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雕塑的魔幻世界
2015-12-02宁蒙
◎宁蒙
本栏目责编/廖素冰 houlai@vip.163.com
艺术家一反轮廓线条的传统技法,而用色彩艳丽的点状小方块构成形象,带人进入《骇客帝国》的魔幻世界。
点状方块勾起怀旧风
肖恩·史密斯(Shawn Smith)的“像素雕塑”(pixilated sculpture),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恍惚间,观众仿若变身怀旧版《骇客帝国》的主角,进入了30年前的数字空间,周遭的一切,无论是静置墙面的动物,还是被锁在笼子里的火种,都由一个个色彩艳丽的小方块组成,像极了当年显示器上像素超低的图片,不由得让人想起两年前迪士尼动画电影《无敌破坏王》掀起的数码怀旧风潮,怀念起当年玩俄罗斯方块或者超级玛丽的小幸福。
狐狸。美国艺术家肖恩· 史密斯用小方块构成形象。
“比例”是重中之重
史密斯1972年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这代人见证了技术对生活影响的变迁:信息技术的发明和普及,让他们的生活比前辈更便利也更有趣,但与此同时,也让他 们与自然渐行渐远。史密斯曾无奈地表示,作为一个城市小孩,他自小就没有机会亲近自然;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当他想了解自然时,他的首选是打开电脑,搜索相关的图片。在加州艺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史密斯选修了一门课“事物理论”(Thing Theory),研究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他读到了一篇文章,讲述了诸如“软件”、“谷歌”等人们实际无法触摸到,却对人们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事物。对此感同身受并深以为然的史密斯,于是尝试使用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来记录和表达这一代人的特殊经历。他开始探索“像素雕塑”,并一举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画风。
从未参加过野营的史密斯,最早选定的创作主题之一是“篝火”。根据10年来总结而成的流程,史密斯是这样进行创作的:首先,选定一个主题;第二,在网络上搜索相关图片;第三,参考选定的网络图片,在坐标纸上绘制作品各个角度的图片,并对雕塑的比例进行调整;第四,根据需要将材料切割为1/2英寸(约合1.27厘米)见方的小方块,并进行手工染色;第五,将彩色小方块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组装。这一气呵成的创作流程看来简单,其实不然。史密斯的第一件作品花费了他足足3个月时间,而且每天要工作满10个小时。
在史密斯看来,创作“像素雕塑”,比例是重中之重,比例的拿捏是整个工作过程中最耗费时间的步骤。至于最消耗体力的步骤,莫过于切割了。史密斯的作品,无一例外地都是用边长1/2英寸的小方块组成的,每一个小方块都由史密斯亲自动手切割并染色制成,有木头有塑料,材质不一而足。史密斯表示,自己创作“像素雕塑”的过程,是在探索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每一个小方块看似普通,却都有自己特定位置和特殊使命,在看似散乱的作品中,它们组合起来构成特有的比例,这一切稍有变动都会对整件作品产生影响。
鹰
美国艺术家肖恩· 史密斯
羊
篝火
蜂窝状的“幸存者”
近似“乐高” 老少咸宜
对于局部和整体关系的探索固然是个有趣的话题,但从技术层面看起来似乎与乐高玩具相去不远——难怪曾有观众称赞,史密斯的作品老少咸宜,就连家中的幼童也会驻足流连,从中找到乐趣。但显然,史密斯对自己的作品还倾注了更多的思考。在他尝试过的为数不多的雕塑装置艺术中,《邪恶之地(Vicious Venue)》颇受好评——在一间老式办公室里,3只贪婪的秃鹫扑扇着翅膀,疯狂地撕扯打字机、电话和胶卷,将其破坏殆尽,只留下桌上地上的一片狼藉。秃鹫成为办公室的主角,这种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发生的错位,令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自然力量与技术文明的巨大冲突。与此同时,胶卷、老式打字机、盘式拨号电话等被秃鹫撕毁,也象征着过时的技术被无情地淘汰,办公室里沉重的色调和肃杀的氛围,可谓技术文明无情一面的最佳写照。这一切,都让“邪恶”这个题目颇具深意。
经过手工染色、约1.27厘米见方的小方块材料
笼里的鹰
北极熊
技术讽刺者的新技术
尽管作品中充满了忆往昔的情怀,但史密斯也在不断尝试将新技术运用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他参加了由SculptCAD公司发起的“快速艺术家”项目,运用公司提供的3D扫描和打印设备创作了一系列作品,比如由许多蜜蜂组成的法国圆号。与原来的创作过程相比,史密斯的时间和精力不再用于比例的协调和木块的切割,他所要做的,就是确定主题并对主题实物进行3D扫描,而后在电脑中用软件进行线条的抽取并对线条进行加工,随后进行3D打印就可以完活了。
对技术发展冷眼旁观的史密斯也做3D了,不禁让人想起2014年末的一条新闻——2014年12月31日,日本著名游戏制造商任天堂正式将风靡30年的经典游戏《俄罗斯方块》下架。