喜欢

微乳丹参酮红霉素
红霉素眼膏 用途知多少
红霉素软膏不能长期使用
微乳技术在伊维菌素剂型制备中的应用及展望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anshinon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红霉素联合顺铂对A549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丹参酮ⅡA提取工艺的优化
翻白草总黄酮微乳的制备及其对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
丹参酮Ⅱ A 保护大鼠肾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患者慢性炎症的调节作用
肉桂油纳米微乳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